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之所以要选蒋琬做接班人,核心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蒋琬会管内政。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诸葛亮最大的能耐,就是带兵打仗。从赤壁之战到攻略益州,再到后来五次北伐,好像整个蜀汉政权的大仗,有一多半都是诸葛亮打的。对此,我们只能说,这是诸葛亮太过优秀,给后世造成的一个错觉。

如果抛开诸葛亮不谈,我们其实可以想另外一个问题:正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丞相,应该负责打仗吗?

因为诸葛亮实在是太牛了,所以导致后世绝大多数人,在思考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问题时,总会下意识的觉得:蜀汉政权的丞相,就应该天生会打仗,就应该像诸葛亮一样优秀!

但实际上,如果按照正常的汉朝官员管理制度,丞相的职责,应该是在中枢坐镇,辅佐皇帝处理内政。至于在前线带兵打仗,那其实应该是太尉或者大将军的工作。

对于这其中的差别,后世那些深受《三国演义》影响的历史爱好者,未必能分得清楚。但是诸葛亮本人,却一定清楚。诸葛亮知道,在他去世之后,蜀汉内部再也找不出下一个和他水平一样高的人。

这样一来,他在世的时候,丞相可以负责打仗。但是他去世之后,丞相就必须得恢复原来的状态,单纯负责内政。

至于军事,则是必须得交给将军来负责。而如果这两者不分开,让后面接班的丞相去打仗,或者选一个姜维这样的激进型将领做丞相。对于整个蜀汉来说,只会是一场灾难。

想要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其实可以来简单梳理一下。

公元234年,在第五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忽然病重。对于诸葛亮的去世,大家基本上都比较熟。大致就是当时诸葛亮和司马懿对抗,然后司马懿坚守不出,搞得诸葛亮毫无办法。再加上诸葛亮常年劳累,积郁成疾,所以身体情况就越来越差,逐渐病危了。

不过,和《三国演义》相比,正史上的诸葛亮临终之前,可没什么七星灯借命的情节。

正史上的诸葛亮,知道自己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之后,首先想到的,其实是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如果换做其他朝代,这事其实原本不该由他来想。一个丞相死了之后,皇帝再换一个人做丞相就是了。

但问题是,当时的诸葛亮,在蜀汉内部,实在是太重要了。就连皇帝刘禅,都得按照诸葛亮的规划来治国。所以,这份本该由皇帝刘禅来操心的事情,诸葛亮也必须得在自己临终之前搞定。

在诸葛亮的安排下,所谓的身后事,被分成了三个部分。一是蜀汉军队的撤军问题。诸葛亮知道,自己死后,司马懿一定会来追。如何让蜀汉军队平稳撤回去,这是一个大问题。

第二,则是给刘禅一个完整的治国方案。至少接下来的二三十年的治国计划,诸葛亮得先做出来。至于用不用,那就是刘禅自己的事情。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所谓的人事安排。人事安排其实也是治国计划当中的一环,但是考虑到刘禅本人能力有限,诸葛亮也得提前做好方案。

前两个部分,我们暂且不说,只说人事安排这一块。

在进行人事安排的时候,诸葛亮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自己死后,军权和行政权必须得分开!蜀汉政权,继承的是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

原本正常情况下,高层应该分为丞相、大将军以及御史大夫。行政权、军事权以及监察权,应该是分开的!

但是在诸葛亮掌权期间,因为蜀汉政权要进行北伐,所以他就以丞相的身份,同时扮演了大将军的角色。而且,因为诸葛亮本人权力太大,当时蜀汉内部,好像也没人能监督诸葛亮。

对此,诸葛亮自信可以做好。毕竟诸葛亮比较完美,就算没人监督他,他也不至于篡权或者以下犯上。但即便这样,诸葛亮也清楚,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在破坏正常的权力生态环境。

一旦自己死后,下一个接班的丞相,还有这么大权力。谁又能保证下一个丞相,依然还能像诸葛亮这么完美呢?

