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以“互信与合作:变局中的选择”为主题的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本次峰会吸引了66家世界500强企业代表共襄盛举。其中,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作为特斯拉公司的代表应邀出席。

陶琳在论坛中表示,“作为一个企业,特斯拉要做的就是每天踏踏实实在这里,利用好本土的环境、资源,以及政府创造的良好条件,去发展并实现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的使命。”

在当前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特斯拉在中国本土的快速增长已成为行业内的焦点。

据悉,4月28日,李强总理在北京会见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时,曾高度赞扬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称之为“中美经贸合作的成功典范”。当天,马斯克还应邀与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进行会晤,就推动特斯拉自动驾驶在华落地等合作事宜进行深度交流。

入华十周年,本土化率高达95%,特斯拉和中国企业双向奔赴

今年4月,特斯拉迎来了“中国大陆首批车辆交付”的十周年。在这十年间,特斯拉中国车主数量从首批的15位增长到170多万,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也持续向全球输出“中国智造”。

自2019年正式投产以来,上海超级工厂依托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一流的智造能力,零部件本土化率达到95%,率先实现了平均30多秒下线一辆整车的行业奇迹,成为特斯拉全球主要的出口中心,2023年累计交付量达到94.7万辆。

如马斯克所说: “在全球范围内,上海超级工厂不仅是效率最高的工厂,也是制造品质最优的工厂”。在实现极致效率的同时,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不仅引领着电动车生产制造技术加速发展,也直接带动着整个上海和周边地区汽车产业链的升级创新。

特斯拉成功降低了电动车的生产成本,从而推动了市场价格的下降,利好中国消费者。媒体称,中国电动车走向“平价时代”,离不开特斯拉“鲶鱼效应”对中国电动车行业发展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陶琳曾在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接受采访,表示:“特斯拉如今的这些成就离不开和特斯拉一起发展的中国本土供应链。一路走来,特斯拉与中国供应商共同进行技术创新,协同提高效率。中国供应商在积极响应特斯拉需求的同时,在技术上取得了众多巨大突破,在商业上也取得了成功。”

在持续创新、专利开放、本土化等方面,特斯拉始终强调“同生共赢”的理念,不断引领行业发生新的革新和进步,推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深耕自研,资源持续投资于未来增长点

基于第一性原理,特斯拉一直坚持把资源花在最硬核的地方,无论是车辆安全还是智能化开发,都希望能做到最好。

数据显示,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自发布以来,已经实现了超过12.5亿英里的行驶。2024年第一季度自动驾驶相关人工智能训练计算提高了130%。 

当前,技术和商业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特斯拉则是少有的持续投资于未来增长点的公司。马斯克近日在社交平台上宣布,特斯拉2024年将投资约100亿美元(约合725亿元人民币)在综合训练和推理人工智能上。未来不仅是电动车的时代,更是自动驾驶的时代,只有成百上千万规模的车辆及海量人工智能训练集群,才能实现大规模无人驾驶对于加强中美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陶琳表达了自己的展望:“过去多年来的中美两国友好的发展,让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得到了巨大改善,我相信未来持续的合作与发展将为下一代创造更多机遇”。

近年来,特斯拉坚持深耕下一代出行方式,对于推动自动驾驶及各领域应用创新和技术迭代,仍在持续进行。坚持“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的宏图愿景,让“旧金山愿景”成为“实景”,为中国市场乘用车行业发展添砖加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艺龙

编辑/马晓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