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猫、京东相继宣布取消“618”预售机制,回归“现货开卖”。“付完预售还得惦记着什么时候付尾款,买个东西要花十天半个月。”“以为预售是最便宜的,没想到现货更便宜。”以往“618”“双11”总能听到的这些抱怨,或许即将消失。

图片来源:东方IC

预售能够提前锁定订单和销售额,带动大促氛围,并减少商家风险,因而被电商平台采用多年;而对消费者来说,预售有助于提前锁定心仪的商品,还能有更多价格优惠。但随着商品供应愈加充足成熟,预售反而增加了消费者的“疲惫感”,降低了消费体验。此外,中消协发布的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电商平台预售模式存在“尾款”涨价不诚信、预售商品不价保、承诺赠品不兑现、承诺时间不发货、“最低价”宣传不实等问题,亟待规范。

近年来,已有电商平台打出“不预售”口号,而这次“618”取消预售也没有引起消费者多少遗憾。进一步说,包括预售在内,以往大促期间的复杂“玩法”早已受到大量诟病。与其耗费时间和脑力玩“数字游戏”,消费者更期待简单透明的促销规则、真切实在的优惠让利、具有保障的售后服务。消费者已经更趋理性,更看重商品的性价比和消费体验,而不是轻易被大促氛围影响、被花式套路迷惑,平台自然需要适应这种变化,更多地从消费者的体验出发设计促销方式。

去繁就简,提升消费体验,才能留住更多消费者。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商家也表现出对大促的“疲惫”,感到“又累又不赚钱”。在实打实地让利于消费者的同时,平台也要让商家少些折腾,构筑起健康可持续的商业生态。

纪玉/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