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快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即将返回了,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也将接替任务,继续为中国空间站的发展提供支持。

当然,最为关键就是为我国创造航天成就,实现各个方面的技术突破。

这不,在神舟十七号消息之下,又出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中国航天人的浪漫!神十七乘组在同一件舱外航天服上都签名了”,什么情况?

这让很多人比较疑惑,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难道不是一人一套才对吗,为了节约吗?居然还是多人使用一套舱外航天服,这是什么情况?

下面我就简单说明一下关于神舟十七号返回,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的问题。

神舟十七号将返回,神十八飞船将发射

的确,从时间上来说,神舟十七号返回任务与神舟十八号的发射任务,都进入了倒计时,并且都是在4月之中执行,而从节点上来看,神舟十八号任务将会先发射。    

所以,4月将是我国一次任务轮换,并且是两次飞船任务的重大节点。

按照公布的计划显示,神舟十七号将在4月底返回,一般来说,两个乘组交换任务的时间就是1周左右。

所以,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那神舟十八号的飞船发射也就是在4月下旬,部分曝光的时间节点是在4月25日左右,具体的话,等我国航天中心来进行公布。

而对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飞船等都已经全面准备好,其飞船是处于“待命救援”之中,这主要是我国在执行“安全保障”任务。    

在我国每次执行任务的时候,就会执行发射一艘飞船,然后多准备一艘飞船,这样只要在执行任务的航天员遇到了紧急情况,就可以快速进行发射处理,将太空之中的航天员接回地面,所以,方案相当不错。

大家要知道,此前国际空间站飞船遭遇撞击的时候,地面还要重新生产,发射等,这对要返回的航天员来说,安全问题太严重了。

所以,我国就是提前进行准备,遇到同样的问题,航天员完全不用担心,依然可以返回,这就是好处。    

而对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我国也是宣布了,已经选定了,而确定的航天员也在针对性进行增强训练,在为后面执行任务做准备。

看到没?其实神舟十八号任务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待后面任务的执行了。

所以,期待神舟十七号早点返回,神舟十八号继续为中国空间站任务执行创造奇迹。

然而,在神舟十七号仍在执行任务之下,不少人看到了一个惊讶的消息。

那就是在神舟十七号乘组二次出舱之后,神十七乘组居然在同一件舱外航天服上都签名了,这让很多人比较疑惑,为什么会用同一套航天服,下面就继续来说明一下。

不是一人一套,为了节约?神十七乘组签名出现在同一件舱外航天服

没错,在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第二次出舱结束之后,在蓝色的舱外航天服B上,神舟十七号乘组三位航天员的签名依次排列。

这让很多人想到了,我国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在出舱的时候,都会签上自己的名字,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一套航天服上,不仅是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使用了,还有其他航天员的签名。

所以,这可以肯定的是,不是一人一套,为什么不一人一套,是为了节约吗?

其实在神舟十七号首次出舱的时候,我就给大家说明过,在舱外航天服上不仅是神十七自身的航天员名字,还有王亚平,刘洋等航天员名字。    

所以,看到大家应该不惊讶才对。

的确,我国舱外航天服是极其珍贵的,但也是对中国航天技术的肯定,因为在航天员出舱的之后,外界环境对舱外航天服的影响或者说消耗极其的大。

那么,用得次数越多,那肯定是可以更强的体验技术能力,这算一个方面说不是一人一套的因素。    

其次,我国舱外航天服的造价的确也很高,第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其造价虽然高达3000多万,但只能重复5次舱外活动,每次只能支持4个小时的时间,换句话说,差不多20个小时之后,第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就无法使用了。

而在第二代舱外航天服上,我国再次进行了技术升级,成本没多大变化,但重复使用次数提高到15次,每次工作时间提高到8小时左右。    

所以,在技术能力的提升之下,舱外航天服的使用能力变得更强了,而且可重复使用的次数也变多了,这下大家应该不惊讶了吧?

没错,不是一人一套,技术能力可以支持多次使用,并且造价的确也是高,这没有什么争议的,但并不是说为了节约而做这样的事情,毕竟航天员的保障是第一位,是达到了要求可以这样做。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对舱外航天服的发展并非终点,未来我国的舱外航天服实力还会更强。

未来舱外航天服有多强?          

按照我国的发展目标来讲,未来的舱外航天服,我国的设计思路是模块化、轻量化、多用途一体化设计,相当是更加智能化的技术体现在了舱外航天服上。

    例如,在实现复杂环境一体化防护、功能模块化的互换性、外部接口的兼容性等基础上,最大化减少了舱外航天服的自身重量,提高其灵活性与机动性。

以充分适应不同探测任务下,各种人机配套模式的使用需求。

所以,未来中国的舱外航天服又会上升一个档次,也将更好地辅助我国在舱外进行任务的执行,也期待能够早点将其研发出来,毕竟未来我国的空间站发展还将进一步提升。

当从三舱位提升到六舱位的时候,这样的需求可能就更大了,航天员出舱的时候可能会更多。

因为在更大的空间站组合体之下,面对的外界环境影响也会更大,这就是原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