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无情帝王家,古来多少皇室子孙为了争权夺利,不惜手足相残,兄弟阋墙。

唐朝李世民上位,不惜手刃兄弟;清朝康熙年间 ,九子夺嫡掀起血雨腥风;三国曹丕与曹植更是留下了惊世传诵的《七步诗》。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皇帝,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塘的霸主李昇,与以上相比,他的所作所为更显得过犹不及。本已是皇帝的他,明知弟弟徐知询构不成威胁,为了以绝后患,依然痛下杀手,设置鸿门宴。不料,却被徐知询妙化解。

面对皇帝敬酒,徐知询究竟做了什么使自己脱险?

贵人相助

提起南塘李昇,人们会不自觉地想起唐后主李煜,他的一首《虞美人》更是留传千古。但两人的境遇却是截然相反,一个是盆中花活成了亡国之君,一个是路边草成就了一番霸业。

李昇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很小便与父亲走散,母亲独自一人支撑起这个家。可好景不长,在李昇6岁时,母亲也离他而去。

成了孤儿的李昇只好在濠洲流浪。在战乱的环境下求生,正常人家尚且勉强度日,而作为乞丐的李昇更是食不果腹。为了不至于饿死,李昇就经常到寺庙寻找食物。

这天,李昇刚进寺庙,就听见外边一阵嘈杂声,接着,一帮士兵也走进寺庙。李昇见状,赶紧躲在菩萨的后面。

原来,吴王杨行密攻打濠洲,路过此地,想在这里歇息。

休息过后,部队正要开拔,杨行密无意间发现了蜷缩在角落的李昇,随即把他叫到跟前进行询问。

也许是李昇相貌却实有贵人像,也许是杨行密善心大发,仅一面之缘,杨行密就把李昇带回了家。也正是这次机缘巧合,李昇的人生才彻底反转。

寄人篱下

杨行密虽然把李昇带回家中,但遭到儿子的排挤,又加上杨行密常年在外征战。所以,他把李昇转寄给了自己的手下徐温,并反复交代徐温:李昇能成就大业,一定要善待他。

徐温虽然有两个儿子,但上司发话了怎敢不从。于是他就认李昇为义子,把他留在了家中,还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徐知诰,并且与自己的两个儿子一同出入学堂。

能够填饱肚子,对李昇来说就已经知足了,更何况还有书念,这是李昇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所以,李昇不但十分珍惜这次机会,而且是发自内心地感恩。

一次,李昇跟随徐温外出办事,途中因俗事缠身,弄得徐温情绪低落。于是,他就把气撒到李昇身上,用乱杖驱赶李昇。可等到徐温到家时,却发现李昇在大门口等他。

这事大大出乎徐温的意料,而当徐温询问李昇为什么没走时,得到的回答更是让他惭愧:“人子,怎么能舍弃父母,父怒而归母,作为儿子的常情。”

从此,徐温开始喜欢他,并把他与亲生儿子平起平坐。

李昇在徐家排行老二,老大徐知训骄横跋扈,自然不给李昇好脸色,老三徐知询娇生惯养,经常让李昇背黑锅。但这些对李昇来讲都不算什么,努力向上才是他追求的目标。

果然,在弟兄三人中,李昇不仅为人踏实能干,而且文采卓尔不凡,他在《咏灯》中这样写道:“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这首诗其实也是李昇的内心独白。

时势造英雄,而少年的磨砺,最终让他在战乱时期大展身手。

驰骋疆场

909年,在徐温的提拔下,20岁的李昇到升州治理船舰。由于他出色的管理才能,第二年,便担任升州副使。

这期间,李昇总是敛起锋芒,低调行事,一心只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位置,尽管徐温赏很识自己的才华,可他毕竟还有两个亲儿子,在权势面前人心总是利己的,这点李昇心里明白。

战乱年代,谁也不可能置身事外,特别是吃皇粮的将士。

912年,李昇跟随柴再用攻打宣州,守城的李遇见抵挡不过,弃城而逃。而李昇则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十分勇敢。所以,徐温再次提升他,使他一跃成为升州刺史,在升州独挡一面。

