到良渚游玩,这个“大屋顶”几乎已经成为必打卡景点,除了三四月分才最火爆的网红樱花大道,旁边的“玉鸟集”则是日常休闲逛吃的好去处。以前来过这里多次,但都没能细玩,这回我带齐装备,主要目标就是深藏其中的曾经大名鼎鼎的“晓书馆”。

         现在的“晓书馆”被人为分作两层,进一层需要扫码预约,并且不允许带电脑和照相机进去,据前台漂亮小姐姐的解释是担心拍照影响阅读者,但其实现在手机也带闪光灯,且拍照效果也不错,所以这种理由显然是不成立的。不过既然有规定,我也老老实实先存包戴上手环,反正只是为了进去看看这个久负盛名的公益图书馆的真实模样,手机记录一下足矣。

         身置图书馆内部,才发现它是个“跃层”,以实木打造的存书空间确实处处透着原始的质朴与宁静。有几面书墙更是贯通两个楼层,看上去相当壮观,只是环顾四周,并没找到可以辅助取书的扶梯或者架子,猜测在设计及开放之初,应该是有相关设置的吧。

         据说这里的藏书有50000多册,但从我进来到离开,好像就再没有人到此借阅,这种情况不禁让我想起了本地特产——“杭儿风”。当图书馆变成热门打卡地后,大家都蜂拥而至,在疯狂地“咔嚓咔嚓”输出后,也就很快灭了兴致。至于读书,市区的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甚至各大新华书店不“香”吗?舍近求远的人应该不多。

         没有人组团组队过来拍写真的“晓书馆”无比安静,可惜现在一层二层间的楼道已被人为拦截封闭,而二层似乎已被改为当地的乡村图书馆,并且不用预约,可以直接乘前台旁边的电梯上去。

        让我意外的是,四周氛围绝佳,俨然早就成为年轻人学习和办公的专属场地。书架分隔出一左一右两个大厅,中间整整齐齐放满了简洁风格还配有台灯的桌椅,环境十分舒适。可能因为大家都是陌生人,所以基本上都默契地遵守着一人一桌的规矩,此时差点已经“座无虚席”,于是连忙掏出电脑,走到前面的空桌摆上,算是占位成功。(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多多留言,欢迎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哦,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谢谢。)

       然后努力收敛却依然带着“噔噔噔”的脚步声,把二层空间也拍了一遍。不得不说,就位的年轻人们素质都挺高,无论看视频还是听音乐,都带着耳麦。但凡手机有点动静,也都会先走出门外再开始讲话。也正因此,大家敲击键盘的声音反倒此起彼伏,成了馆内最精彩的交响乐。

        要说最遗憾的,就是这里没有提供插电口,所以对于电脑续航不行的人来说,还需要自带足够的电源和充电宝哦。有趣的是大家到这里来,似乎多数都对身边的书籍视而不见。只偶尔有一两个零散的路人经过,才会对它们稍作端详,然后在一层小坐并翻阅一会儿。不知道你来过“晓书馆”吗?当时是进来看书还是拍照的呢?

        题外话:自从高馆长不知为何渐渐褪去曾经的“音乐人、导演、演员、编剧、制片人、主持人”等光环,被扣上“公知”的高帽,这个图书馆也开始变得有些尴尬。像我在和工作人员聊天时,她们就只限于承认“高晓松曾给这里捐过书”罢了。当然,道理人人都懂,但很多时候并不能多说和深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