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佩戴奢侈品为荣,而有的奢侈品却以能够被一些名人佩戴为荣,在古代的时候,皇帝的身份无疑是最高的了,而皇帝所赐下的黄马褂、宝刀甚至是代为传达的圣旨,在凡间是都是不可亵渎的时代。 虽说现在已经告别了封建统治的存在,但是这种古物对我们而言依旧有很多研究和观赏价值。在河北一老农家,不顾专家劝阻,执意将皇上御赐的宝刀转手以九万元的价格卖掉,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渊源 这把宝刀是溥仪赐的,作为我们中国清朝的最后一代皇帝,溥仪其实并没有享受到多久,那种身为皇上号令天下的快乐。他是宣统帝,也是清废帝,比起康熙、雍正等人统治的盛世来说,他的一生基本上是没有任何作为的。

是因为他真的“废”吗?也不尽是,在1909年慈禧与光绪帝接连去世时,溥仪才不过刚满三岁,那时候的他连字都还没来得及认全,怎么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此时的清朝早已经腐朽不堪,再加上近百年来的固步自封,国内无论军事还是科技,都已经落后了世界一大步,小溥仪不懂这些,一心只想和自己的仆从在一起玩。 而那些别有心机的大臣们也是乐的如此,一边哄着小皇帝,一边默默的把权利控制在自己手中,如此过了三年,溥仪的皇帝架子被彻底掏空,被那些奸佞大臣逼迫退位,也是在这个时候,清朝迎来了第一次形式意义上的灭亡。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溥仪的日子都回归了平常,但是溥仪也依旧是住在紫禁城内,身边也依旧有侍卫在身边伴随,外面战火连天,宫内的人对他也依旧是以皇帝相称。 而在这段期间的日常开销,则是由当时的民国负责,但是有些遗憾的是,因为是皇帝被“罢免”的缘故,不少人打起了皇帝宝库的主意,偷了不少文物去卖,导致我国文物的流失。 时间一点一点流逝之后,正当他准备做个寻常人时,没想到五年之后,日军进城,又想到了他这个小皇帝,并胁迫溥仪再次登上帝位,为日军当一个可操纵我国的傀儡。 此时的溥仪已经11岁,虽然已经懂事,但是却没有什么权势,也没办法改变什么,现在的他不过空有一个名头而已,整日闲来无事,也只能和侍卫们一起玩耍。

宣统御赐的宝刀 在日本的压迫下,这个小皇帝与侍卫们反而没有了之前的那种,鲜明的阶层观念,这种同为亡国奴的感觉让他们彼此惺惺相惜,在赏赐这方面,溥仪也更加舍得。 再加上因为自己的身份特殊,这些年来明里暗里受到的刺杀都不少,如果不是这群用命保护他的侍卫,溥仪也不一定能活到今天,于是赏赐东西,也成为他唯一的报答方式,这把刀柄上刻有“宣统御赐”的宝刀,也是他送出去的礼物之一。 在封建社会的时候,皇上御赐的东西,带回家之后都是要好好保存起来的,不能转送,不能卖,更不能丢,否则都会被视为是对皇上的不恭敬,这是荣耀也是容易要命的把柄。 侍卫在拿到宝刀之后,也曾是带回家好好收藏了一段时间的,可是不料后来清朝彻底灭亡,他们一家也不得不走上逃亡的路,在慌乱的瞬间,侍卫还是下意识把这把宝刀带在了身上。

其实在那个时候,皇上这个身份已经成为过去,所谓的御赐宝刀在乱世中,有时还不如一把菜刀有用,人们渴望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金钱或者武器。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皇宫破防之后,无数珍宝随着下人的慌忙逃窜,再加上敌人的肆意搜刮,最终不知流落于何处。等到国家再次安定下来后,这批本属于国家的宝物也早就不知去向。 那个侍卫在离开北京之后,半生都在外面颠沛流离,一直到1945年战乱结束,他们才重新回到了河北老家。此时的侍卫早就已经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生活也过得穷困潦倒,只能靠种地为生。 在他临死之际,这把宝刀也被侍卫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并嘱咐一定要好好收藏,年轻的这一辈没怎么经过封建社会的洗礼,对于这种御赐的宝物,其实也没有那么多“敬畏”的心。

