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给大家介绍了老电影《火红的年代》的一些幕后故事。揭秘《火红的年代》幕后故事 康泰遗憾错失赵四海 孙永平施计救于洋

很多朋友看过之后都感慨万千,都说在那段特殊的时期,《火红的年代》算是拍的非常不错的一部电影。尤其是演员于洋在片中的那一大段独白,情感真挚,激情飞扬,给很多观众,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火红的年代》这部电影的导演有三位,分别是傅超武、孙永平和俞仲英。孙永平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我们曾多次为大家进行过介绍。俞仲英也是演员出身,后来编导过很多电影,尤其擅长戏曲电影,以后会给大家做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

今天想重点说说傅超武这位著名导演。

他一生执导过众多影片,其中不少都算是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如《金沙江畔》、《家庭问题》、《蓝光闪过之后》、《白蛇传》(戏曲片)等。

其中《白蛇传》还在1982年由《大众电影》杂志社主办的第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评选,由观众投票,和《喜盈门》、《乡情》一起,获得了最佳故事片奖的荣誉。

一部戏曲艺术片,能够像故事片一样,能够获得观众们的厚爱,这在电影史上,还算是头一遭。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部影片,在戏曲艺术与电影艺术相结合这方面,是极其成功的。这也应该是这部《白蛇传》至今能够在豆瓣上获得8.2分高分的最主要的原因。

为了拍好这部《白蛇传》,傅超武可以说下足了功夫。他在最大程度地保持这出经典京剧剧目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了电影艺术的所有手段,在虚实结合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在置景、摄影、特技等方面,都下足了功夫。生动了营造出了神话世界的奇妙效果,也使得白素贞、许仙、小青、法海等角色,更加的性格鲜明。

我记得当年这部电影刚上映的时候,电影院里几乎场场爆满,观众们也是交口称赞。我想,这其中除了演员李炳淑、方小亚、陆伯平、苏盛义等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影响力外,导演傅超武在电影化这方面的呈现,也绝对功不可没。

可显然,这么多年来,人们对傅超武这位导演,并不了解。说到上影厂的导演,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汤晓丹、谢晋、吴贻弓等人的名字。

如今,我们依然会不断翻看《金沙江畔》、《火红的年代》、《白蛇传》等传世佳作。但却将执导这些电影的导演给遗忘了。而且没到,这位导演,竟然已经去世32年了呢。

那么傅超武是哪里人?他是怎么走上电影创作之路的?认真执导《海港》为何挨批?还有他的两任妻子都分别是谁?为何到最后都会离开他呢?

一、

傅超武是山东人。他1922年2月1日,出生于山东昌邑虫埠村的一个贫农家庭。

1938年,全国抗日运动风起云涌,年仅16岁的傅超武,原本还只是昌邑县中学的一名中学生,但这时的他,面对敌寇入侵、国土沦丧,他毅然投笔从戎,加入到了八路军的队伍。

1939年,他考入沂水县鲁迅艺术学校戏剧系学习,并在同一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傅超武在硝烟弥漫战场上,经历了战与火的洗礼,他迅速地成长了起来。他18岁那年,便进入部队文工团做演员,后来担任过宣传队中队长、华东大学文艺系讲师、文工团团长等职务。

他从小就喜欢文学,酷爱文艺,并对京剧艺术情有独钟。他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军旅生涯又为他增添了无数创作灵感,所以他很快就写出了京剧剧本《报告》,展示出了自己过人的才华。后来他又写出了《英雄好汉》、《血海深仇》等话剧剧本,以及《志愿军》等歌剧剧本。

他的这些作品都带有浓郁的泥土气息,所以很受广大军民的喜爱。

1949年,傅超武随部队进入上海,1950年7月以演员的身份被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他在银幕上出演的第一个角色,是在冯喆担任主演的《胜利重逢》中出演保四儿一角。然后便被派往新成立的翻译片组,担任导演,像我们所熟悉的《安娜·卡列尼娜》、《不屈的城》等译制片,都是由他执导的。

