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谜团与权谋的时代,而袁绍则是这个时期的一个备受瞩目的谜题。当袁绍挑起反董卓的大旗,发动攻势之时,却在初战胜利后选择了惊人的按兵不动。这一战略举措让人不禁疑惑,袁绍究竟意欲何为?
       本文将深入解析袁绍在攻打董卓之后的神秘举动,揭示他的谋略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在这个动荡纷争的时代,袁绍究竟是蓄势待发,还是隐藏着其他计谋?通过历史的追溯,我们将还原那个乱世风云的三国时期,揭开袁绍行军谜团的神秘面纱。


       一、何进引狼入室,袁绍强令开门
       公元190年,担任太尉的何进,欲借董卓之手除去掌权的何太后和十常侓。何进身为宰相之职,对朝政掌控有限,极为不满。十常侓权倾朝野,何太后专断跋扈,这让他如坐针毡。
       为扳倒何太后,何进决意引狼入室。他先后四次写信于董卓,极力邀请董卓进京。信中赞美董卓武艺过人,可以“扶正始、救大危”。隐约还提到可以封侯拜相的好处。
       董卓得书大喜,立即率三千铁骑从郿县来到洛阳。其时正值何太后六十大寿,朝中大宴群臣。半道杀到的董卓,让何太后和文武百官色变。
       何太后试图折服何进,在宴席上亲自为何进夹了个鸡腿。意思是可以商量,只要何进叫回董卓。鸡腿在当时是极富含义的礼节,代表着尊重和让步。


       然而何进已经狼狈为奸,无法收拾。他连忙出面,软禁董卓于郿县的夕阳亭。一时之间,形势竟然稳定了下来。
       就在何进暗自得意之时,想当权臣的袁绍彻底改变了事态的发展。当初正是袁绍怂恿何进多次写信,他急不可耐的想看到权力更迭,以汲取政治资本。
       一听说董卓被软禁在外,袁绍立刻大发雷霆。他挑拨离间道:“你果然还是怕十常侓!如果不除他们,我就向天下宣称,你与十常侓勾结卖国!”
       袁绍此言一出,何进倍感压力。他因引狼入室被舆论攻击已久,若再有勾结十常侓的嫌疑,自己必成万人唾骂的对象。无奈之下,何进只能重启董卓进京的计划。徒留一句“来则将囚送诸法”的官话,却无人相信他有此勇气和决心。最终,因袁绍一席挑唆之词,将洛阳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二、袁绍强令开门,另有目的
       袁绍如此挑拨,并非一时好大喜功。他笃信兵不血刃,不足以让何太后松口。若畏难而退,袁氏江山永无翻身之日。此举固然铤而赌命,却也是袁绍权衡利弊后,为实现宏图伟业的必要选择。
       “乱世出英雄”,袁绍渴望在乱世之中扮演英雄的角色。为此,必须先藉由混乱在朝中取得一席之地。他意欲让何进与何太后撕破脸皮,激化矛盾。
       袁绍盘算,一旦何进胜出,大臣的地位将提高,自己也将因之达官正职;若何进败北,袁氏遭人嫉恨,在朝再无任何势力与之抗衡,届时必将得到重用。


       总而言之,乱世之中,正是谋取利益的绝佳良机。趁机搅局,顺势而为,正合乱世立身之道。虽然手段极端,却也是骎骎英雄争锋的常态。
       然而事与愿违,董卓进京后并未重用袁绍,使他当权臣的梦想幻灭。此后一系列的举动,亦可解释为对已失去权力的弥补与补偿。


       三、不追斩董卓,权臣梦一瞬流年
       袁绍在冀州起兵时,本可一举歼灭西迁的董卓。然他仅派曹操带五千人追击,终止在荥阳。究其原因,仍在于袁绍的心结未解。
       董卓见袁绍兵威,急忙离开洛阳。这正说明董卓畏惧袁绍,对于一个怕自己的人,又何须追击斩杀?何况此人对自己一点面子也不给,置之不理。
       然而,正因如此,袁绍才肝肠寸断、怀恨在心。他只消稳住冀州,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倘若出兵消灭董卓,功劳便归刘虞所有。自此河北之地尽为刘虞所有,自己又岂能据守?


       且不说功劳问题,单论实力,袁绍自信远胜刘虞。只要手中掌握兵权,何愁不能称王?正所谓“不强取豪夺,安能为乱世英雄”。况且,另一谋划已经在袁绍心中酝酿。
       他口口声声汉献帝不是汉灵帝之子,意欲立傀儡刘虞。刘虞早已被其控制,一旦得志,自己便可通过刘虞称王执政。如此一来,权力和地位顺理成章,又何须和董卓硬碰硬?
       由此可见,要实现权臣梦想,必须稳住冀州,掌控人傀儡。这就是袁绍放弃追杀的政治考量。在那个弱肉强食的乱世,争权夺利,本就是人之常情。


       四、三国英雄,抑或祸之渊薮?
       评说三国的兴衰,往往只言片语。然而细究根源,这场浩劫的根基,其实早已埋下。在何进引狼入室之时,在袁绍强令开门之际,乱世的阵痛已然初现。
       究其历史原委,当年的种种选择看似理所当然。兴许,亦不全是权谋私欲在作怪。仔细揣度,你我面临同样的处境,亦难择善。这就是乱世,人心难测,道义早已摇摇欲坠。
       可一旦开了魔盒,释放了妖魔,后果便是万人塞责,千古臧否。无论出发点如何,祸乱之根必将被钉在耻辱柱上,任人唾骂。这也是袁绍等人的悲哀之处。


       人们往往只看到乱世的罪恶与野心。殊不知有些人也怀揣梦想,相信自己是正确的。他们视天下为己任,要扶正社稷,救苍生于水火。
       可历史不容情面,来者可追,去者不可留。到头来,不管出发点如何,一切梦想都已灰飞烟灭。书写历史的永远是胜利者,正义永远站在强权这一边。


       结语
       这就是三国最为人所不解的地方。兴许有人会批判誓要扶汉的曹操,却不会深究引狼入室、强令开门之人的用心。因为胜者为王,只有他们有资格成为“忠义”的代名词。
       可这样的结局,真的值得庆贺吗?若没有那一腔热血,又何来三国英雄?正是有人敢于解开魔盒,这场千古绝代的乱世才浩荡绽放。这也许就是历史的惯性,亦是历史的必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