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的日子,两个人一起,他也会好过一点。”
       面对跟拍记者的摄像头,已经跟车11年的卡嫂胡冬琴,一边忙活着手里的活,一边淡淡的说出了这句话。
       拥有全球最大公路货运系统的中国,目前大约有3000多万的卡车司机,通过运送货物,每天穿梭在各省的高速公路上。
       在他们的身后,是3000万个家庭,以及1000多万跟车的“卡嫂”。
       跟车的生活并不惬意,甚至有些艰苦。
       可她们还是选择放弃家乡的安稳生活,随着丈夫东奔西走。
       说起原因,大多数女人口头总是离不开一句话:“不放心。”


       01
       苗会玲是一位卡嫂,她从2003年开始和丈夫老杨跟车。
       那时候,她的服装店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但因为一句“不放心”,她将店铺盘了出去,开始了自己的跟车生涯。
       说起来,也算是个有经验的老人了。
       不过,提起自己第一次跟丈夫出车的场景,苗会玲依然记忆颇深。
       那趟车,是开往拉萨的货车。从内陆往高原前进,天气的骤然变化让她很难接受。


       雨雪狂风的追击,更是让苗会玲心有余悸。
       在往拉萨开的过程中,她看到四五辆车被冲到了路基下面。
       她不敢看也不敢下车,而这,只是她十几年跟车生涯的其中一件小事而已。
       那一夜,苗会玲看着身边开车的丈夫,她突然就感受到了:
       “我觉得开货车太苦了。”


       从时间上来看,彼时接受采访的苗会玲已经跟车整整17年了。
       而谈及如此辛苦为何还要跟车,她用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来回答:
       “夫妻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他干啥你干啥,我们齐心合力把事情干好就行了。”
       提起“他干啥你干啥”,苗会玲可谓是相当有发言权了。


       卡车司机拉货,并非单纯的把车停在那,等着货物上车拉到终点就行了。
       作为单独的个体,货车司机大小也算是个“个体工商户”了。
       他们要在运送货物之余,联系新的工作,联系返程货运,注意货运信息,还要和运货的老板、同行、朋友交流或讲价。


       一般情况下,货车司机大多都会两个人一起上路。
       不仅可以互相交换着开车,缓解疲劳,还能不错过圈子里的货运信息。
       但是这几年,因为全国性的封闭,货车司机的工作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大部分货运司机想自己赚的更多一点,于是很多选择自己一个人上路。
       当然,作为2003年就跟车的苗会玲夫妻俩,自然不会有这种烦恼。


       跟车十数年,苗会玲早已成为了货车圈子里有名的“卡嫂”。
       她手里掌握了许多省份的货流信息,于是总能拿到一手的消息。
       她还经常把这些消息传递给其他货车司机,所以,圈子里,苗会玲的好人缘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但据苗会玲自己说,刚刚跟车那会,她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内向,内敛,不爱说话,这在公路货运界是大忌。
       提及往事,苗会玲直言:“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在大车上,她作为卡嫂,要在时速90公里的高速上做饭,遇到有热水的地方,迅速的洗下积攒的脏衣服,还要时刻帮丈夫看车,防止“油耗子”偷油。
       下车后,她要去看货,填报相关手续,爬上已经装满货物的,十几米高的货车上,剁脚看防雨布盖的严不严实。
       她的危险行为让丈夫老杨连声呼喊,可干惯了这类活的苗会玲却不以为然。
       “货车司机的老婆,你跟车出来就是来帮忙的”,苗会玲这样说道。


       02
       目前,根据权威数据计算,我国现在的卡车司机,大约有3000多万。
       这3000万的司机,有2500万都已经成了家。
       而这2500万中,又有900多万的卡嫂,选择跟车出行。
       也就是说,还有相当一大部分的卡嫂,是在家中等待着丈夫的归来的。
       文章开头我们所说的胡冬琴,曾经就是一位留守在家的卡嫂。
       提及为什么要选择跟随丈夫外出,她直言自己没有安全感。


       一到刮风下雨,她就害怕,害怕又不敢打电话,怕丈夫开车分心出事故。
       于是,她索性放弃了家中的工作,和苗会玲一样,跟随丈夫四处奔走。
       到2021年,她跟车已经11年了。
       她说,等到过几年把车贷还完了,就都是好日子了。


       胡冬琴的想法与很多留守在家的卡嫂不谋而合,实际上,不管是在家的卡嫂,还是跟车的卡嫂,都相当不容易。
       在原地等候的人,总是最提心吊胆的那个人,卡嫂就是这类人群。
       她们大多数都已经成家许久,有孩子需要养育,有老人需要照顾,还有丈夫需要牵挂。
       卡车司机一出车就是几千里,几万里的走。
       有时候工作比较繁忙的时候,别说回家,甚至连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
       家里的大事小情,几乎都要让这个女人家一手包揽。
       照顾全家说的轻松,实际上比起在外跑车的丈夫,她们并没有轻松多少。


       常年看不见丈夫的身影,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有时候还会有一些“桃色事件”的出现。
       外出跟车的卡嫂呢,就更辛苦了。
       作为女人,都有爱美的天性,但跟车这件事,注定和爱美扯不上关系。
       苗会玲在采访中就说起过这样一件事。
       在成都的时候,她久违的穿上了一条裙子,同行的人看见之后,打趣她:“诶,今天像个女人嘛,你还知道你是个女人吗?”


