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2日电(记者胡虎虎)与极少离开牧区的祖辈不同,艾尔开牙·多力开乘火车穿越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处已不知有多少回。27岁的她来自祖国西陲帕米尔高原,在雪山草场间出生长大。时光荏苒,从颠簸马背到流动列车,艾尔开牙成长为全国首位塔吉克族列车长。

  艾尔开牙·多力开家住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瓦恰乡夏布孜喀拉村(3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艾尔开牙所在的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库尔勒客运段成都车队,负责喀什至成都西列车的乘务。作为连接新疆南部腹地与疆外的重要线路,这趟列车的客流常年保持高位。

  每次值乘,全体乘务人员分为两组,每八小时轮一次班。喀什至成都西往返共计50多个站,有时停站时间仅有2分钟,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组织旅客上下车,精准补充列车上的生活物资等,考验着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班组人员。

  “列车长必须头脑清醒,对班组的20多名同事和自己负责,一起为全车1000多位乘客服务。”艾尔开牙从列车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列车长,深谙肩上的责任。“肩章上多了一道杠,意味着更多责任和更严要求。”

  回忆起刚当上列车员时,艾尔开牙说自己当时压力很大。有一次,她反复喊梦话“库尔勒站到了,请下车”,甚至吵醒了同事。也发生过手握车钥匙开不了门、摁着对讲机却说不出话的窘况。

  “在大半年的磨合期后,我才成为合格的列车员。”她笑道。在担任列车员的四年时间里,她的各项考核都名列前茅。2023年下半年她报名参加了列车长任职考试,最终以优异成绩通过系列综合测评。

i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a122d60b512a401e.jpg">
  艾尔开牙·多力开(后排左四)与同事们在列车上的合影(4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过往岁月里,高原上的人对铁路和火车是陌生的。这位塔吉克族姑娘第一次坐火车是去乌鲁木齐上大学。父亲多力开带着她,驱车从山村出发,驶过300多公里山路,来到最近的喀什火车站。

  人生第一次在火车站送人的多力开,并不知道女儿是如何抵达远在1000多公里外的大学。到校后,艾尔开牙给父亲报平安,在火车站守候了10多个小时的多力开才放心返回牧区。

  谈起这段经历,艾尔开牙笑中带泪。入职离开家乡时,母亲缝制了一个带有传统花纹的小布袋,还从山上摘来草药做成香囊,交到她手中。时至今日,“小福袋”依旧存放在她随身的行李箱。每当感到疲惫或是遭受委屈,亲情的温暖让她鼓足勇气再出发。

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aa974d27f0b09b00.jpg">
  在列车上,艾尔开牙·多力开(右)与民间艺人一起为乘客跳舞(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自幼在牧区生活,艾尔开牙也养成了热情乐观的性格。“村子很小,邻里之间相互帮忙,大家友善好客。”牧民面临着严酷自然环境,最懂得团结的力量,她认为这恰好是做好铁路服务的要义。

  年复一年,列车驶过大大小小的城镇,艾尔开牙也目送着更多的父老乡亲踏上旅途,外出找寻不一样的生活。“来来往往的人在增加,人们的穿着也变得时髦。”沿途的发展变化闪现在车窗外,印刻在她心里。旅途漫漫,艾尔开牙和同事们也会邀请各地乘客一起跳舞、唱歌,在欢乐中感受新疆的美。

  每当这位年轻的列车长回到家乡,总会成为焦点。亲友邻里也习惯找她了解上大学、找工作的事儿,请她参谋有关外出的各种问题,因为她已经是人们眼中的青春榜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