1955年,傅超武作为上影厂重点培养的年轻导演,被派往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进行学习,两年后毕业回厂,便开始担任导演工作。他首先和同进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学习的天然,一起执导了表现工厂工人生活的影片《幸福》。

这部影片讲述了青年工人王家有由后进变先进的故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韩非、王蓓、冯笑等演员,也在片中呈现了较为生动的表演。而傅超武和天然通过这次艺术实践,都积累了经验,为以后的独立创作,奠定了基础。

《前方来信》是傅超武于1958年独立执导的一部影片,根据李准的小说改编。在拍摄这部电影时,他大胆启用了昔日擅长扮演都市贤妻的蒋天流,来出演片中的女主角——农村妇女申志兰,又请来自己的好朋友张伐,扮演王辉。他们的合作非常愉快,只是很遗憾这部电影上映后,并未引起太大的反响。

随后傅超武又执导了《香飘万里》和《鸡毛飞上天》两部影片,演员阵容都无比强大。比如《香飘万里》汇聚了上官云珠、卫禹平、穆宏、韩非、白穆、冯笑、史久峰、于飞、凤凰等,而《鸡毛飞上天》则由曾在电影《家》中出演觉慧的张辉,担任男主角。

《香飘万里》细腻地呈现了西南边疆的旖旎风情,而《鸡毛飞上天》的摄影和音乐都很不错,但不知为何这两部电影后来都销声匿迹了。

在更多影迷的心中,我想对傅超武执导的《金沙江畔》这部电影,应该更加记忆犹新吧?

这部电影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塑造鲜活饱满,电影语言的运用,将地域特色和人物情感,都渲染得恰到好处。选角尤为成功,冯喆代替赵联出演了金明一角,他炉火纯青的演技令人叹服。

曹雷虽是第一次上银幕,但却把珠玛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另外张伐、穆宏、齐衡、崔超明、卫禹平、赵抒音、中叔皇、于冲、向梅等著名演员,也都呈现了层次丰富的表演。

1964年由傅超武执导的《家庭问题》,他通过大量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呈现,将不同人物的性格色彩凸显出来。活泼的福民,憨厚的福新,以及不苟言笑的杜师傅等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张良、赵联、张伐等演员的表演,也很到位,绝对算是一部用心之作。

从傅超武执导的这些影片,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一直都在不断创新,但同时又紧扣时代的脉搏,所拍的电影,既充满正能量,又富有生活气息。

时间进入70年代之后,傅超武是上影厂为数不多的首先得到“重用”可以拍电影的导演。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出身好,根红苗正。

1971年,北影厂和上影厂联合拍摄“样板戏电影”《海港》,导演就指定懂电影又懂京剧的傅超武来担任。这是一项光荣的任务,傅超武等人当然全力以赴。为了拍好《海港》,他们费尽心血,想了很多办法。在镜头的运用上,也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力求将一号女主角方海珍拍得更加光彩夺目。

然而没想到,电影拍完后,他却遭到了严厉的斥责。因为有领导对影片的效果相当不满意,不仅画面黑黢黢,而且把方海珍拍得一点也不漂亮,“好好的一部戏,都被你们糟蹋了”。为此,傅超武以及摄影师李文化都被赶出了摄制组。《海港》剧组又请来了北影厂的谢铁骊,重起炉灶,进行重拍。

这次拍摄经历,对傅超武的打击不小。但很快,他又凭借执导《火红的年代》打了一个“翻身仗”。这算是特殊年代所拍摄的难得具有人情味的影片,剧中人物的刻画尤为出彩。在演员的选择上,傅超武和另一位导演孙永平大胆请来了北影厂的于洋扮演男主角赵四海,结果于洋那深沉粗犷的表演获得了人们的一致认可。而温锡莹、郑大年等人的表演,也全都可圈可点。

