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7世界电信日之际,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北京移动、北京电信等运营商纷纷发布其在5G-A方面的进展。比如北京移动将在北京的18个区域上线5G-A服务,用户的手机图标也将在介入5G-A后有所变化。北京电信完成Redcap规模开通,将有助于5G实现人、机、物互联,在物联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4年是5G-A商用元年。5G-A是5G的增强版本,也是介于5G和6G之间演进的一个新版本,由此,它不仅具有5G的速度与广度,还具有未来6G的部分特性。根据预测,2030年6G将会到来,随着5G技术标准的冻结,下一代技术不断研发演进,各大运营商也在加速升级5G-A软硬件体验。未来,“通感车联”“无人机通感一体基站”“元宇宙”等将离我们普通人越来越近。

5G-A介于5G与6G过渡之间 北京5G-A基站开通整一年

5G-A,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5G,是5G和6G之间的过渡阶段。按照国际标准组织3GPP定义,5G-6G间共存在Release15-Release20六个技术标准,其中R15-R17作为5G标准的第一阶段,R18-R20作为5G标准的第二阶段。随着2022年6月5G R17版本冻结,5G技术演进正式进入下半场,5G-A时代登场,我们离6G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北青报记者看到,回顾过往,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以“大哥大”为代表,不仅价格高昂,而且打电话的质量也不好;到了第二代移动通信,解决了语音通话的问题,引入了sim卡,手机也变得更小巧,打电话的价格也便宜了,还可以发短信;从2G到3G,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手机不仅可以打电话,还可以传输图像和声音,那时人们可以发“彩信”,上“飞信”;而3G到4G时代,流量价格降低,基于4G的应用应接不暇,几乎将人们带入崭新的移动互联网世界;4G到5G时代,上网速度更快,无人驾驶技术进步,人工智能成为连接世界的关键词……

商用四年多以来,5G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行业和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根据工信部数据,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截至2023年9月底,中国累计建成开通318.9万个5G基站,5G移动电话用户达7.37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42.8%。“从黑龙江漠河到海南三沙,从海拔5000多米的新疆红其拉甫口岸到地下200多米深的山西矿井,均已覆盖5G信号”,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去年表示。

在5G覆盖率不断攀升的同时,5G-A也悄然离我们越来越近。一年前,也就是2023年5月17日,北京地区首个5G-A实验基站建设开通。

目前,5G-A已经不仅在实验室中,北京移动表示,将陆续在北京开通18个5G-A区域,用户可在北京长安街、金融街、首都机场、奥林匹克中心等重点场景中,体验真正的5G-A网络。有体验过的用户表示,“几秒钟就可以下载一部电影,真的快。”

5G-A速度更快了 北京一音乐节峰值速度达1.63Gbps

相比5G,5G-A首先会在速度上大幅提升,据运营商预测,“5G-A将在速率、时延、连接规模和能耗方面全面超越现有5G,实现下行万兆和上行千兆的峰值速率、毫秒级时延和低成本千亿物联。”根据最新的5G-A三载波聚合(3CC)规模组网测试数据,下行峰值速率可超4Gbps,是现有单载波网络下行峰值速率的2.6倍。

如今数据流量使用量大幅爆发,机场、枢纽、体育馆等人流密集场景下流量使用量会呈十倍甚至百倍上涨,不少用户会觉得在人多的地方上网速度突然特别慢。

近日在通州区绿心森林公园举行的2024北京无限音乐节就吸引了大量音乐爱好者。不过,由于场地部署了5G-A网络,观众们上网并没有受到影响,峰值速率达到1.63Gbps,人员高峰时平均速率也保持在300Mbps以上。据北京移动工作人员介绍,在这种体量的露天演出场所,传统5G技术平均速率仅能达到数十兆,只有5G-A技术才能达到平均数百兆以上的高速率。

在最基础的应用“通话”方面,5G-A也将带来新的体验。据华为云核心网产品线总裁高治国在MWC24 巴塞罗那期间介绍,“5G新通话”可以让语音、视频和数据业务都承载在5G网络上,让用户在拨打电话时打破传统音视频媒体流限制,在通话过程中可以实时视频、发送位置、分享图片或文件等。

目前,各大运营商也在加速建设5G-A,尤其是中国移动走在了5G-A的建设前列。近日,一些北京市的移动用户惊喜地发现,自己手机上的5G图标变成了5G-A图标,下载速度好像也更快了。

据介绍,截至5月,北京移动已在北京多个区域规模部署了5G-A网络,建成并开通超过1500座5G-A基站,正在形成规模效应辐射全城。目前5G-A技术不仅用于为重大节日活动和交通枢纽、城市地标等热点区域提供超高速超稳定通信保障,还能支持随时随地的高清直播等大上行业务。

