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谈谈中德关系。

昨天(4月16日),我在文章中作出预判:德国在“新三样”等问题上对中国做出些许让步,并为此设置三大前提,而中国方面会有所回应。

果不其然,据最新消息,中国方面有意放松对德国牛肉和苹果的进口限制,同时还会加强对德国猪肉的进口。

大家知道,中国的市场很大,此前就有人说,中国有14亿人口,任何东西乘以14亿就是无穷大,而任何东西除以14亿就是无穷小。

从这意义上来说,中国市场对德国不可或缺。

昨天(4月16日),朔尔茨上午与中方领导人谈完后,下午就在人民大会堂前举行欢迎仪式,随后中德双方的企业家代表团进行会谈,主要是谈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朔尔茨访华结束,德国对华论调发生重大变化,美国紧急发声!

而战略上的问题,早在上午与领导人会见时,就已经定下了。在这之后,我们一是可以观察,二是可以运作未来中德之间的一些事情。

根据我长达近40年的研究来看,德国在过去很多年里,虽然在意识形态、知识界、文化界和媒体界等对中国持强硬和批评的态度,这种态度某种程度上甚至是超越美国,但坦率来讲,德国的企业界是务实的,而且中德之间有着强大的经济往来,这是不可替代的。

比如2021年12月8日,在朔尔茨内阁“一大二小”上台后,当时无论是超级经济部长哈贝克还是朔尔茨本人,都认为未来德国经济要完成与中国的脱钩,包括后来的对华战略,其主基调也是如此。

但近段时间,随着朔尔茨展开访华行程,过去要与中国脱钩的论调逐渐被另外一种论调所替代——德国希望中国能够公平对待在华发展的德国企业。

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论调,方向更是南辕北辙。

过去,德国所说的“脱钩”,是要撤出中国市场;但现在,德国的诉求不是撤离,而是希望得到公平对待。

说白了,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德国离不开中国。

那既然如此,在美国打压中国“新三样”的问题上,德国就显示出相当程度的理性和务实。

当然,德国也不能把话说实,所以朔尔茨前天(4月15日)在同济大学就说:“我们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欢迎中国的电动车进入,但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不能倾销,二是不能过度生产,三是尊重知识产权......”

坦率来讲,这三个条件都是软条件,而且中德在重新定义的情况下,完全是可以探讨的。这种探讨其实就是一来二往的过程,是建设性的互动过程,而不是像美国那种破坏性的过程。

朔尔茨访华结束,德国对华论调发生重大变化,美国紧急发声!

对于中德此次达成的成果,美国方面表示很担忧,并称要采取措施,“不让中国分化欧洲乃至分化德国的意图实现”。

说实在的,美国所说的“分化”二字过于夸张,德国方面也不会认同。要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多达800亿人民币,每年都在增长,尤其是越大的企业,越在追加投资。

所以,接下来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推进中德之间的建设性往来,对于来自德国的批评,我们要予以很好的回应,这样才能建设中德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给予德国一些筹码,尤其是经济上的筹码,当然经济不是唯一,但却是万万不可缺少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要在哪些方面寸土必争、哪些方面大幅放开,这是中国整个战略部门要去解决的问题。多给德国一些筹码,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离不开中国,那么德国政府也会趋于一定程度的理性和务实。

朔尔茨访华结束,德国对华论调发生重大变化,美国紧急发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