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分三国,群雄讨伐董贼,魏蜀吴三国为争夺天下的主权,开始了多年的征战。这不仅仅是武将们的对决,更是各路谋士与智囊团的交锋。

世人皆知卧龙先生乃智谋第一,却很少有人知道,刘备身边的一个叫法正的谋士更是决胜千里之外的人才。

曾有人说,法正如果不死,那么根本就不会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由此可见法正的重要性,这个法正到底是什么人,他究竟有多厉害呢?

寻找君主的法正

刘备之所以能够打着匡扶汉室的名义壮大起来,使得蜀汉能够有一战之力,其实都是因为法正在刘备背后出谋划策。

法正原本是益州牧刘璋的谋士,但刘璋并不是一个有魄力有眼光的主公,法正在他的手下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刘璋有些生性多疑,出身名门的法正世家都是著名的谋士,知晓天下事,若是东汉和平,或许法正能够进入朝堂做出一番事业。

可惜当时已经开始天下大乱,法正只好入世寻找一个明君。刘璋成了法正的第一个主公。

刘璋根本就没有重用法正,明明知道法正是智勇双全的谋士,却一直雪藏着他,法正在刘璋手底下干了很久都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

法正感觉到自己如果一直跟着刘璋,或许满腔抱负都无法实现,因为毫无用武之地,怀才不遇的法正觉得另寻主公。

张松也是刘璋手下的名士,受到刘璋的命令去了曹操的阵营,后来对法正说,“曹操是个有野心的人,但不是一个好的君主,若成就天下事,恐对百姓无利”。

因此刘璋决定与刘备结盟,便安排法正去和刘备洽谈,也正是此次沟通,让法正发现刘备是一个贤明的主公,跟随刘备的话或许能够有机会施展抱负。

千里马需要有伯乐的赏识才能够发挥作用,法正作为千里马,也在寻找着一个伯乐,刘备正是他心目中所期待的君主。法正和张松便决定,要投靠刘备。

法正对刘备说,他们可以做刘备在益州的内应,帮助刘备拿下益州。法正的投靠其实正中刘备的下怀。

一开始刘备就想要夺下益州,法正能够作为内应,帮助他拿下益州,实在是太好不过了。刘备也十分赏识法正这样有气魄有胆量的决定,立马便同意了法正投诚。

投靠刘备

公元212年,刘备一边答应配合益州牧北伐,一边计划着进攻益州,但没想到,张松作为内应,被刘璋发现了,法正和刘备的谋划暴露,张松也被刘璋所杀。

事情败露,法正也无法继续跟着刘璋了,这下他彻底进入了刘备的阵营,成为了刘备的军师。

在刘璋麾下一直没有施展余地的法正,跟着刘备之后,彻底施展出了他作为谋士的才华。

刚刚拿下益州的刘备其实还没有彻底在中原站稳脚跟,当时刘璋的旧部以及各种地方豪绅都并不站在刘备这边。

刘备十分急需拉拢势力,法正对刘备说:“主公若是迎娶了刘璋哥哥的遗孀吴氏,能够拉拢刘氏旧部,巩固主公在益州的权力。”

但刘备十分抗拒法正的这个建议,因为他觉得这违背了祖制伦理,实在不是仁君所为。

但法正劝说他,“主公是心怀天下苍山之人,若是能够不拘小节以牺牲自己为天下谋和平,世间谁人会认为主公违背了礼制呢?想必到时候所有人都会庆幸天下有您这样的明君啊!”

刘备觉得法正说的有道理,便与吴氏结亲,彻底在益州站稳。刘备这才彻底发现法正是个有谋略远见的人,赏赐法正千金,并任命他为蜀郡太守和扬武将军。

凭借这一件事情,法正就得到了刘备的赏识,甚至坐上了他在刘璋手下永远也做不到的官职,法正认为自己的确是跟对了人。

跟随刘备之后,法正和诸葛亮就成为了同僚,还一起编制了蜀汉之地的法律,形成标准管理蜀地。

法正,人如其名,是一个十分恩怨分明的人,他制定的很多法律都很严苛,因此有很多人对法正产生了抱怨和不满。

但诸葛亮十分理解法正,为了制定出好的法律,必须有一些严苛的策略,因此诸葛亮从未对刘备说过法正的不是。

由此可见法正和诸葛亮同为谋士,两个人的相处共事是十分和谐的。

法正还想刘备提出汉中的重要性,法正说:“如今镇守汉中的是曹操手下的夏侯渊和张郃,此二人并没有什么军事才能,拿下汉中是轻而易举的。”

