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丧嫁娶是一个人一生之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中国社会尤其注重婚姻。

而与婚姻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都会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尤其作为婚礼程序中必不可少的彩礼更是成为了大众热议的话题,同样彩礼制度也映射着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近70年来,中国彩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当年的“三转一响”到后来的“四大件”,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婚俗观念,也改变了彩礼的内容。

但是彩礼制度却从未退出人们的生活,结婚应该准备啥?结婚女性应不应该收彩礼?已经成为了全社会探讨的问题。

本是婚俗,一朝被推上风口浪尖

中国古籍《礼记》对上古婚姻有这样一段记载:“昏(通“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纳采、问名、纳吉、纳证、请期……”其中的纳采,就是男方给女方送聘礼,相当于现在的彩礼。

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制度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有关婚姻的基本流程和仪式却流传了下来,甚至在今天的农村地区,仍然能看见古代婚礼制度的影子。

在经济条件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彩礼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一个家庭失去一个劳动力的补偿,但在现代社会则完全成为了一个仪式,甚至在当今被赋予上太多的物质意义。

可是彩礼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其实大部分的未婚青年都并不清楚,明明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事物,可是却因为它笼罩在婚姻和社会习俗之下,显得颇为神秘。

彩礼制度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是中国老百姓习以为常的风俗习惯。

传统礼节中的纳征寄托着“吉祥喜庆”的寓意,彩礼是彩头,也是礼仪,但绝对不是贩卖婚姻的工具,也不是造成巨额婚姻成本的罪魁祸首,当爱情变成利益计算,含情脉脉的背后自然免不了藏污纳垢。

近几年,农村地区的天价彩礼问题,将“彩礼”事情推上了风口浪尖,其本该是传统民俗,在一些地方却已悄然变味。

当今社会,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导致婚姻市场不平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彩礼要价能力的提升。

“天价彩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破解 “天价彩礼”也不能简单寄希望于一两天就能完成,一刀切的简单粗暴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应用在这件事情之上。

但要清楚一个问题,“天价彩礼”并不是彩礼的初衷。彩礼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错,错的是假借彩礼而出现的各种乱七八糟的社会怪象。

要探究这个问题,就需要从近70年来的彩礼变迁说起,就需要看看那些年中国的老百姓结婚都需要准备啥?

彩礼变迁——从三响一转到4大件

在大部分人的意识观念之中,彩礼是男方父母对于儿子和儿媳的婚姻赞助。

但在早期,彩礼性质则完全不同,甚至在今天饱受诟病的彩礼支配问题,即被女方父母收取,在当年的大多数人看上去是再正常不过的做法。

在50年代到60年代早期,彩礼通常只以金钱的形式支付。

这笔钱在一般情况下都被女方父母用来给女方的兄弟娶亲,在绝大部分地方,女方父母对于彩礼有完全的支配权,这也是父权制在中国根深蒂固的表现,女性没有自由,而婚姻的决定权在于家族和家庭。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60年代中期,彩礼中出现了一部分“买东西”的钱,这些钱的一大部分被用来给新娘置办东西,比如新衣新鞋,甚至于锅碗瓢盆等物,这些东西会随着女方的嫁妆一起送到新郎家中,这一部分是属于女方的私人支配物品。

这一转变体现了女性地位的上升,但是新娘对彩礼还是没有完全的支配权,因为在这一过程之中,女孩子几乎不参加任何礼物的购买,礼物的准备还是都由双方亲戚或者家长来完成。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所购买的物品都是新家庭必须要用的物品,后来也就出现了所谓的“4合1工程”即桌子、凳子、柜子、床和衣柜。

这完全是对于新家庭的资助和物质保障,但这也进一步说明,新婚夫妇在彩礼问题上的支配权和话语权明显要比50年代多。

到了70年代,出现了我们最为熟悉的“三转一响”,也就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4件东西是富裕家庭的代表,这一时期的彩礼则完全属于新娘本人了,而女方家庭也不再对彩礼享有完全的支配权。

80年代,彩礼转变为了4大件,分别是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和录音机。90年代依旧是4大件,不过已经变成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经济水平也不断提高,彩礼也随着社会的变化水涨船高、

但是彩礼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男方家庭对于新成立的小家庭的物质资助,注重的依旧是实用性,与后来人们所诟病的“天价彩礼”还是存在巨大的差异。

换一句话来说,从50年代到90年代的彩礼变迁,体现的是中国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和父权制的日渐衰落。

在婚姻关系成立的过程之中,婚姻关系达成的主体逐渐从双方家长过渡到了新郎新娘本身,彩礼也从男方家庭给女方家庭,转变成男女方家庭对于新成立家庭的物资资助。

从添置锅碗瓢盆到后来的家具家电,彩礼承受着太多的现实意义。

等到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开始飞速发展,人均收入增长飞速,彩礼支出开始呈现一种火箭式的上升,彩礼也从“量变”逐渐过渡到“质变”。

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畸形物欲,使得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攀比奢侈之风,表现在婚姻习俗上就是“天价彩礼”的出现。

彩礼甚至逐渐发展到了大部分家庭无法承受的程度,它原先所存在的现实意义,已经变成了一种现实的无奈,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引发悲剧。

彩礼回归礼仪,婚姻回归本质

社会的发展催生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而中国人对于彩礼的态度就恰好反映了这一现象。

彩礼的变迁不仅是中国婚姻习俗的变化,更折射着这70年来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彩礼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70年来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后遗症的一种缩影。

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思想观念的相对滞后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这是中国社会转型所必须要面临的阵痛。

不光是在婚姻观念方面,其他方面的乱象依旧存在,而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摆脱这些弊病,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

彩礼之所以会发生巨大的变革,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农村地区,彩礼很多时候关系到的面子问题,甚至在某些农村地区形成一种观念,那就是彩礼要的越高,男方对自家姑娘越重视。

但也有一些家庭,是出于对女儿未来婚姻生活的担忧,这种心情下,父母自然会多要彩礼,这给了男方家庭很大的经济压力。

不过这种经济压力是暂时的,因为婚礼仪式结束之后,女方家庭会将这笔钱交到女儿的手上。但不可避免的也会存在一些家庭纯粹是以婚姻为由索要财物的情况。

21世纪出现的“天价彩礼”不仅包含巨额的礼金,更包含附加在彩礼之外的车房以及金银首饰等东西,尤其在房价高额发展的今天,彩礼实际上成为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使年轻人不敢谈恋爱、不敢结婚,结婚率下降,生育率下降。

除此,“天价彩礼”还会吸引到了许多心思不正之人,骗婚骗财现象屡有发生,以至于到了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地步。

因为彩礼而出现的种种婚姻之中的乱象,国家有关方面已开始整治这个问题。

对这一现象,2020年《民法典》中明确作出了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法律虽然对于彩礼钱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加入了针对纠纷可以返回彩礼的条例。地方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提出了各种条例,使得各项婚姻习俗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时代在发展,彩礼问题也在慢慢地被解决。

婚姻开始回归本质,彩礼也在逐渐重新成为婚姻程序的一部分,而非是借以索要财物的工具。毕竟选择结婚,应该准备的是承担起一个新家庭的责任和担当,而非让人喘不过气的物质压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