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以轰-6为加油机,歼-8II为受油机,正式开始研制中国自己的空中加油技术,而这个科研重担就落到了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的头上。经过科研人员的多年艰苦努力,1991年2月,轰油-6空中加油机改装成功,受油机歼-8D也完成定型。可没想到在我国的第一次空中加油试验中,竟出现了歼-8D受油管折断、加油机和受油机差点相撞的失败结局!#MCN首发激励计划#

其实整套空中加油的技术原理很简单:加油时,轰油-6从机翼下的加油吊舱中释放出加油软管,它的末端有一个用于方便与受油机对接的稳定伞套。而此时机头右侧加装固定式受油探头的歼-8D,就可以缓慢靠近加油软管。最终飞行员操作本机受油探头与加油软管伞套对接,然后开始输油过程,完毕后两机自行脱离。

而整个空中对接和加油流程,试飞院的研制小组也在地面进行了大量实物试验,也都取得了成功。以上这些我国研制空中加油技术的细节,就是央视在纪念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成立65周年纪录片中展现的,接下来,纪录片也将出现中国首次空中加油的珍贵历史画面!

1991年8月,轰油-6空中加油机和歼-8D受油机都来到了阎良机场进行加油编队飞行训练。驾驶轰油-6的是申长生,而受油机歼-8D飞行员则是常庆贤。加、受油机每天都做5米乘5米的超密级飞行训练,最近的时候,常庆贤说能清晰地看到轰油-6驾驶舱中飞行员是否刮了胡须!

在双机经过200多次刻苦的飞行训练后,1991年11月24日,开始进行首次空中加油对接试飞!当天参加加油试飞的除了轰油-6与歼-8D外,还有一架担任空中指挥和摄像的伴飞机。三机在陆续起飞后,在空中进行了汇合编队,并一起飞到了黄河边进行首次空中对接试飞。

歼-8D飞行员常庆贤在接近轰油-6后向加油机机长请求进入对接,得到允许后,常庆贤驾驶受油机缓缓向前靠近加油机,准备按照地面测试时一样的操作将受油探头插进加油伞套中。但由于空中气流影响,加油伞套不断飘忽,他试了5次都失败了。但就在常庆贤驾驶歼-8D进行第六次试验时,意外出现了!

在常庆贤驾机将受油探头接近到距离加油伞套3米以内时,他略微提了一点速度,将受油探头直接“撞”进了加油伞套中。虽然这次对接成功了,但较大的对接冲击导致整个加油伞套和加油软管开始大幅度摆动起来,而此时处于对接状态的歼-8D受油探头,竟然被这股巨大的力量直接折断了!

加油时两机原本之间就极为接近,再加上歼-8D刚才对接时的“冲劲”,此时两机间的距离就更近了。而因为受到刚才受油头突然断裂状况的影响,常庆贤驾驶的歼-8D此时一头扎进了轰油-6产生的巨大尾流中,两机即将出现空中相撞、机毁人亡的惨剧!

而试飞经验非常丰富的常庆贤此时并没有慌张,而是迅速抓住加油伞套从歼-8D驾驶舱旁掠过,并边向下摆动的空档,果断进行收油门减速与轰油-6拉开距离,又立即向上方拉杆提升高度,惊险的从轰油-6的尾流旋涡中安全脱离了出来。从而避免了两机空中相撞惨剧的发生!

在经历首次对接失败,还差点引发两机空中相撞的事故后,常庆贤与科研人员一起埋头分析查找原因,并再度请缨重上蓝天。虽然之后轰油-6与歼-8D成功进行了加、受油装置的对接,但这仅是“干对接”,并没有进行油料输送。但没想到在之后的12月2日至10日,在“干对接”试验中竟接连出现了3次歼-8D受油探头从弱连接处折断的事故,一度导致整个空中加油项目都岌岌可危。

但好在经过专家对空中对接录像和参数的反复研究,发现两机在对接时采用的每秒3米的接近速度过大,应该降低到每秒0.5-1.5米的接近速度。并且受油探头的刚度也要增加。在经过紧张整改并加固受油探头后,1991年12月23日,空中加油试验的三机编队再次从阎良机场升空。

这一次两机对接过程十分顺利,常庆贤也驾机保持着连接状态继续飞行。终于,在看到轰油-6加油指示灯点亮、无线电也传来试飞员报告加油400升成功的消息后,地面指挥部“沸腾”了。人们都在欢呼庆祝这一得来不易的重大成功喜讯!

而如今,中国不但已经成功掌握了空中加油这一只有少数国家才具备的战略能力,而且还有了新一代的轰油-20空中加油机。受油机也从当年的歼-8D,更新成了战斗力最强的歼-16和歼-20,实现了巨大的跨越。使我军能够更加有效的捍卫祖国的海空利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