万物互联、通感一体 5G-A比5G更“聪明”

夜晚,无路灯,一辆车在路上行驶,突然大暴雨袭来,司机开启最快的雨刮器,打开远光灯,仍然无法看清前方路况,车辆搭载的“摄像头”也无法辨识周边车辆情况。但是,这时5G-A基站仍可以清楚地感知车辆的距离和移动速度信息,并且把这些数据信息通过部署在道路旁的路侧传感器精准地推送到与之匹配的汽车车联网终端上,并实时显示到车载屏幕地图,司机在听到告警声音或者看到提示闪烁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碰撞事故,帮司机实现安全驾驶。

这是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移动展出的5G-A的相关应用。其中,“通感车联”就是5G-A未来的应用方向之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很多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基于自带雷达,这对全路况的实时感知能力有所限制。而通过5G-A通感车联技术,我们就可以通过全路况精准感知的信息平台,准确获取更多场景的信息。”

当前车辆行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鬼探头”、盲区、抛洒物、恶劣天气等问题,影响驾驶安全。而5G-A通感一体基站可以提供全天候、多场景、高精度的感知服务,在白天、夜间、雨天、雾天等各种环境下感知目标物体,对人、车、物进行精准识别,这可以为车辆提供超视距(1km)和车道级精度的导航能力。目前,这一功能已经在吉利、上汽、长城等多个品牌商的车辆上装配。

另一个场景下,无人机在一景区内飞行,而从附近的5G-A感知基站处,可以实时获得无人机的轨迹动态,从直播画面上可以看到,飞机在蓝色区域飞行。

“这是电子围栏区域,即重点监控区域,非法无人机不得进入。如果有非法无人机闯入时,区域边界会显示为红色,表明通感一体基站感知到了非法无人机非法进入该区域,且会持续跟踪其轨迹。”工作人员表示,“低空经济未来前景广阔,未来无人机的数量还会迅速增长,这项应用将为其上下游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会。”

如果将5G-A和AI相结合,还可以有更多的想象场景。目前在亦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永昌路上,北京移动用19座5G-A基站搭建了一张5G-A车联专网,专网使用2.6GHz+4.9GHz双频段,采用灵活频谱接入、稳定时延等5G-A上行增强技术,最大上行速率可达1Gbps。

由于5G-A网络支持海量数据传输,那么类似无人车日常AI训练数据就可以实现“传送自由”,从以往只能在夜间闲时上传,变成可实时回传至算力平台,将车辆的训练模型更新周期直接从“以周计”提升至“以天计”,从而帮助无人车实现行车地图、驾驶模式以及行为模型的快速迭代升级;此外,通过5G-A基站与边缘算力结合,一边实时进行数据处理,一边将训练推理能力推送给车辆,从而既能为车辆节省超过30%算力消耗,也让无人车运行更加平稳安全,执行远程脱困等实时指令也更机动灵活。

北京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具备更强大能力的5G-A将带来更多应用场景,催生更高效便捷、前所未有的落地业务,比如,5G-A将支持全系列物联模组能力,从工业级高速连接到RedCap和无源物联,全面使能万物智联。RedCap也称轻量化5G,它具备较低的终端成本和功耗,与 5G 切片等功能结合,可以满足不同领域5G行业应用需求。

5G-A还将深度激活AR/VR产业,实现全感官全交互沉浸式体验,有望加速“元宇宙”的到来。进一步,5G-A还将支持感知、高精定位等超越连接的能力,一网多用,为未来全新产业、数字社会重构和建设智慧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今年的中关村论坛上,关于6G的前沿技术讨论引发广泛关注。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中关村泛联院常务副院长黄宇红介绍,目前在6G中增加了“通感智算”的能力,这是6G研发的一大成果。“我们提出来通感算智能力原生在一起的基座,面向6G的。我们的基座技术包括三大层面,一个是底座,也就是它的异构硬件,包括通用计算,也有智能计算的GPU,还有专用芯片。在它之上,我们会承载多样性的多维能力,有通信、感知、计算、AI等等,模块化的方式承载在基础设施上。这些能力怎么能按需对用户提供服务,上面又有一个调度的中枢,可以通过中枢按需赋能上面的应用。”

而5G-A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也将越来越接近6G的类似性能,这意味着通信网络从提供连接的工具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传感器,能够感知和理解物理世界,实现“网络即传感器”。 按照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路径,6G时代将在2030年到来。在此之前,我们将在5G-A中不断接近6G时代的速度与体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