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定律你听过吗?在你们熬夜通宵刷剧的时候,我为了我的脸早睡早起;在你们瘫着发霉的时候,我去跑步运动,吃个火锅,你们想吃红汤就吃红汤,可我呢?清汤我还要在过遍水,你做得到吗?为了我的脸,我付出了一万个小时的努力,那在爱美这件事上,我做到极致了。 这是关晓彤在《二十不惑》中饰演梁爽时说的这一段话。一万小时定律确实有用,也可以打造不同的领域的人才。但是一万小时定律真的能够变成超强人才吗?事实上,很多人在刻意练习中变成了学习的“傀儡”。而且在这个技能变迁,趋势瞬息万变的时代,通才的存在才是必然。这个社会,更需要通才。那么如何成为通才呢?

大卫·爱泼斯坦的新书《成长的边界》给出了答案。这本书涉及体育、教育、音乐、天文、艺术、科学、商业、医学以及职场等领域,用世界上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为例进行分析,并对其成功经验进行总结。 古人云,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在于深而不在于广,这是直到现在还通用的“真理”。但事实上,人类社会的重大突破,大多是由身兼多能的通才来完成的。未来社会瞬息万变,要想追求卓越成就自我,就不要给自己设限,只有成长无边界,未来才会有无数可能。

突破自我设限的壁垒,追求最佳的匹配质量

要说现在最累的群体是什么?那绝对是正在上学的孩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父母群体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个共识与家庭情况无关,也与父母的学历无关。但爱泼斯坦的这本书对“人才”两个字有了最新的科学理解。 我们可能都知道“通才”的好处,但是却从来不舍得花费时间以及金钱去探索一些毫不相关的领域,知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句话不对,但是在社会以及周围环境的压迫下不得不强迫孩子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这本书可以让我们迅速下定决心,做出正确的选择。

老虎·伍兹从小就开始做基础练习,挥舞杆子、进行摆臂等,两岁就展现出惊人的天赋,甚至还战胜了鲍勃·霍普。从此以后,他便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也成为了“刻意练习”赢在起跑线上的典型。但事实上,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而且据统计的数据显示,与普通运动员相比,精英运动员在一开始投入刻意练习的时间反而更少。 过早过度地专业化并不能真正成才,反而会在被“束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在孩子还小的年纪就确定未来,而是让孩子进行过多的尝试,从多个角度挖掘孩子的自身潜力。在一次次尝试中寻找自己真正热爱且擅长的领域,如此之后,在全身心投入,进行刻意练习,成功的可能性反而会更大。

积累潜在的多面能力,给未来攀顶留足后劲 事实证明,现在人们毕业从事的工作与大学学习的专业关联度并不是很高。除了专业性极强的一些领域,很多人都是社会进行全新的学习尝试。有一个共性的逻辑是,不要为了大学四年去束缚未来的四十年。

可是,循规蹈矩成为我们成长的“代名词”,上学的时候,每天按部就班的学习,中考、高考,然后选择一个父母认为对未来发展好,容易找工作的专业“进修”,毕业之后,再选择一个跟专业相关的工作,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不是说这种生活不好,而是现在社会的本质就是多变,多一个技能傍身,就多一个选择,毕竟在人工智能时代,通才远远要比专才更加灵活、更抗波动,也更加有竞争力。

发挥横向思维创造力,触类旁通,厚积薄发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通才呢?爱泼斯坦在书中给出答案。 1、利用局外人的优势进行多维度思考。 无论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还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身在局中,便很难看清事情的本质,这时的我们只有换个角度,让自己做局外人,才能思考的更加全面。

2、抛开固有思维,利用旧技术来获得新的技能。 思维一旦被束缚,前进的道路随之也就被扼杀了。一直以来,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向前冲,渴望进步,甚至成功,但是却从未停下脚步思考,现有的资源、技术以及能力可以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改变。 横向思考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概念,这是指重新对新环境下的各种信息进行思考,其中包括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概念或者领域,为旧想法带来新的能力。发挥横向思维创造力就是如此,在现有的资源上进行思考总结。 娱乐圈的顶流也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易烊千玺,还是肖战、王一博,都是演员、唱歌、舞蹈等多项才能傍身,不然,就算单方面技能再优秀,也很难在娱乐圈立足。事实也确实如此,无论何种领域,做何种工作,通才永远都最具有竞争力。 作者:半糖树洞,一个喜欢文字和美食的姑娘,很高兴能用文字来与你交朋友!特别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