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文典纪史

文章由文典纪史头条首发

【内容来源于读者投稿】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的近代史可谓是一部家国羸弱、百姓受难的“屈辱史”。

相信大家都明白“弱国无外交”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面对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政府毫无招架之力,只能不断割地赔款。

据统计,晚清政府一共签订了700多个不平等条约!那么,这高达7.3亿两白银的债务最后是如何解决的呢?

王朝的末日

两百多年前,自诩“天朝上国”的满清政府对外面世界的天翻地覆还浑然不觉。上到皇帝贵族,下到黎民百姓,都一味沉浸于泱泱大国的自豪感中。

那时,大多数的西方国家已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从文化、军事,再到社会制度。西方世界正走向历史的新纪元。

反观当时的清政府,依旧沉浸在“万国来朝”的美梦中。殊不知闭关锁国的政策、贪腐无度的朝纲正使得清朝逐步走向穷途末路。

1840年,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政府以虎门销烟等作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昔日的世界第一强国,在面对英军的几艘风帆战舰竟毫无还手之力。这样的结果令世界各国大跌眼镜,同时也预示着近代中国长达一百年的屈辱与抗争即将到来。

面对英军的坚船利炮,满清政府溃不成军。只得被迫与英国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从此,列强就盯上了清政府这块“肥肉”。面对虎视眈眈的列强,满清政府只能不断赔款求和。一张张薄薄的条约,压在黎明百姓的肩上,成了一座座大山。

列强的贪欲就像一个无底洞,似乎永远得不到满足。为了偿还债务,清政府只能不断地出卖主权,从铁路到海关,最后几乎要将整个国家都拿去还债!

承接债务

随着清政府退出历史舞台,临时政府接手了清政府的所有事务。这其中就包括了清政府尚未偿还的债务。

据统计,那时的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700多个,统共有7.3亿银元的债务。那么,这笔债务到了临时政府的手里又该怎么处理呢?

面对这堆“烂摊子”,彼时的临时政府也十分头疼。虽说清政府已经倒台,但西方列强还是会来找临时政府讨债。

临时政府刚刚上台,既无力收回失地,也没有强大的军队可以与列强抗衡。无奈之下,只能继续替清政府偿还巨额债务。

那时的中国,用“内忧外患”来形容最合适不过。放眼国内,越来越多的省份要求独立,各地军阀争权夺利,百姓们苦不堪言。在国际上,列强们开始了瓜分中国的热潮。

俗话说,“是可忍,孰不可忍”。面对列强越来越嚣张的气焰,临时政府不是没有抗争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作为战胜国的一方,免去了欠德国、匈牙利、奥地利这三个战败国的债务。后来,苏联建立,也给中国免去了欠沙俄帝国债务。

虽然有些债务被免去,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1931年,日本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时的国民政府竟然还在坚持向日本赔款。

后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就算在这种情形之下,民国政府也依旧在按时赔款。

就这样,日军一边在中国烧杀抢掠,一边还能接受赔款。这样的情势一直持续到了1939年,民国政府才终于宣布停止向日本赔款。

只是,到1939年,欠日本的债务已经偿还得差不多了。表面上的硬气其实掩盖的是内里的软弱。

过去,日本还是一个对清朝称臣纳贡的小国。在明治维新之后,竟能发展得如此迅速。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一蹶不振。

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也是主权的不断丧失。

如今,当我们再去看当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难发现,列强发动的诸多战争都师出无名。其背后目的,都在于拿到中国的巨额赔款。

不仅如此,作为既得利益者,列强在许多条款中,也显得十分精明。

例如,在《辛丑条约》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清政府用何种物质来支付债务。当时,满清政府默认用银元偿还。可是,随着银元的贬值,列强竟要求我们使用黄金来支付!

由此可见,弱国无外交。那时,我们在列强的面前,在签订种种条约时,从来就没有过话语权。

万象更新

所幸,西方列强最后并没能达到“瓜分中国”的目的。

中国的近代史,不仅仅是一部含垢忍辱的“屈辱史”,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抗争史”。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尽管敌强我弱,我们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抗强权。

一寸山河一寸血,革命先辈们以血肉之躯换回了国家的主权。

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成立了!”自此之后,浴火重生的华夏终于迎来了崭新的篇章。

那么,不平等条约上遗留下来的债务该怎么处理呢?

面对历史遗留的巨额债务,毛主席作出了著名的论断:“把屋子打扫干净再请客”。

这意味着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就不需要再偿还遗留的债务。

如今,我们的生活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的幸福感越来越高。我们也终于能够以崭新的姿态来进行外交。

以史为鉴,我们从近代史中不难明白:屈辱只能换来更大的屈辱,换不来和平。如今,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只有不忘来时的方向,方能走向更远的远方。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