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医生为一位昏迷的老太太做心脏复苏,挽救了老人的生命,却因此被老人儿子告上法庭,要求赔偿11万,这难道是东坡先生与狼是故事又重新上演了吗?

紧急救人

2017年9月的一天,辽宁沈阳的孙医生像往常一样在乡下诊所上班,一位老太太却插队跑到了孙医生面前,诉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喘气艰难。

孙医生看这位老人面色不好,跌跌撞撞,心知老人病情紧急,于是安抚了排队的其他患者,为老人测量了血压,情况果然如同孙医生预料的一般严重,老人血压非常高,十分危险,于是孙医生给老人开了降压药,劝说老人去县里的大医院检查。

谁知在孙医生取药的空隙间,老人“咚”地一声从椅子上跌倒,孙医生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连忙跑到老人身旁,其他患者也发出惊呼,呆立在原地不知所措。

孙医生知道老人的情况危急,等救护车来怕就晚了,现在自己必须做出急救,他连忙大喊:“都不要碰她,我来!你们快叫救护车!”

成功救活

接着孙医生及时触摸老人颈动脉,感受到动脉搏动比较微弱、呼吸逐渐消失,立即将老人放平进行心肺复苏。

孙医生两只手张开、折叠,放在老人两乳连线中点,不断重复按压,大约五分钟后,孙医生的肩膀与手臂都没了知觉,酸疼的厉害,终于感受到老人稳定的心跳,正在此时,老人也发出了微弱的咳嗽声。

孙医生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抬起酸疼的胳膊擦了擦额上的汗珠。周围人也纷纷夸赞孙医生,孙医生只是笑了笑,能够挽救一条生命对他而言是最好的结果。

救护车到达后老人被送去了医院,此事也慢慢如同溅起的水花一样没有了声息。孙医生本以为此事过去了,都逐渐忘记了此事,却不料一天傍晚诊所来了群不速之客。

家属找事

领头的矮胖男子十分不客气地开口要找孙医生,随后的话语如同晴天霹雳一般笼罩在孙医生的心头,“你把我妈肋骨弄骨折了知不知道?”

原来老人被送往医院后得到救治,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由于孙医生在为老人做心肺复苏时用力略大,使老人肋骨断了几根。

此时家属找上门要求赔偿,孙医生又生气又委屈。难道救人还救错了不成?

孙医生的患者听说了此事都纷纷表示支持孙医生,然而家属的不依不饶让孙医生心力憔悴,但他坚信自己是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才做出急救,心肺复苏要是用力小也不能挽救病人,自己是按照急救标准做的,其过程也不存在错误。

法院判决

于是在2017年10月,老人家属将孙医生告到了法院,要求孙医生赔偿11万,孙医生此时像吃了黄连一样心里苦。

自己辛辛苦苦看诊多少年都赚不到11万,家属一开口就要求赔偿这么大金额。

况且孙医生认为自己在急救过程中并未出现错误。

2019年12月30日,孙医生终于等来了判决结果。辽宁省县人民法院判定:施救者孙医生的救助行为无过错,无需对老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法院决定驳回原告老人家属的诉讼请求。这一纸判决,孙医生等了两年,他的心终于落定了。

然而,老人家属却并不认可一审判决的结果,依然抓着孙医生不放,申请二审,在二审维持原判的情况下他们向辽宁省高院申请撤销一审、二审判决,重新审理此案。

2021年12月16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了老人家属的再审申请,做出了终审判决,救助人孙向波不用对被压断肋骨的齐某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法律解析

老人家属认为孙医生在做心肺复苏时压断了老人肋骨,以此作为借口将孙医生告上法庭。

那么孙医生急救时是否存在用力过度?老人家属的要求是否合理?

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医学专家都给出了准确的解答:心肺复苏有几大并发症,其中第一项并发症就是多发肋骨骨折。

临床做心肺复苏是有要求的,按压深度至少得达到5厘米,按压频率必须得100次之上。

这样才能达到非常好的心肺复苏效果,所以对于岁数偏大、骨质疏松的患者,很容易出现肋骨骨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所以,孙医生的急救没有错误,他做出了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本能。老人家属的赔偿要求不合理。

有人评论说如果孙医生没有行医资格,他就是一个普通路人,他积极参与了心肺复苏抢救,造成以上后果,法院会怎么判?

《民法典》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作为一名热心善良的普通人,在遇到老人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做出急救的行为,也是值得鼓励的。

若后续依旧被受助者或其家属告上法院,救助者也是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不需要赔偿的,法院会给施救者一个公正的判决。

此案历时四年终于有了结果,然而对孙医生的影响堪称毁灭性。

不仅使孙医生医术和名誉受到质疑,也严重耽误了孙医生的时间精力,从收到法院传票开始他就一直奔波在自证清白的路途中,自己的药店也早已关门。

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使孙医生痛苦不已。幸好法律是正义的,使孙医生重拾信心。

结语

很多人说社会风气已经不再淳朴,像老人家属这样的行为让大众心寒,正是惧怕这样的人和事件,我们变得懦弱冷漠,在他人摔倒之时不敢伸出援手。

“扶不扶”的话题真实又残忍,重点不在于摔倒之后旁观者的反应,而是摔倒之人的道德素质。

如果不存在卷入纠纷,社会上怎么会有人不伸出援助之手呢?只愿我们都善良一点,为了他人,更为了自己。

无论你是赞同,还是反对,都可以在下面评论区发表你的高见!

本文素材和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