李昇不但打仗有魄力,而且在城市的治理上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不同以往的“武夫”长官,而是采取薄徭轻役的仁政,重视儒教,鼓励百姓桑农生产。不但使升州变得富足,李昇也因此受到百姓的拥护,这为他以后的霸业积攒了一波人气。

到底不是亲生的,在利益面前,徐温还是把爱的天平倾向了亲儿子。

917年,徐温见升州富庶,就把自己的行营签到了此地,让大儿子徐知训留在广陵辅佐朝政,而把李昇调往贫穷的润州。

此时的徐温已开始感觉到李昇的后生可畏,为了限制他成长过快,就有意对他进行压制,而这仅仅是开始。

面对徐温的安排,李昇心知肚明,他这是有意削弱自己的势力,而扶持徐知训。如果说以前李昇对徐温还有感恩之情的话,而这次他的所作所为,则让李昇感到寒心,从而无形之间使兄弟三人展开了角逐。

逐鹿江南

虽然李昇表现出过人的才华,但是徐温却对他实行明升暗降。“唯亲是用”一方面让李昇对徐温感到失望,另一方面也让他内心彻底解放,他终于可以摆脱“养育之恩,涌泉相报”的心灵困扰。毕竟是徐温先对他不仁。

在徐温眼中,此时的李昇已经有了不可小觑的实力,不论是带兵打仗,还是地方管理,李昇总能快速找到突破口,成就不凡的成就。但与自己的实力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而与自己的亲儿子徐知询相比不知要强多少。

徐温在恨自己儿子无能的同时,也在嫉妒李昇的才能。然而,接下来的一件事,似乎改变了徐温的看法。

由于徐治训在广陵目中无人,对上没有人臣之礼,对下没有体恤之心,朝堂之上一片怨声,但大家碍于徐温的权势是敢怒不敢言。而手握兵权的大将军朱瑾实在看不下去,一怒之下把徐知训给杀了。

机会终于到了,由于润州与广陵距离较近,李昇以平乱为由,立即发兵广陵。朱瑾见得不到大家的支持,又迫于李昇的兵力,只好畏罪自杀,李昇则趁机收缴朱瑾的兵权,控制了南吴朝政。

李昇这次出兵,虽然是出于自己的政治目的,但毕竟替徐温报了杀子之仇。所以李昇被授以“广陵辅政”的职务。

得到权利的李昇开始了自己宏图大业,他深知战乱对百姓的伤害,就采取薄役安民的策略,宽缓刑法,推广儒教,设立宴宾亭专门接待四方有才之士,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博采众长。并且还经常派人去民间走动,充分了解百姓的疾苦,对需要救助的百姓及时伸出援手。

李昇的这些举措不仅受到百姓的拥戴,也得到群臣的认可,他在朝中的威望直线上升。这时,尽管徐温手中还掌握大政,但人心开始向李昇倾斜。

荣登宝座

吴王杨行密死后,其儿子杨隆演上位,任命徐温为大丞相,李昇则辅佐政事兼内外军事。可以说,这时的李昇不仅深得民心,而且在朝中的实力仅次于徐温,与徐温的儿子徐知询相比不知要强多少倍。

而从小娇生惯养的吴王刚愎自用,浮躁气盛,在没有杨行密的把控下像脱缰的野马,随心所欲,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一片惊恐。后来,在徐温与张颢的配合下,最终将其诛杀。此后,老奸巨猾的徐温又借故将张颢除掉,他在朝中独揽大权。

关键时刻见人心。为了扶持徐知询,培养自己的势力,徐温准备让他代替李昇辅佐朝政,毫无疑问,徐知询就是未来的人上人。

在亲子与养子之间,无奈的李昇只能长叹一声,上表要求对江西出兵,他要避其锋芒,去那里打造自己的江山。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徐温的突然病死,让一切峰回路转。

