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的港口城市,坐落于旧金山湾的湾口,它临近硅谷,是世界重要的技术研发基地和美国西海岸重要的金融中心,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忙碌的大城市。

在最初,旧金山兴起于加州“淘金热”,这是一场美国的“西进”运动,在18-19世纪,“淘金热”帮助美国发展了经济、扩张了农业、拓展了交通,同时也助推了美国工商业的发展。

当时,几乎所有的商品都要通过海运抵达旧金山之后,再从旧金山运到美国西部各地,由此,旧金山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城市。

可1869年时,美国第一条东西向贯通全美的铁路开通,旧金山人突然发现由于自己远离大陆,错过了与铁路连接的机会。

为了保住自己贸易中心的优势,旧金山决定兴建一座横跨旧金山湾的大桥,连通旧金山湾两地。

不过,由于技术和资金限制,这座设想中的大桥一直到上世纪20年代末才终于被提上日程。

1929年,加州收费桥管理局成立,负责设计、建造这座从旧金山县到阿拉米达县的海湾大桥。为了降低成本和施工难度,加州还游说美国国会批准他们使用芳草岛海军基地作用大桥的“中转站”。

1933年,海湾大桥正式动工,它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桥连接旧金山和芳草岛,东桥从芳草岛抵达奥克兰市。

在当时,修建这座桥是一个极为伟大的工程,光是海湾大桥东桥的长度就达到了3102米,是当时同类型桥梁中最长的一座。

1936年11月,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竣工通车,时任美国总统的胡佛也出席了动工仪式,这座大桥的总建造成本是7700万美元,建成后,它成为了全球跨度最大的桥梁之一,同样它也是全球最为繁忙的大桥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海湾大桥上层桥面最初只设置双向六车道,但由于后来车流量激增以及大桥铁路服务的停止,1963年,大桥改为了双层双向十车道通行,每天大约有27万辆次汽车从这座大桥通过。

不过,海湾大桥东桥也是一座“命途多舛”的大桥,1968年时,它被一架美国海军T-33流星实习飞机撞击,导致一段大桥桁架损坏,这还只是一次“小伤”,可接下来,整个海湾大桥又遭遇了一次重大灾难。

遭遇地震,修建新桥

1989年10月,旧金山发生了6.9级大地震,这是二十世纪美国大陆所经历的第二次大地震,造成了超过270人死亡以及10亿美元的损失,这次地震对海湾大桥也造成了严重损坏。

资料显示,东桥E9号桥墩上层桥面的桁架路面垮塌,重达250吨的桥面砸到大桥下层,造成了1名23岁的女子死亡和1名乘客重伤,此事导致大桥封闭超过1个月来进行修复;

而西桥则通过更换大部分支撑桥面的结构钢、安装箱型斜梁等方式进行了抗震加固。

不过,经过专家的评估发现,这次大地震已经造成了大桥东段的位置移动,桥梁也有多处危险之处,如果再次发生地震,大桥可能难以抵挡地震灾害。

于是,旧金山当局决定在东桥的边上修建一座新的大桥,并在建成后将旧桥拆除。

经过长达数年的筹划,美国方面最终设计出了一个全新的东桥方案:前端是自锚式悬索桥,后段是高架桥,桥面宽70米,设计为双向12车道,每天可以承载30万辆次的车辆往来。

并且在新桥的南面还有一条独立的自行车道,人们可以骑自行车来往于芳草岛和金银岛到奥克兰之间,也可以在此处饱览旧金山湾的景色。

加州政府认为,新的海湾大桥建成后,必将成为美国西部一个新的地标。

可正是由于新的海湾大桥东桥设计方案经过多次修改,建造难度和预算都在一路飙升。

例如根据设计,海湾大桥要有至少150年的使用寿命,还得可以抵抗8级地震;例如,大桥单柱塔重1.3万吨,可它要制成的桥梁重量则达到了7万吨;

