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是服务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而银行业作为制造业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其国际竞争力反映了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水平。


       一、银行业国际竞争力与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关系
       银行业金融服务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反映了银行业自身治理结构、适度规模与内部控制相协调的高效运营。银行通过体制机制创新、
       应用技术创新与金融服务创新等路径实现提质增效。
       进而由信贷渠道作用于制造业企业,正向外溢效应主要表现为降低制造业企业的时间成本、交易成本、融资成本和生产成本,
       促使制造业企业专注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
       拥有稳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更易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进而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但由于银行存在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
       银行对高创新活力企业的信贷支持有限,使得制造业企业陷入“低创新”困境。


       与制造业企业试图通过银行信贷渠道获得资金支持以实现科技创新目标背道而驰,增加新兴产业以及高创新活力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更迭与转移的速度,
       从而阻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
       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通过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创新风险控制工具以实现新兴产业及高创新活力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过程中的风险分散与风险补偿,
       从而减弱银行信贷“低创新”偏好。
       扩大银行对技术密集型或创新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融资范围,增强融资力度,降低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
       促进企业乃至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转移与更迭,深入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


       二、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
       对于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系数不显著,
       这说明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对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原因在于上市银行均为商业银行,本质上是逐利性金融机构,而我国制造业正深陷发达国家“高端回流”与新兴经济体“低端分流”的夹逼困境
       ,意味着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己不能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化分工的比较优势行业。
       我国制造业发展突破瓶颈的关键在于掌握核心技术,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因此,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反而会促进其服务对象的快速转移,增加对从事制造业高附加值环节的企业的投入,
       从而阻碍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


       而对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而言,其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周转与投资效果缓慢,与商业银行逐利性特征相斥,
       因此,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积极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对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银行业国际竞争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与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后专注服务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以培育其核心竞争力,提升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现象截然相反。
       原因在于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水平也较低,多方原因共同作用
       使得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


       三、提升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建议
       在全球价值链面临重构的关键时机,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
       如何促进产业互融以突破瓶颈、实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攀升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力量。
       因此,以银行业为突破口,寻求推动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有效路径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增强银行内生挖潜创新动能,提升银行业国际竞争力
       创新是银行业解决现存问题、实现金融深度变革的根本途径。银行创新可以主要从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应用技术与创新金融服务三个方面聚焦深耕,
       挖掘自身潜力以主动识别和适配实体经济企业的内驱动力,保持自身综合国际竞争力持续动态优化。


       首先,创新体制机制。第一,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是优化组织结构、规范管理行为的前提条件,
       有利于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积极参与银行决策、管理与经营中。
       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能够创造良好的内部治理环境,提高内部监管的效率,促进内外部监管的有效应,
       有效避免因银行组织结构、管理机制不合理而威胁银行产业安全,为银行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驾护航。
       第二,完善银行风控机制是降低银行为制造业企业融资风险的根本途径,信息不对称是阻碍银行为制造业提供金融支持的根源问题之一,改进银行征信系统,透明企业软信息,优化业务办理流程,
       提高银行安全性与盈利能力,促进提升银行国际竞争力。


       其次,创新应用技术。金融创新需要依托科技创新的支持,例如,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银行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技术应用有利于促进其为客户打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平台,
       提高银行的运营效率,进而扩大银行规模,促进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提升银行潜在竞争力。
       最后,创新金融服务。银行金融服务种类丰富、业务涵盖范围广泛,小到消费者以及制造业企业职员的财富管理服务,大到制造业企业财富管理服务与流动性服务,
       甚至实现产业链条服务,无一不体现金融服务在银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因而,创新金融服务有利于提升银行盈利能力、扩大银行规模、提高成长能力,形成品牌影响力,
       从银行现实竞争力与潜在竞争力两个层面促进提升银行国际竞争力。


       2.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强技术赋能驱动作用
       科技创新是驱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根本途径。第一,强化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制定创新激励政策,
       鼓励制造业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提升科技创新活力,积极培育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制造业企业应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
       以需求为导向树立科技创新目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转化科技创新成果。
       第三,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激励制造业企业与高校以及其他科研单位协同合作,
       促进产学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


       3.发挥银行战略性主导产业创新导向,优化银行信贷资源配置
       融资错配是银行信贷流向“僵尸企业”的主要原因,由于国内商业银行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金融机构,
       其融资主要集中于发展较为稳固的大型制造业企业。
       而致力于创新创业的中小微企业虽发展潜力大,但因其具有高风险、低盈利等特征,征信水平较低,所获银行融资相对较少,
       融资错配还包括融资期限错配,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性经营和资金周转具有长期性特征,
       而银行融资主要以短期流动资金为主,造成融资时期错配。


       鼓励银行增加对创新创业企业及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有利于推动银行改进融资渠道配置与融资期限配置,促进金融资金流向创新领域,优化银行信贷资源配置,
       增加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制造业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
       4.积极拓展差异化错位链条服务,促进制造业关联产业发展
       链条服务是指银行以与其联盟的制造业企业为中心,向其上下游关联企业辐射金融服务,
       即银行金融服务向我国制造业关联产业倾斜。
       这并不意味着减少银行业对制造业的金融服务,也不代表激发制造业与其关联产业对金融服务的竞争,
       而是银行对为制造业与其关联产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是推动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途径,
       银行对制造业企业所在产业链上游生产性服务业的金融服务倾斜。


       有利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缩小其与制造业所需生产性服务业投入水平的差距,积极促进两业互融发展,增加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附加值,
       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
       四、总结
       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从银行业、制造业及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以促进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