       天性的扼杀只是小事,毕竟,美不美的,对几乎整天待在车上的卡嫂无足轻重
       。
       比较要命的,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需求,在大货车上都是奢求。
       比如洗澡,车上能携带的水源有限,最多能供其引用和洗脸刷牙。
       可冬天还好,夏天的天气一热,车窗吹进来的风都是热风,一停车,车上直接就成了个蒸笼。
       这样一天下来,坐在车里的人都是满身汗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想洗澡的心情到达了顶峰。
       但她们也就只能想想了,毕竟洗澡,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


       再比如,吃饭。
       已经有23年车龄的孟大虎说,妻子还没跟车的时候,他啥都吃过。
       泡面,馒头,大饼,都在他常见的伙食里面。
       可自从妻子张莉跟车之后,尽管生活环境还是一般,可他不管在哪,都能吃到一口家里的热乎饭,他很满足。


       开了13年卡车的汤大方一边收拾着车里的家伙事,一边笑着表示,妻子像只叮当猫,恨不得把家都搬到车上来。
       这对80后的夫妻,从不提从前,只是,汤大方会愧疚,结婚了这么多年,没让妻子过上好日子。
       不过同时,他也说,只要他们两个人在一起,所到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


       这两对夫妻,是出现在《移动的家》纪录片里的人物。
       在大家为他们的生活感动不已的时候,谁能相信,这是一个轮胎广告。
       只是,尽管是广告,也将“卡车夫妻”这个群体完整的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让人们明白,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有了无数的“中国物流故事”。


       03
       跟车卡嫂,是很多人都难以想象的艰辛。
       在卡车界,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恨一个人,就推荐他去做卡车司机;如果你爱一个人,也让他去做卡车司机。
       每日穿梭在道路上的车辆,总有一个终点。可卡车司机,几十年也没有一个终点。
       他们把车当家,把路当家,把车上的货物,当做生命的全部。
       因为一直待在车上,没办法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往往会患上各种疾病。
       他们的肩胛、腰椎、颈椎常年酸痛,心脏,胃病、肝病早早就找上了他们。


       而这些困苦,也是卡嫂们会经历的“劫难”。甚至,作为女人,她们在车上时间长了,会有更多的妇科疾病找上门。
       为何知道自己将会遭遇困苦,还要跟随丈夫东奔西跑呢?
       还是那句话:不放心。


       她们不放心丈夫独自一人在外风餐露宿,白天开车,晚上住在油箱旁边防偷油的。
       疲劳驾驶、货车盲区、突发疾病,这种发生在高速大货车上的新闻,几乎每年都有。
       这也让无数的卡嫂,将心提到了嗓子眼。
       于是,她们选择住在车上,给丈夫做顿饭,帮他们看着车,陪他们唠唠嗑,既缓解了自己的焦虑,又为丈夫的行程多了一分保障。


       货车司机,是我国收入比较高的一类人群。但同时,也是最辛苦的工种之一。
       货物一旦装上车,所有的责任就全到了司机一人身上。
       幸运的话,几天的不眠不休,一趟车赚别人一个月的工资轻轻松松。
       不幸的话,被偷油、被偷货、货物损坏、买家拒收、发生车祸,都是常常发生在货车司机身上的事。
       从事这类工作的卡车司机数量并不少,三千万加上2500万的卡嫂,这个数值,已经超过了全球170个国家的人口总数。


       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和她们,才让我们的各行各业生机勃勃,有了更多的活力。
       卡车车头的驾驶室,每逢夜晚,就会亮起一盏微黄的小灯,那个灯光,多像万家灯火中,透出的那一抹亮光。
       只是,这抹亮光穿梭在路上,形成了一条条流星,而无数条流星穿梭在路上,就汇成了一抹星河。
       当然,开车的人固然功绩显著,可跟车的人,同样十分了不起。


       卡嫂尽管是依附丈夫而存在的概念,但在实际的跟车生活中,她们早已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飒爽英姿和肆意风格。
       有人说,比起一个人,一个名号,一个概念,“卡嫂”更像是一个工作。
       因为工作内容太过千篇一律,面对的困难又像公司项目一样层出不穷。
       在观众能肉眼看到的困苦中,唯一闪闪发光的,只有一对男女之间相濡以沫的珍贵情谊,和那句:
       “再苦的日子,两个人一起,也会好一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