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悟

从小我就很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以至于变得很敏感,非常在意别人对我态度,往往别人说一句重话就能刺伤我,让我难过好几天。

有时候,别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让我浮想联翩,最终会联想到不好的方面。

说我特别在乎自己的感受吧,也不见得,有时候,为了亲戚朋友等在乎的人,我会委曲求全,宁愿自己难受,也不愿让他们感受一丝不舒服。

可能我是讨好型人格吧,对于很多事情我都是逆来顺受,明明难受得要命,非要强颜欢笑,事后又独自躲在角落舔舐伤口。

长大以后,我也知道性格中的懦弱,开始学会拒绝别人,不会轻易让自己受委屈,谁让我不舒服,我会当场还击,让他不痛快,并且下不了台。这样一来,性格又变得有些极端,别人也不愿与我来往。

快三十岁的时候,开始学习王阳明心学,可能是天生有这方面的灵性吧,很快学会了“内观”的功夫,开始进入了一种“脱离凡尘”的人生境界。

所谓内观就是向内在去“看”,用什么看?用心去看。内观的“观”字就是用心去感受的意思。

去感受内在的情绪,去观自己的念头想法,并且不随念头和情绪而动,不被它们带跑偏,这就是内观的功夫。

在内观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主体在观察着念头情绪。很多人把念头想法、情绪感受当成了自己,并随着它们一直延伸下去。

很多时候,明明知道发脾气不对,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就是被情绪和念头控制住了。

当你知道自己在发脾气,在抑郁,在难过,在想什么的时候,你已经成为了观察者,并非是所观察到的内容。

道理很简单,主体是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

比方说,身体并非我们人类的主体,我们才能意识到身体的酸麻胀痛,冷热饥饱。人去世后,身体变成了主体,但它无法感知到它本体的存在,也无法控制自己行动。

我们之所以能感知到身体的存在,只因为我们的主体不是身体,而是意识。相同的道理,当我们感知到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所思所想时,我们已经脱离了喜怒哀乐和所思所想,成为了能够感知到它们的主体。

此时,可以做个小实验,你用自己的左手掐着自己的大腿时(为什么要用左手而不是右手呢?因为你的右手正拿着手机呢),你会感觉到大腿上传来的疼痛感。

当你将全部的注意力去感知疼痛时,会感到大腿越来越疼,但这时你如果反问自己,是谁知道疼痛?

并且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知道疼痛的那个知道上,你会惊奇的发现,尽管左手还掐着大腿,但是疼痛感居然有所减弱或是直接消失了。

实验证明,当你将疼痛当成主体时,你会深陷疼痛中无法自拔,而如果你将注意力全部放在知道疼的那个知道上时,疼痛就无法左右你。

由此可知得知,知道疼痛的那个知道才是你的主体。

如果你能时时刻刻活在“知道”上,你就成为了“神”一样存在的人物,世界上的人事物再也无法左右你的心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要登上了觉知这层楼,你会将自己看得明明白白。等你将自己研究透了,再看别人时,也能看得明明白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