对此,诸葛亮肯定不敢赌。

如此一来,行政权和军事权的分开,就成了一个必然。所以诸葛亮在安排自己死后的人事安排的时候,就不能单纯选择一个继承人。而是要把自己的权力彻底肢解,然后不同的权力,交给不同的接班人才可以!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就能理解诸葛亮当时的想法了。因为行政权和军事指挥权彻底分开,接下来选择的丞相接班人,就必须得是一个纯粹的文官,不能是一个武将!

如果是一个武将,未来这个接班的武将,很有可能会再次以丞相的身份,抢过所有的军事指挥权。再之后,他会成为下一个诸葛亮,还是会直接篡权,那就不好说了。

而如果丞相的接班人,不能是武将的话。像姜维、魏延这类人,自然也就被瞬间排除了。不管诸葛亮如何看好姜维,只凭这层武将身份,他就做不了丞相的接班人。

而在当时蜀汉内部的文官群体当中,诸葛亮看好的文官,倒是有几个。比如说蒋琬、费祎、董允等人,之前在诸葛亮的刻意培养下,都可以独自处理内政。能够独自处理内政,辅助皇帝控制中枢,这就足够做好一个丞相了。

所以,诸葛亮临死之前,就把自己早就培养好的这几个人,全都列了出来。在这几个人当中,蒋琬资历最老。之前诸葛亮带兵征战的时候,也是蒋琬替他留在成都,负责协调丞相府的内政工作。

而蒋琬之后,费祎和董允,则是形成了一个梯队,完全可以顺次上位。至于他们的内政能力,在诸葛亮的培养下,也完全合格。

至于说姜维,作为一个武将,诸葛亮之前也曾经对他深度培养。但问题是,诸葛亮对姜维的培养方案,主要是集中在武将领域。而像处理内政这种事情,姜维之前没受过任何训练。就算让姜维接班,姜维其实也做不好蜀汉的丞相,无法承担丞相的责任。

而在武将领域,姜维其实同样也不是第一继承人。在丞相人选的安排上,诸葛亮的大致安排,就是蒋琬、费祎、董允三人,依次顺位接班。

而在武将领域,姜维的接班顺序,大概在第二位到第三位之间。

因为他资历和年龄都不够。

这里我们得简单来说一下姜维的履历。很多人都知道,姜维早年并不是蜀汉这边的人,而是一个魏国人。据史书记载,姜维他爹也是一个武将,早年战死沙场。后来到了姜维长大之后,姜维靠着他爹的这份功劳,顺利进入魏国的体制内,做了一个郡级别的参军,官职并不算特别大。

而等到诸葛亮开始北伐之后,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恰好打到了姜维所在的这块地方。当时魏国这边的高层,基本上是望风而逃,根本就没管下面的这帮人。所以后来姜维一气之下,直接就转投了蜀汉这边。

就这样一个投降过来的年轻官员,正常情况下,其实是很难得到重用的。不过,当时蜀汉政权内部,人才培养梯度严重失衡。

很多老辈高人去世之后,新生代又没培养出来,中间出现了严重断层。所以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当时不得不主动寻找各种优质年轻人,希望能够给蜀汉补上这块短板。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发现了姜维,然后就开始重用和培养姜维。

不过,即便是诸葛亮愿意全力培养姜维,不介意姜维叛逃过来的降将身份。但在蜀汉内部,姜维依然只是一个年轻人。排在他前面的老将,还有一大堆。

而等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时候,此时的姜维,也就刚刚33岁。而他投降到蜀国这边的时间,也就只有六年而已。

虽然诸葛亮不介意他的降将身份,但这不代表蜀汉内部其他人,也是这么看待姜维的。谁能保证之前的六年里,姜维不是故意在沿袭,玩了一出无间道呢?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姜维真的是忠心耿耿,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武将,在军中的资历,都还排不到前三,本人又不懂内政。

就这样一个人,要是选他来接班,接替诸葛亮的位置。用不了两年,估计蜀汉政权就彻底废了。

所以,不管诸葛亮再怎么欣赏姜维,依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诸葛亮可以在临终之前,给刘禅写信,让刘禅以后重用姜维,甚至未来把整个国家的军事,都交给姜维负责,但那一定是很久之后的事情。

至于诸葛亮去世的时候,以姜维的情况来说,他是真的没资格去接诸葛亮的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