机会再一次出现在李昇面前。这次,他诱骗徐知询入朝,留任左统军,还没等徐知询明白过来,就趁机夺走了他的兵权。此时,朝中再无人与李昇抗衡。

为了培养自己的亲信,滚固政权,李昇沿用当年徐温的做法,将儿子李璟委以重任,留在广陵辅佐朝政。

937年,李昇在广陵称帝,建立齐国,两年后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斩草除根

早在李昇建国之前,他就注重百姓疾苦,广施仁政,坐上王位后,他更是勤勤恳恳,平息战乱,邀结民心,发展经济,使国家出现了太和清明的大好局面。

然而义弟徐知询的存在,让李昇犹如鱼梗在喉,如芒在背,感到不安与难受,毕竟自己不是徐温的亲儿子。为了斩草除根,以绝后患,李昇想到了之前徐知训对付自己的法子——鸿门宴。

在早年间,义哥徐知训为了铲除李昇,就大宴宾客,想用毒酒解决问题。可消息泄露,开宴不久,李昇就借故上茅房溜之大吉,他这才侥幸躲过一劫。

如今想到此事,李昇还心有余悸,庆幸自己及早脱身。这次,他要以牙还牙,在义弟徐知询身上采用同样的办法。

一切准备妥当,群臣陆续就位,舞女歌姬也开始艳妆登场,一派歌舞升平的娱乐氛围。

徐知询就坐在距李昇不远的位置,衣冠楚楚,表面上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可内心却暗潮汹涌,他时刻警惕着李昇的一举一动。

酒过三巡,君臣同乐,大家开始称颂李昇的开明盛世,其实这些无非就是“马屁话”,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轻松,其乐融融。

这时,李昇借助大家的话题,说出了一番感恩的话,他首先感谢义父徐温的养育与栽培,说如果没有义父,就没有李昇的今天。说到动情之处,甚至泪光闪闪。话后,他端起一杯酒遥祝父亲的在天之灵,随即把酒淋在了地上。

接着他把话题转到了徐知询身上,他要感谢弟弟的包容与承让。说着,李昇很自然地端起事先准备好一杯酒递到徐知询面前:“祝愿弟弟长命千岁。”

看着弟兄二人如此亲热,在场不知情的大臣也跟着唱和,异口同声对皇帝的宽厚仁慈表示赞叹。瞬间把徐知询推到了风口浪尖,皇帝敬酒,岂有不接之礼。但他心里明白:这酒万万不能喝。

巧妙化解

徐知询对李昇早有所防范,也明白哥哥的“良苦用心”。看着眼前的这杯酒,徐知询进退两难,血液凝固,他快速转动着大脑。忽然,他看到桌子上有一只空杯,灵机一动,接过这杯酒,然后把杯中酒一分为二,随即恭敬地递到李昇面前:“我愿意和哥哥各享五百岁。”

徐知询巧妙地把球踢给了李昇。瞬间,几十双眼睛聚焦在这半杯酒中,场上一下子鸦雀无声,空气好像都凝固了。

正当李昇难为之事,舞姬申渐高一袭红衣,迅速旋转到眼前,嬉笑着一把夺过徐知询手中的酒杯:“二人都是长寿之人,500岁太少了,不如就赏给奴家吧!”说完,她仰脸喝下毒酒。随即就“咯咯”地笑着退出宴会。其实 她内心比谁都清楚,这是她生命的最后时刻。

看着申渐高的举动,李昇一面嗔怪这个舞姬不识礼数,一面派人拿着解药追赶她。可是,一切都为时已晚,剧毒已经让申渐高闭上了双眼。

这些看似无心的举动,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各个心照不宣。

偷鸡不成蚀把米,李昇为了算计徐知询,结果却陪上了舞姬的性命,这样的“解语花”真是凤毛麟角。为了答谢申渐高为自己解围,李昇厚葬与她。

历史上有多少人陷入权利之争,小到家族内部的互斗,大到一个朝代皇位的归属。他们被现实的利益所诱,舍本追末,一代又一代循规蹈矩,重复犯错,不同的版本,却是同样的结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