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鼎孳在明朝末年选择了投降大顺军,后再次投降清朝,为人狂放不羁,经常受到同僚的弹劾和降级贬职。
       直到康熙3年,才因其才名为世所重,被提拔为刑部尚书。
       龚鼎孳因失去节操而受到明人和清人的蔑视。他向人解释说他愿死,但小妾顾横波不愿意他死,他只能听她的。这一招既能推脱自己的恶名,又能让人知晓他和顾横波的郎情妾意。
       龚鼎孳没有恶意,但他的不断解说让顾横波成为备受争议的女子。因为,她与秦淮诸艳的侠骨柔肠、深明大义格格不入。


       我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事情,与柳如是和李香君相比,说顾横波贪生怕死也可以,但我总是于心不忍。
       在清朝铁骑横扫中原的时候,生命如同马蹄下的小草和旋涡边的泡沫,许多堂堂七尺男儿都闻风而逃,无法抵抗。相比之下,像顾横波这样的“小草”和“泡沫”能够阻挡清朝铁骑的横扫吗?能够席卷旋涡吗?
       也许只有死亡才能展现出感天动地的壮烈,才能对应出可歌可泣的情节,但为什么一定要让顾横波成为伟人呢?


       你不认为这是螳臂当车,为何不是你杀身成仁?你不觉得这是蚍蜉撼树,为何不是你舍身取义?如果换位思考,顾横波的“奈何”比项羽的“奈何”更加可爱,尽管项羽比她更有名。
       当我们谈论历史更迭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民族正统论问题。我们从学习小学历史开始,就形成了一种观念:汉族就是中华,汉族以外的民族都是异族;抵抗异族侵略的汉人都是民族英雄,比如岳飞、文天祥;中国的皇帝应该由汉人来担任,即使是无道昏君也是好皇帝,必须誓死效忠等等。


       而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未必都是汉人,岳飞、文天祥只是抗金英雄而非民族英雄,外族也是中华民族,包括后来建立清朝的满族其实是明朝统治下的民族自治,它与当时进犯沿海的倭寇和现代侵略中国的日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中华民族的内部战争,后者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
       余秋雨曾在《一个王朝的背影》里提到,统观全部中国古代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算比较好的,而其中的康熙皇帝甚至可说是中国历史最好的皇帝之一,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使现代中国人感到骄傲。


       谈到唐太宗,据现代历史学家考证,他更可能是鲜卑族而不是汉族的后裔。如果两位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都不是汉族,而且我们考虑到元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那么我们的中华历史观一定会更加开阔。
       当我们以现在的视角回望明朝末年,看到皇帝昏庸、朝政黑暗、阉党乱权,可能会感叹时代更替的必要性。
       然而,柳如是、李香君和顾横波等人却未能看到这一点,他们为汉人和明朝竭尽全力,但最终却遭受打击或利用。


       这表明,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个人的努力和付出并不足以改变时代的潮流。
       顾横波在45岁那一年去世,相对于她那些充满波折的姐妹,她的生命算是圆满的。
       然而,这种平缓无波的人生,虽然让人向往,但却缺乏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因此并不适合成为文学作品或影视剧的主题。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知道她的原因,相比其他同样美丽的女性,她在知名度上似乎只能算是二线人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