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中国人!”这是77年前,一个25岁的小伙子在巴西巴拉那州附近海域看见渔民船只时,拼着最后力气喊出来的一句话。当时他已经瘦得脱了形,善良的渔民们合力抬起他去岸上接受治疗,事后他们才知道,这个中国小伙竟然独自在海上漂了133天。

这个小伙便是来自中国海南、让无数人惊叹其求生意志的潘濂。潘濂是世界冒险史上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获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里的惊险情节,在他身上真实上演了:为了活下去,他曾经与鲨鱼较量,击败鲨鱼,靠喝它的血求生。他到底怎么做到的? 潘濂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受父亲影响,他早早便学着自力更生。1939年,已经去轮船上当了几年学徒的潘濂,在英国的船只“贝洛蒙”号上找到一份新工作,工作内容很简单,就是做侍应生,虽然发不了财,好歹能吃饱肚子——潘濂乐观地想着,没料到变故陡生。

3年后,潘濂所在的船因为负责了战时运输任务,被德军的鱼雷击沉。潘濂在一片混乱中穿上救生衣跳下海,起初,他以为自己就算能躲过随着船一起沉没的噩运,也会因为在海上缺少物资补给活活饿死,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漂了100多分钟,一只救生筏朝着他这边过来。 潘濂马上抓住机会爬上去。这只救生筏正是来自“贝洛蒙”号,它也幸运躲过了被炸坏的危机,关键时刻给了潘濂一丝求生的曙光。爬上去之后,潘濂更是喜出望外:救生筏上金属箱里存着食物,有牛肉干、巧克力、糖、饼干,甚至还有140升淡水!还有手电筒和照明弹!

看到这些,潘濂之前的绝望一扫而空。但他也不敢太得意,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会随着救生筏飘向何方,前路不明,潘濂省着吃、省着喝,考虑到自己水性不算太好,他把自己的手腕用一根线和救生筏绑在一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还是没有看到船只,淡水和食物却已经告罄,潘濂不得不激发了新的求生技能。 为了挡雨,潘濂用帆布搭起了顶棚;下雨时,潘濂便将其倾斜过来,让积水流入罐头盒子里面,这水总比直接喝海水好;没有食物,潘濂取出手电筒里面的弹簧做成鱼钩,拆缆绳搓细做成了鱼线,把救生筏上的钉子扭弯做成大钩子专门抓大点的鱼;

救生筏是木筏,上面总附着一些软体海洋动物,潘濂便将它们敲碎做鱼饵,靠着简陋工具钓鱼,渐渐地他越来越熟练,为了避开鱼腥味的刺激,他将钓上来的鱼切块挂着晒干之后再勉强吃下去;剩下的鱼肝碎料,他便直接用来当新的诱饵,却没想到因此引来了鲨鱼。 幸运的是,潘濂遇到的并非成年鲨鱼,而是小鲨鱼,这鲨鱼虽说只有几英尺长,力气却也不小,潘濂和它斗了半天,小鲨鱼终于没能将他的鱼线挣断,被潘濂拖到了木筏上,它还想垂死挣扎,咬潘濂一口,潘濂急忙拿起旁边的铁罐狠狠砸了下去,将它做成鱼片后还喝它的血解渴。

不仅如此,为了活下去,潘濂还抓住停在木筏上的海鸟,饮其血,食其肉。长期的海上漂流让他精神渐渐恍惚,全身浮肿,手脚生疮,溃烂,一身疼痛,最可怕的是漫无边际的孤独让他几乎不相信自己能够获救。其实,潘濂上岸之前曾经有两次可以被救走的机会。 一次是他遇见了外国商船,他马上发射信号弹,商船开过来,他几乎都要能看清甲板上的人脸了,不料商船却又断然离去,潘濂惊愕,许久才明白或许是因为自己长着中国面孔;另一次则是遇见美国负责海面侦查的飞机,因为风暴太大,他们没能接近潘濂,就此错过了机会。

为了活下去,潘濂不得不每天狠狠掐自己,制造疼痛保持清醒。1943年4月6日,在大西洋漂4个多月的潘濂终于来到巴西海域,被渔民救下。此时他已经瘦了9公斤,整个人完全变样,好不容易治愈后,他才重新返回了英国。

英王乔治六世得知他的“海上漂流求生历险记”之后,授予他大英帝国勋章,对他的勇气和毅力表示高度赞扬。潘濂之后还是继续了老本行,1983年,已获得美国公民身份的他在美国轮船公司以侍应生领班身份退休。8年后,潘濂在布鲁克林去世,享年73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