“汉中,乃是建立蜀国最重要的根据地,若是能够吞并了雍州和凉州,那么在汉中建立一个核心政权,是十分利于蜀汉的扩张的。”

在法正的建议之下,刘备认为拿下汉中是十分重要的,不但可以巩固好蜀国的政权,还能作为重要的后方,为蜀国的发展做一个后盾。

可守可攻,实在是核心所在。因此,刘备率军直驱汉中。

正如法正所说,夏侯渊和张郃实在是没有什么才干,遇到蜀汉大军,丝毫没有招架之力,夏侯渊更是直接被黄忠一刀斩杀。刘备拿下汉中,全都在法正的预料之中。

曹操得知汉中被破,自己也损失两员大将,立马南下,并且彻查此事。曹操这才知道,为刘备献上这个计谋的,竟然是法正。

曹操对此说道:“我的麾下已经有众多骁勇豪杰,却偏偏没有法正!实在是可惜!”

能够被对手如此忌惮,法正的威名已经在乱世中大振,就连曹操都可惜自己没能将法正收之麾下。

法正不死无三国

公元219年,曹操打算南下抢回汉中,但已经失去先机的曹操最终也没能拿回丢掉的汉中。

而刘备,在夺下汉中以后,迅速以汉中为中心,拉拢了周边多郡的豪绅,建立起十分完备的法制体系。

以汉中作为根据地,打起了匡扶汉室,拯救万民于水火的旗号,成为了“汉中之王”。

若不是法正提出建议,进言献策,让刘备直驱汉中,或许刘备还不会那么快在曹操的压制下壮大起来。刘备也十分惜才,进入汉中之后,立马便封法正为尚书令和护军将军。

诸葛亮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的,但这法正却是主动加入刘备的麾下,或许因为刘备屈尊三次请求卧龙,才请出诸葛亮,便让世人忽略了这个自己投靠的法正。

诸葛孔明这一威名流芳百世,但法正也丝毫不逊色于卧龙先生。他们二人共同为刘备出谋划策,相处十分融洽,也从不存在相才常有的勾心斗角。

法正是一个比较心细大胆的人,敢于和张松一起偷偷投靠刘备,帮助刘备拿下益州,又劝刘备进攻汉中,都可以看出法正不仅仅有谋略,更有胆识,敢于挑战。

诸葛亮谋略才干自然不在话下,但诸葛亮是一个相对比较谨慎的军事,他不是没有看出汉中之地的重要性,他只是想要等到刘备有足够的实力再去夺取汉中。

但在法正提出时,诸葛亮也并没有反对法正的看法,两个人一个有胆识,一个很严谨,虽然二人风格不同。

但他们都知道理解对方,并且以大局为重,可以说诸葛亮和法正正好是十分互补的性格。

法正很多时候直接亲临战场,观察战局,在一线出谋划策。而诸葛亮则坐镇中央,总览全局,运筹帷幄。都作为刘备手下的军事,能够配合如此默契,是刘备的荣幸。

不过也若是没有刘备的慧眼识珠,请诸葛亮出山,又赏识法正的才干,他也不会成就蜀汉的霸业。

可以说,是伯乐和千里马相互选择,同时成就了对方。只是可惜法正在蜀国发展的如火如荼时突然去世,刘备损失了一个巨大的助力。

当时关羽被孙权斩杀,刘备气得想要向东吴进攻,诸葛亮还曾说:“如果法正还在,一定能够劝住主公不要一意孤行,可惜法正已逝,蜀汉最终难以再恢复昔日盛景。”

在法正死后,孙权壮大起来,曹操也得以喘息,而原本一直蒸蒸日上的蜀汉,却仿佛失去一只臂膀,受到惨重的代价,

夷陵之战后,刘备失去了关羽等大将,法正也去世,曹操和孙权彻底在中原站稳,三国分天下的局面便彻底奠定了。

如果法正不死,以蜀汉势如破竹的发展速度,曹操很快就可以被彻底压制下去,而孙权当时还年少。

势必斗不过刘备,想要压住东吴的发展也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如此一来,刘备是有很大的希望一统天下,实现他心目中匡扶汉室的宏图霸业的。

那个时候,就不会存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叹息,若是法正不死,就不会形成三国了。

法正死后,刘备含泪追封他为“翼侯”,这是蜀国唯一一个得到刘备亲赐谥号的大臣,可见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