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终前,为后主刘禅推荐的接班人分别是蒋琬、费祎,然而这两人一个身体不好,一个遇刺身亡,最终蜀汉军政大权落到了姜维手上。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时刻以复兴汉室江山为己任,进行了多次北伐,可以这么说,姜维是诸葛亮的真正继承人。然而,姜维却由于连年北伐,穷兵黩武,导致蜀汉的实力越来越差,于公元263年被灭。
       如果蜀汉的继承人是魏延,他能不能做得比姜维更好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先来看看蜀国在姜维的治理下,为何会覆灭?


       其一,姜维穷兵黩武。
       在蜀国刚建立时,刘备倾全国之兵东征孙权,结果在夷陵遭受前所未有的惨败,大军被陆逊一把火烧得灰飞烟灭,蜀国也差点覆灭。诸葛亮休养生息数年,蜀国才恢复一些实力,他于是带着蜀军精锐北伐,想要恢复汉室江山。然而,现实很残酷,诸葛亮虽然屡战屡胜,但司马懿坚守不出,最后诸葛亮累死,北伐也没成功。
       论才能,姜维肯定无法和诸葛亮相提并论,诸葛亮都办不到的事情,姜维更加办不到。然而姜维没有自知之明,他效仿诸葛亮,进行了多次北伐,然而每次都徒劳无功,如果遭遇败战,还损失惨重。因此,姜维北伐和诸葛亮北伐,有本质区别。诸葛亮北伐是复兴汉室,姜维北伐是穷兵黩武。


       其二,姜维改变魏延制定的固守汉中的战略决策。
       魏延是刘备任命的第一任汉中太守,他为了守住汉中,制定了专门的守卫策略,乃是“重门之策”。汉中是益州门户,地势非常险要,要想进入汉中,必须夺取汉中,益州要想割据,必须将汉中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也就是后来为何将汉中划分给陕西的原因。
       魏延根据汉中地势,制定了“重门之策”,也就是在汉中的东、南、北门、等各路关口、隘口,大力修筑防御工事,再配备精锐部队。如果一个地方被袭击,其他关隘的守军前去支援,这些关隘的守军遥相呼应,相互救援、接应。如果曹军大举进攻,汉中守军利用修筑的防御工事将其挡在汉中之外,“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


       “重门之计”,并非只是依赖关隘死守汉中,而是守中带攻,利用汉中险要的地形,以及各个要地、隘口,派遣精锐部队进行防御反击的策略。
       当曹魏兵力并非十分强大时,可以采用诱敌深入之策,等待魏军进入汉中腹地后,关门打狗,利用防御工事切断魏军归路,将其一举消灭,“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由此可知,魏延的守卫汉中策略并非消极防御,而是积极防御,无论敌人多么强大,都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姜维最后却废弃了魏延的“重门之策”,导致短短一个月便丢失汉中。


       如果诸葛亮死后,蜀国的继承人不是姜维,而是魏延,魏延肯定不会废弃自己一手建立的汉中防御体系,钟会、邓艾大军很难攻破汉中,偷渡阴平也就无从谈起了。
       在诸葛亮死后十年(公元244年),曹爽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汉中,魏延的继任者汉中太守王平带领守军固守前线关隘,等待涪城和成都的援军,最后一举击溃魏军,获得大捷。


       王平是魏延汉中防守策略的实践者,证明了“重门之策”的可行性。如果魏延亲自指挥,效果困难比王平指挥还会更好一些。
       结语
       魏延和姜维都是蜀汉中后期的杰出将领,如果魏延没有被害,他的成就至少不会低于姜维。至少可以证明的是,如果魏延活着,代替姜维成为诸葛亮的继承人,他能力保汉中不失,比姜维做得更好。朋友们,你们认为呢?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