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过这么一段话:奴才一旦做了主人,往往比主人还要刻薄。

这是因为他受到的虐待太多,心里极端压抑,憋着一股气,做了主人之后,那股气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战胜理智,无所顾忌,比原先的主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元璋原来是个草根,出身贫穷,穷得掉渣,父母死了都没有钱安葬。卑微的他,恨透了读书人、有钱人,更恨透了那些当官的。他当了皇帝之后,对这三种人毫不客气,出手狠辣。

比如,在朱元璋任期,大家不能在文章中出现“则”字,因为这个字在江淮话中跟“贼”同音,朱皇帝当年做过贼,他就认为这是在讥讽自己。

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在自己的文章《谢增俸表》用到了一个词"作则垂宪",朱元璋发现后大怒,将他抓到京城,“咔擦”砍了他的脑袋。

平府学训导赵伯宁在自己的文章《万寿表》中用了一句话"垂子孙而作则",结果也被砍头。

桂林府学训导蒋质在写《正旦贺表》的时候,写了"建中作则",同样脑袋搬家。

朱皇帝还当过和尚,谁要是卖生发水就犯了忌讳,甚至不能提“光”和“发”。常州府学训导蒋镇,因所作《正旦贺表》中出现了"睿性生知"的句子而惹了杀身之祸。

尉氏县教谕许元因所作《万寿贺表》中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被抓了进去。

老许也很委屈,问:“为啥抓我?”官差说,你说的“法坤”中的“法”,不是明摆着讽刺当今圣上当过和尚,没有头发吗?

说完,也将他斩首了。

朱元璋对富豪也毫不留情,他认为人有口饭吃,能维持温饱就行了,追求腰缠万贯那就是罪恶。

他执政的时候,南方地区的景象是“豪民巨族”,''刬削殆尽”,那些大款不是迁徙就是被抓。

朱元璋对贪官的手段,那就更甭说了,斩首是家常便饭,千刀万剐也不稀奇,他还发明了一种刑罚叫“剥皮萱草”(人皮剥了,再在里面装满草),听听就让人毛骨悚然。

反正朱元璋心中装满仇恨,连失去一千多年的古人,也遭了殃。

比如孟子,因为曾经说过“君轻民贵”这样的话,让朱元璋心里不爽,不但将他的文章进行了删减,还将他从神坛拉了下来。

朱元璋痛恨的一个姓,男的代代为奴,女的世世为娼,是哪个姓?

至于残杀功臣,朱元璋所作所为也超过了历朝历代的皇帝。不但掌握兵权的蓝玉等人被杀,已经退休回家的七十多岁老臣李善长,也被罗织罪名,满门抄斩。

除了对手下的将领和官员进行无情打击外,朱元璋对一些大家族也很妒忌,对他们进行打压迫害,比如蒲氏家族。

对于这个家族,朱元璋横竖看不顺眼,下达了几道圣旨,把姓蒲的人列为贱民,不能参加科考,不能当官。男的只能祖祖辈辈给大户人家当奴才,女的更是没有出头之日,必须为娼。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朱元璋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在宋朝末年,南方出了一个大商人叫蒲寿庚,他是阿拉伯人的后裔,父亲做香料生意发了财,定居在福建泉州。

香料生意一本万利,蒲家很快发达,富可敌国,生意遍布广东、福建沿海和越南。此人出生于1235年,他30岁左右的时候,元兵大举南侵,势如破竹,局势很乱,福建沿海海盗出没,很猖獗,大白天就敢拦截商船。

宋朝政府军已经腐败,对此无能为力。蒲寿庚为了自保,和自己的兄弟蒲寿宬利用祖辈的人脉和财力,组织庞大的船队,招兵买马,购买武器,建立海上武装。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把这一带的海盗吓跑,打造出了一个安全的经商环境。

要是在平时,南宋朝廷肯定要出面干涉,皇帝是不许民间拥有武装的。

但是这时候,朝廷尚且自顾不暇,就来个顺水推舟,给蒲寿庚一顶乌纱帽,让他担任福建安抚沿海制置使,他的武装也合法化了。

1276年,元军攻下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5岁的恭宗成为战俘。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和文天祥等人又拥立一个皇帝(端宗)成立小朝廷,继续抗元。

