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今天写一下华语乐坛吧,我相信很多网友都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现在的音乐,不止是华语音乐了,就是世界乐坛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歌曲好像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编曲和制作层面,搞得花里胡哨的,但是好像越来越不好听了。

这在专业上面就轻旋律,重节奏,编曲,和声和制作层面的问题了。

这个其实是流行音乐行业发展早晚会面临的一个问题,这就像现在的电影一样。你发现现在好莱坞大片是不是表达都是伐木累,题材基本都是续集,时长还越来越长,剪辑,节奏还搞得很复杂,但是就是没讲什么东西。

现在所谓的“好歌评价体系”里所谓的“好歌”就是分出“节奏”、“旋律”、“编曲”三个模块进行评判。在音乐制作中,“节奏”和“旋律”都是“编曲”的一部分。编曲的内容绝对不只是配器和和声的选择与使用,贵所对于“编曲”这一概念的理解片面得令人发指。

当然,普通人是不懂这个的,因为这套体系只考虑了编曲,完全的忽视了混音师,母带师,录音师对于一首作品的艺术性表达,相当于是在评判音乐的时候完全否定了这些人的贡献、努力与心血,是对音乐制作的片面的,狭隘的理解。

好歌确实越来越复杂,但好歌其实也越来越多了。

周杰伦那样的好歌没有了?好歌,难道只有周杰伦?

中国听众审美层面还是比较单一,并未学过任何乐理教课,对于和弦的解释与认知完全依赖于所谓的“和弦套路”,从未真正了解其背后的和弦进行逻辑与原理,自然也不会知道卡农和弦里的两组下行音,也不会理解周杰伦把卡农和弦做变化的背后逻辑。

古今中外诸多音乐家花费几百年的心血建立的和声学体系,网友眼中只有“和弦套路”,这实在是莫大的悲哀。

可能很多网友觉得现在歌曲越来越复杂,就是编曲,制作与和声复杂,旋律越来越不好听。大概就是这个原本俗套和弦,经过设计和变化之后,不仅听不出来了,还和歌曲情感十分搭配,成为了优秀作品的一部分,这就是用心的,好的旋律设计。虽然从声部引导的角度来说,和弦是由多条横向进行的旋律构成的,但是这种将和弦和旋律混为一谈的行为挺奇怪的。

如果我告诉你,节奏型远不止有44拍的强弱次强弱的关系呢?如果我告诉你BPM与人所感知的“节奏快慢”并无直接联系呢?如果我告诉你在诸多例如氛围音乐(ambient)、毛刺音乐(glitch)、噪声音乐(noise)等流派,以及部分现代古典音乐研究中抛弃了传统的节奏体系,BPM=0呢?你要否定掉这些小众流派吗?

如果我告诉你在电子音乐领域中的某些流派里旋律可以无需存在呢?你要把这些流派的作品从“好歌”中剥离出去吗?

不要想着定义“好听”,正如再厉害的周杰伦也写不好摇滚乐队歌曲,道理就这么简单。

周杰伦不行了,华语乐坛更行了?听歌别太单一

音乐没有未来,只能说以前那种流行音乐可能很难再创辉煌了,原因就是大家觉得好听的和弦、旋律,还有题材都被用遍了,然后流行音乐需要流行又不能太复杂,但简单又意味着刺激不够。

音乐想有新意途径还是很多,用少见的和弦,还有改编曲等等,但是弄复杂一些的话欣赏这类音乐就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所以这种作品不会流行。然后这类作品就不会有太大的市场,那么产出肯定远不及流行歌。

所以真要想流行音乐能攀新高峰,得等到大众的音乐素养提升一些之后。听众的接受能力增强了,流行音乐的边界也就被拓宽了

这个编曲是音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是否成功流行的重要因素。我们说的华语流行乐坛完蛋了,如果把“流行乐”三个字拆开来,即使没有作者的分析,有非常多的人明白,问题并不在“乐”,而在“流行”两字上。比如22年,许多歌火几周到几个月,到没有如“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这样有统治力的歌曲。

一首歌是不是成功的流行歌曲,编曲充其量只占其20%的因素。不管是口水歌还是周杰伦,套路还是离谱,歌曲能从纸面变成家喻户晓,绝不仅仅只是编曲的原因。

那么也可以反过来说,即便音乐的数字表达简单,套路重复,但由于编曲并不主导歌曲能否流行,所以即便是套路,数字表达简单,只要走对了路,也能流行起来。最近一些歌曲的翻红,甚至抄袭一模一样的旋律都能火一阵。

因此,一首歌是否成功的流行乐,并不是主导原因的编曲去分析,是走偏了门。

后来人是悲剧的,这种现象不止体现在音乐上。你们可以看看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变化。对比上个世纪,社会、人文、科学、艺术所有能探索的空间都在不断发掘并完善。留给后来者探索的空间越来越小,现在前进一小步,所付出代价远远不是个人能承担的了。

文明不断发展与扩张,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三体黑暗森林

在这种能越来越接近边界的事上,越是后来者越是难以探索。索性直接开摆,毕竟生搬硬套更容易一些。

数量越来越多,谁都是音乐人?为什么听不到好歌

现在短视频时代任何音乐作品的数量真的都太多了,一年一百多万首华语歌,想找到自己爱听的真的如同大海捞针,即使有推荐算法的帮助也很困难(更何况算法推荐的很多都是老歌)

二来,大家认为传统那种音乐好听的旋律与和弦,确实已经快要被穷尽了,音乐的信息复杂度本身就不高,再加上第一条的原因,如果想创新结果大概率只能是不好听,好听的歌总能找到以前的歌的影子。

同时,现在音乐对人的重要性相较于20年前已经严重下降了。短视频电影电视剧游戏小说,这些在20年前是没那么容易随时获取的,现在只要有手机有网就随便享受。音乐成了附庸品,成为了15秒短视频的BGM。

正如美术史如今罕有新的绘画风格出现一样,音乐的种类可能也在逐渐被压榨至全部 。但同样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作音乐的门槛也越来越低,虚拟歌手可以专业的人声为你而唱,高品质的音源可以让最顶级的乐团乐手为你演奏,不断进步的插件可以让专业的设备为你处理。

这个智能化的宿主,智能化的声库,智能化的插件,让音乐的制作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就犹如人人都可以拿笔在纸上绘画而出,我们每个人都得以用音乐抒发出自己心声的机会。像为自己喜欢的角色画一幅画一样,不一定要有高超的技术,不一定要对色彩、构图、人体等等都了解到细致入微,更重要的是绘画时的心情得以体现,或是对角色的喜爱,又或是对自己技术得以提升的证明。

音乐也是如此,不再一定是和弦、旋律、色彩等共同精工匠造出的工艺品,也可以下里巴人,也可以成为我们每个人肆意表达出自己的一种工具。

在我看来,流行音乐中编曲只需要达到合格线,不影响听感的60分以上便可,而真正更受人关注是歌词和旋律。制作音乐的人经历了什么,表现着什么,传达着什么,才是我心目中流行音乐真正打动人的力量所在。

“黄金时代”的结束,为我们留下来的犹如一本厚重的字典,我们可以领会到每一种风格。我们不再需要用低效的比划吼叫,而是犹如使用字典中的字,我们可以组合不同风格,色彩,旋律等,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抒发出或喜悦、或哀伤、或愤怒的心情,表现出我们自己。音乐门槛的走近,让我们多了一种去触动他人心弦的能力。

周杰伦的歌曲是好歌,但好歌难道只有周杰伦?抱着这种看法的人未免是悲哀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