《火红的年代》于1974年上映时,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所以傅超武紧接着又执导了《战船台》、《平鹰坟》、《蓝光闪过之后》等多部影片。

我觉得《蓝光闪过之后》是一部不该被忘记的影片。尽管当时的条件有限,但傅超武所带领的创作团队,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在美术布景和特技摄影两方面,都下足了功夫。他们在上海江湾机场按照1比1的比例搭建了一条150米长的灾后街道,又通过多次曝光的摄影技法,将地震来临前的蓝光给拍摄了出来。

在我们所看到的完成片中,主创人员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发生地震前后的场景,令所有观众的内心都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蓝光闪过之后》虽然并没有像很多美国灾难片那样以离奇的故事情节取胜,但它却饱含深情地展现了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真情实感。这才是最打动观众的地方。我觉得这是傅超武又一部值得夸赞的影片。只是后来我们看多了视觉冲击力强烈的灾难片,所以将这部具有开创性价值的电影,给忘记了而已。

然后在1980年,傅超武就迎来了他导演生涯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京剧电影《白蛇传》。他几乎将毕生积累的全部宝贵经验,全都倾注到了这部影片之中。尤其是对戏曲电影“虚实结合”的拍摄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而影片中再一次呈现出了大量特技,这是傅超武最擅长的部分。美轮美奂的布景也格外吸睛。

所以,戏曲电影《白蛇传》能在1982年击败那么多的优秀故事片,成为百花奖最佳电影之一,甚至观众达7亿多人次,也绝非没有原因。

还有一点我觉得值得一提,那就是傅超武同样很善于发掘演员。《白蛇传》中白素贞,原本并不是由李炳淑来饰演,然而傅超武却据理力争,使得李炳淑在银幕上再一次留下了一个精彩的人物形象。

傅超武此后还执导过《金色的晚秋》这部电影,退休后,他还将京剧《凤还巢》、吕剧《李二嫂后传》等搬上了电视银屏,还和昔日同事冯笑一同执导了《郑板桥》等电视剧。

傅超武显然是一位多产的影视剧导演。他参与拍摄的电影大多具有故事性强、画面唯美、特技好看等艺术特点。所以给观众留下的印象都比较深刻。

然而与他的事业相比,他的两段婚姻,都不算十分完满。

二、

生活中的傅超武,是个性格耿直的人,有什么话都会直说,所以备受上影厂同事们的尊重。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原上影厂的人事干部,名叫陈芗。

陈芗和傅超武,原本是战友。

1945年抗日胜利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临沂创办起了山东大学,同时还成立了一个宣传队。而陈芗和傅超武,都在这个宣传队担任过领导。后来,山大文艺系艺术班成立“山大剧团”,傅超武和陈芗,一个担任艺术指导,一个担任副指导员。

他们俩,在战争年代,可以说是齐头并进,然后在共同的生活和工作中,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后来,他们又一同进入上影厂,傅超武成为演员和导演,陈芗则从事起了行政工作。

两人结婚后,也曾非常恩爱。陈芗非常支持傅超武的工作,基本上把家里的家务活全都承担了下来。

但时间进入60年代之后,两人之间的矛盾却愈发明显。

后来,在两人共同生活了30几年之后,他们最终以离婚告终。

可离婚后,因为单位上没有多余的空房,所以傅超武和陈芗依然共处于一个屋檐下。

有一年过年,陈芗在大年三十这天专门准备了一顿火锅,并且把儿子、儿媳以及孙子都叫回了家团年。等酒菜都摆上桌了之后,陈芗才叫儿子去里屋,将傅超武,也叫了出来。

但那顿饭,傅超武却一句话也没说,只是不停地埋头喝酒。

我想,这个时候,他心里的苦,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吧?