他们保护着新皇帝夹着尾巴逃往泉州,还没有走到,就传来一个坏消息,那里已经插上了蒙古大旗,泉州变天了。

蒲寿庚本来就不是汉人,对宋朝没有什么归属感,谈不上忠诚二字,元兵占领临安之后,其统帅伯颜曾经派人去招抚,遭到蒲寿庚拒绝。倒不是因为蒲寿庚爱国,而是当时局势还不明朗。

后来看南宋军队节节败退,看不到希望了,蒲寿庚就毫不犹豫投靠了元军。

实事求是地说,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他做出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就他那点武装,跟元兵抗衡是以卵击石。

既然投靠元军,那就必须和南宋皇帝划清界限,旗帜鲜明。等到端宗皇帝过来的时候,蒲老板下令城门紧闭,拒绝了宋兵入城的请求,端宗等人只能灰头土脸待在东海法石寺里,睡觉都伸不开腿。

不过他虽然倒向了元朝阵营,好歹也没有进攻端宗,也算是给了老东家一些面子。后来,张世杰向蒲寿庚提出,不让我们进城,借船给我们总可以吧。但蒲寿庚害怕元军,也没有答应。

张世杰被逼无奈,便下令攻击劫掠蒲寿庚船队——“继而舟不足,乃掠其舟,并没其费。寿庚乃怒。”把蒲寿庚惹火了。后来,张世杰又向泉州发起进攻,最后被击退。

这下子双方彻底撕破脸,蒲寿庚开始“尽杀南宋海外宗室”,之后一不做二不休,派人追杀宋端宗。

蒲寿庚这样做是有背景的,凭他一个人也不敢公然跟南宋皇帝翻脸,那样泉州人也不答应。

当时如世居泉州、三代武卫左翼军统领夏璟,掌握泉州军权的田真子,永春县达鲁花赤的林纯子等人也一致不看好宋帝的前景,都同意投降元朝。

不管怎么说,在朱元璋看来,蒲寿庚吃里扒外,是典型的“卖国”行为。因此他对蒲寿庚极为憎恶,当皇帝之后,便将此人的尸体刨了出来。

这样朱皇帝还觉得不解气,还下令到处捉拿蒲姓的人。

朱元璋这样做乍一听很有道理,其实是胡来,蛮不讲理。在起义低潮的时候,朱元璋在南方也曾接受过元朝的招安,表示拥护政府。

当时选择忍辱偷生的百姓多了,你难道要求姓蒲的跳海自尽?

再说了,就算蒲老板的行为可恶,姓蒲的人不一定都是蒲寿庚的后人,很多人跟他八竿子打不着。那时候没有测DNA的技术,你如何确定谁跟蒲寿庚有血缘关系?

退一万步讲,即使是蒲寿庚的后人,冤有头债有主,让先辈做的事先辈负责,让后人承担太不公平。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哪一个姓氏没有出过坏人?

就拿宋朝来说,秦桧的妻子姓王,张邦昌当过汉奸,难道要株连姓王和姓张的后人?

朱姓在唐朝末期出了个叫朱温的人,此人是唐朝将领,但是出身卑微,后来参加黄巢农民起义,成为一员战将。

后来他投靠了朝廷,逐渐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之后,他杀了唐昭宗,另立傀儡皇帝,最后篡权,建立后梁。

按照很多人的标准来看,朱温就是一个草根逆袭的榜样。但是按照传统的道德观,朱温就是一个不忠不义的乱臣贼子,十恶不赦。

如果按照朱元璋的标准,朱姓后人岂不是也要倒霉?

再说了,坏人的后代也不一定都是坏人。南宋的秦桧,他被认为是杀害岳飞的元凶。有人还说他勾结金兀术,是卖国者。

但是,他的后人却出了很多爱国者,比如明朝末年的秦良玉,就是抗清英雄。

清咸丰年间出了个秦日纲,是农民起义英雄,太平军将领。

秦氏还有个后人,对秦桧的卖国行为也深深痛恨,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千古名句。

所以说朱元璋迫害蒲氏后人没有道理,既是残忍,又是愚蠢。如果说,朱元璋对功臣将领的迫害是为了维护江山稳定,对蒲氏后人的迫害就纯属扩大化,没有任何道理了。

朱元璋单单拿蒲氏开刀,不是偶然的,也有一个背景。那就是元朝虽然灭亡,但是蒙古武装在北方依旧存在,明朝统治并不稳固。

他这样做,无非也是杀鸡骇猴,借此警告大家,不要和蒙古人走的太亲近,不然的话,朕绝不客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