艰难选择 同样地,溥仪在日本的扶持下,做过一段傀儡皇帝,又因为其种种原因,在抗战结束后曾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又获得释放,并被改造成了一位新公民。 其著作《我的前半生》其中述说的内容是我们非常重要历史资料,最后于1967年,因为肾癌去世,最终选择火葬,存放在八宝山的公墓。 与宝刀相关的人几乎都已经相继去世,留下一段冗长却又悲凉的曾经,这把“宣统御赐”的宝刀对于老农而言,也只是见父辈们异常珍惜这把刀,自己也跟着珍惜。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着,侍卫的儿子也渐渐年迈,在这之后短短的几十年中,时代又再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眼看着自己的儿子已经到了婚娶的年纪,又瞅了瞅家徒四壁的经济情况,这位河北老农,不得不打起的这把御赐宝刀的主意。

因为战乱的缘故,老农其实也并未读到多少书,这些文物对于国家的价值,其实他也并不太理解,现如今面对儿子娶妻的困境,老农只想快些把这把宝刀转手。 在四处打听买家之后,老农手上有把御赐宝刀的消息也越传越广,来看宝刀的人很多,但大多数都只是想要过来一饱眼福,真正肯喊价的其实没有几个,一直到当地的文物局的专家听到这个消息,抱着惜财的心,专家打算劝说这位老农不要轻易转手。 等到了老农家一看之后,发现确实是真品,而且因为老农一家人世代保护的愿意,宝刀各方面的保养都做得比较好,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对老农阐述了一番文物对于国家的作用后,专家表达了自己最后的意愿,希望老农能主动上缴国家。

如果这把宝刀是从皇宫中流失的话,其实有关部门是可以直接向老农收回的,但是这把宝刀是末代皇帝的亲口赠与,于公于私,这都已经是属于老农一家人的私有物。专家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打算对老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老农能站在国家的方面去考虑。 结语 但是老农是一个朴实憨厚的老实人,这些大道理他大概也明白是什么意思,可是现如今家里缺钱的情况迫在眉睫,如果他富裕还好,但是现目前明显是等着这把“宝刀”给儿子创造未来的,他怎么可能轻易许诺上缴国家。 专家思虑再三之后,再次与老农提出商议,如果老农愿意把这把“宣统御赐”的宝刀上交国家,除开有关部门的书面赞扬之外,还愿意对老人的行为作出一定的奖励。 老农并不在乎什么赞扬,但是在听到专家给出的奖励金额之后,顿时大失所望,直接拒绝了专家的提议。其实在此期间,已经有不少文物收购商找上了老农,并且有一部分还开出了不菲的金额。 在思虑再三之后,老农还是选择了向金钱屈服,最终以九万元的价格把这把宝刀出售给了收购商。

得知老人还是毅然决然地把宝刀出售之后,专家们虽然感到了可惜,但是却也无可奈何,毕竟老农对于这把宝刀拥有着绝对的支配权,而对于老人的做法,其实也无可厚非,家庭窘迫,卖掉宝刀是他解决生活困难的最快办法。 而那位收购商,在与老农的交谈中也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自己只是一个酷爱收藏的平常人而已,所以在听闻老农这里有一把“宣统御赐”的宝刀后,才会走不动道,一定要来这里把这把宝刀拿下,在面对老农有些念念不舍的目光,收藏者也当场表示,这把宝刀带回去也一定会像老人一样好好爱惜,请老农放心。 消息传到网上之后,不免又是一阵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老人始终还是“格局太小”,可是也有人替老农反对,现实生活中的人,谁不是为了家里那些鸡零狗碎的事情到处奔波,哪能谁谁都能抱有大格局,老农的情况特殊,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也是情理之中。

结语 现如今国家越来越强大,爱护文物的观念,也开始普及到各省的每一处角落,像老农这样因为家庭愿意而选择卖出文物的人其实也是少数。 大部分的人一直都是在当传家宝对待,但是在国家需要我们奉献的时候,大家也还是义无反顾地拿出了宝物送到博物馆,这是历史的宝藏,存放在国家手中,或许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参考资料 知网-陈海滨《兰台内外》-中国十大怪癖皇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