这年春节过后,上影厂给傅超武分了两间房子,然后他就搬了出去。从此,他和前妻陈芗,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

但陈芗依然时常会想起傅超武,想起他们当年共同作战、共同演出的时光。

1964年,傅超武的家乡山东淄博京剧团排演了一出新戏——现代京剧《红嫂》,在参加了当年在北京举办的现代京剧观摩演出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是电影厂决定将其搬上银幕。而在剧中出演女主角红嫂的演员,便的从青岛京剧团请来的梅派传人张春秋。

张春秋1926年出生于江南水乡的一个穷苦家庭。6岁时被父亲卖给一家戏班的班主做养女。养父母见她机灵可爱,便教她学艺。而张春秋的确天资聪慧,又懂得勤奋,很快便脱颖而出。她不仅扮相好,而且武功高。

解放后她进入苏南大众京剧团做演员,并很快引起梅兰芳先生的注意,收她为入室弟子。在大师的引领下,张春秋进步很快,主演的《西厢记》、《梁祝》、《木兰从军》等剧,也深受老戏迷们的喜爱。

1964年,张春秋因在现代京剧《红嫂》中出演红嫂而名声大振。所以当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计划将《红嫂》搬上银幕时,女主角红嫂的扮演者,依然是张春秋。

而电影《红嫂》的导演,就是傅超武。

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傅超武带领剧组演员,多次进入到沂南县的农村体验生活。然后在1966年的年初,准备投入电影的拍摄。然而这时,因为一场运动的到来,电影只好停拍,剧组解散。

直到1975年12月,京剧电影《红嫂》才再次重拍,名字换成了《红云岗》。拍摄单位呢,也不再是上影厂,而是换成了八一厂。导演也由傅超武,换成了李昂和李文虎,但红嫂一角仍由张春秋扮演。

虽然傅超武和张春秋未能在电影中继续合作,然而他们彼此,却在交往的过程中,产生了心心相印的感觉。

所以当傅超武和陈芗离婚后,他就和张春秋结合在了一起。

夫妻二人婚后也曾琴瑟和鸣,张春秋曾陪伴傅超武数次到山东老家搜集素材,体验生活。那份相依相伴的甜蜜,令身边的很多人,都倍感羡慕。

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两人就开始为一些生活琐事,吵得不可开交。

到最后,傅超武所再次面对的,又是协议离婚。

离了婚之后,两人也没有搬出去,仍是在那新婚的屋子里,一人一个房间。

不过即使是办理了离婚手续,张春秋也依然对傅超武的生活十分照顾。因为傅超武一向都很节俭,有时候喝酒,都不舍得花钱买菜。这时张春秋就会烧几个好菜,然后请傅超武喝酒。

1992年10月26日这天中午,张春秋见傅超武回来睡午觉,便急忙下厨,去烧了几个菜,准备等傅超武午休后,请他吃晚饭。

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傅超武醒来。张春秋心想,这人睡午觉的时间,也太长了吧?于是出于关心,她推开傅超武的房间,准备叫醒他。可万万没想到,当张春秋的手碰到傅超武的皮肤时,她顿时吓得一哆嗦。

因为傅超武的身体,已经变凉了。

一个著名的电影导演,就这么,在午睡时,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70岁。

陈芗出席了傅超武的追悼会。她用平静的神态,掩藏了内心的百感交集。但事后,当人们再次提起傅超武的名字时,她却顿时热泪滚滚。由此可见,在她心里,她对傅超武的那份感情,从未改变。毕竟,那是她的初恋啊。

如今,傅超武之前所执导的那些电影——《白蛇传》、《蓝光闪过之后》、《金沙江畔》、《家庭问题》等,仍不时会在电影频道重映,令无数老影迷大快朵颐。然而却已经很少有人再记得这位老导演的名字了。我不知大伙儿是否跟我一样,在重温这些老电影的时候,心中依然对这位老导演充满了怀念之情呢?我觉得他不应该,就这么被遗忘在时光的记忆里。

至少他在拍电影时的创新精神,为无数后辈影人提供了宝贵的拍摄经验啊。

那么说到傅超武,各位可还对这个名字感到熟悉?对他的哪部电影记忆犹新?不如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网友,进行互动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