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潮河原创内容,首发大鱼号,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在中国历史有一块将近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长期没有被收复,到了清朝过后,乾隆皇帝才将其彻底吞并,这个时候清朝领土也达到了顶峰。

这块土地就是古代的西域,从汉唐开始,西域的国家一直是独立的,只是臣服中原王朝而已。而且十分不安分,一旦中原衰弱了,这些国家就会迅速摆脱统治。 大约在明朝后期,蒙古在西域地区建立了一个国家,叫准噶尔汗国。准噶尔汗国建国后,领土开始迅速扩张。到了1688年,领土达到了巅峰。 准噶尔汗国是蒙古后人建立的王朝,他们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同时想重新占领蒙古草原。

1690年,准噶尔军队入侵蒙古高原。此时的蒙古是清朝的领土,肯定不容许别人侵犯。这个时候康熙皇帝正值壮年,于是御驾亲征,亲自率军讨伐准噶尔汗国。 准噶尔军队首领噶尔丹虽然英勇善战,而且发明了著名的“驼城”战术,但仍被装备有重型火炮的清朝军队打败。 噶尔丹立刻撤回大本营,但是此时自己两面受敌,不仅遭到了清军的追击,后方还被清朝的蒙古军偷袭。但是他认为只要打败了清军,蒙古军就将是一盘散沙,毫无威胁。

1695年,噶尔丹率领3万铁骑跟清军决一死战,但是兵力差距悬殊,最后被清军20万大军击败,噶尔丹服毒自尽。 噶尔丹死后,准噶尔汗国陷入长期的内乱,这个时候清朝也到了乾隆时期。乾隆自以为是千古一帝,不仅要文治,也要武统天下,1757年8月清军攻入准噶尔汗国,彻底将其吞并。 清朝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终于将西域纳入版图(今包括新疆在内的等地区),国土面积达到了顶巅峰。

平定西域后,乾隆皇帝自认为已经圆满,于是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这也导致清朝的衰败,所以说清朝是从乾隆时期才开始走下坡路的,他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大清灭亡的元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