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成为诚,人言即信。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强调重诺守信。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推崇的为商之道,也是金融活动中信守的原则。

  拾级而上,宽敞明亮的大厅映入眼帘,身穿民国服饰的“南北商贾”正在此交易……由原边业银行改造的沈阳金融博物馆展示大厅里,塑像栩栩如生、笑意盈盈,让人仿佛穿越回近百年前。

  这是沈阳金融博物馆复原边业银行营业场景的塑像。(受访者供图)

  沈阳金融博物馆馆长齐旭介绍,这座专题博物馆建筑始建于1930年,在这里,观众不仅会看到复原场景,还能了解货币的起源、发展、演变。除此之外,馆内还藏有世界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硬币、纸币,内容丰富多彩。

i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4555afee9fb50bf7.jpg">
  这是沈阳金融博物馆内珍藏的世界各地货币。 新华社记者 李明辉 摄

  穿过大厅,来到基本陈列展区,《新唐书·食货志》记载的文字映入眼帘:“(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沈阳市文博中心研究馆员陆海英说,飞钱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在唐代中后期就已经出现,类似于今天的银行汇票。

  和唐代用于异地汇兑的飞钱相比,同样诉说着古代金融活动诚信之道的南宋特殊货币金叶子就显得颇为神秘。

  跨过2.5吨重的加重保险门,50岁的广东游客张娟终于见到了金庸小说里大侠行走江湖常常豪掷的“金叶子”。她指着馆内刻有铭文“陈二郎 十分金 铁线巷”的“南宋·一两金叶子”说:“原来此‘叶’非彼‘叶’,‘金叶子’并非叶子形状,而是书页状;薄如纸的金箔,折成几折后,像一本立起来的金书。”

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46cf1018ac98dabe.jpg">
  图为“南宋·一两金叶子”。新华社记者 刘艺淳 摄

  陆海英介绍道,“陈二郎”为名号,一般认为是负责检验“金叶子”成色的官吏所印,也有匠人名、铺名之说;“十分金”是指“金叶子”的成色,成色是衡量“金叶子”价值的重要标准,只有确定了成色,才能更好地流通;“铁线巷”是南宋临安城的地名,用于告知金银铺的具体位置。

  “金叶子”作为中国存贷钱币的一种,具有携带方便,易于分割的特点,在交易中十分灵活,是南宋时期黄金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

  到了近代,货币的样式更能看到今天货币的雏形。只见馆内陈列的户部官票,四周装饰着花草龙纹,上方用汉满两种文字竖书两列“户部官票”四字,左书“咸丰某年某月某日”,右为字第号(相当于今天钞票的印制编号),面额上钤盖汉满文。而大清宝钞则与现代纸币较为接近,正中书写了票号和面值。

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270f5ed4040f601a.jpg">

  这是清朝的户部官票。(沈阳金融博物馆供图)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5986d8b9dc0ed10d.jpg">
  这是大清宝钞。(沈阳金融博物馆供图)

  沈阳金融博物馆研究馆员王莉说,这两件宝物背后藏着“钞票”一词的起源故事。古代将纸币称为“钞”,宋代纸币虽然就有了“交子”“会子”等名称,但茶、盐等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由政府严格管制,政府发给特许商人支领和运销这类产品的证券统称“钞引”。“钞票”一词最早出现在书面上是在咸丰三年三月(1853年4月),刑部侍郎德兴等人上疏禁止私造纸币,在奏请制定民间伪造纸币罪名时说,“查钞票之用,与银钱并重,其私造之罪,亦应与私铸造同科”。这是我国文献上首次记载“钞票”一词。

  德兴奏折中的“钞票”,应指“户部官票”,因为当时大清宝钞尚未发行。而后,随着这两种纸币陆续大量发行和推广使用,且各以“钞”和“票”为名,百姓渐渐将两者合称为“钞票”,后来“钞票”就成为各类纸币的代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漫步于这座拥有九十多年历史的建筑里,游客处处都可以感受到我国金融史的纵深,在一件件展品中更能理解我国先民们对于信用的思考和对世界金融史的贡献。

  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金融系主任杨丽教授说:“沈阳金融博物馆在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鲜明的优势,是离百姓,尤其是青少年最近的金融知识园地。”

  记者:李明辉、刘艺淳

  编辑:白纯、刘梓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