更重要的是,当时全世界根本没有一个国家、一家公司建造过“单塔自锚抗震悬索钢桥”。

面对如此复杂的项目,美国加州政府决定拿出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4亿元)的预算,向全球招标钢结构构件的供货商。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项目,吸引了包括日本、韩国、西欧等发达国家的公司进行投标,中国上海的振华重工也参与了竞标。

中国振华一举拿下项目合同

为了建好新海湾大桥,美方曾专门派技术团队赴各投标公司考察,在上海,美方发现振华重工生产组装一系列工作都井井有条,连港口的起重机都是振华重工自产的,显然实力不俗。

2006年7月,振华重工击败了一众竞争对手,成功从加州政府和项目总承包方美国桥务和福陆公司联合体手中承接了海湾大桥全部共4.5万吨钢结构的建造项目。

这是钢桥建造史上首次将钢构全部交给中国企业完成,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承担如此大规模且复杂的桥梁钢构项目。

承接这个项目,其实振华重工也有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项目,本身就十分复杂,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美国方面对于桥梁构件项目的要求非常高,且中美两国对于一些技术要求和标准有着一定的差异,振华重工想要进入美国市场,就需要按照美国的标准来改变自己。

例如,由于旧金山处于地震带上,且已经经历了多次大地震,美国方面为了保证桥梁在地震时的安全性,提出了超出国际通行标准的抗震等级要求,这意味着振华重工提供的钢构件也要按照更高标准来交付和焊接。

而且,根据美国方面的方案,新海湾大桥的设计已经采取了美国乃至全球桥梁的最高标准,那么钢构件当然也要按照这一标准来交付。尽管美方这么要求并没有问题,不过振华重工的项目组还是承担着很大压力的,毕竟这是中企进入美国桥梁的“第一单”,能否顺利、高标准交付,决定着中企能否顺利打开美国市场的大门。

例如,对于技术工人,美方也有着严格要求。美方要求参与桥梁焊接的焊工必须持有美国焊工协会的焊工证,焊接工作也要按照美国的要求来验收。再例如,美国方面要求振华重工在2012年准时完工交付,假如延迟交付,就需要赔付30万美元/天的罚金,上不封顶。

不过,美方的高要求是压力,也是动力,振华重工付出了巨大努力。

在项目准备阶段,振华重工就与美方团队进行密切沟通,每天早上7点准时和美方开会,时任振华重工总裁的管彤贤年过七旬,还经常和工作组一道加班到凌晨,确保项目不出差错。

承接项目后,振华重工还特地建造了2万吨级码头,具备1600吨起重能力的厂房以及大量自动化焊接设备,美方前来考察时直呼“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基础设施”。

为了保证1.5万吨重的钢塔在焊接组装过程中不出问题,振华重工建造了一个10米长、30吨重的桥梁模型进行实验。当实验进行到最后一步时,振华重工发现桥梁最后无法“合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了8个月时间。

不过,也幸好有这一模型,让振华重工及时发现了问题,因为假如在真正生产过程中才发现问题,可能导致大部分零件报废,不仅会耽误工期,还可能导致工厂停工。

中美双方顺利解决这一问题为项目成功奠定了基础,也避免了中美双方发生重大责任纠纷。

不过,即使真的到了焊接阶段,也是困难重重。因为海湾大桥的基础构建是五边形的巨大钢柱,这些钢柱由多块厚度10厘米的钢板组成,不仅焊接工作量大,焊接难度也非常高,振华重工分批次、多班组进行焊接,才终于保证各主体框架准时完工。

此外,为了满足美方的要求,振华重工还创造了先进的“工位管理”模式,不仅对项目人员进行量化考核,还实时记录每天甚至每小时、每步骤的天气情况,随时通报天气可能对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避免了纠纷。

提前完工,还为美国节省4亿

在振华重工严格的管理下、中美双方密切的合作下,2010年9月,新海湾大桥钢塔拼接完成,拼装精度达到1/2500,远超合同约定的1/1000的标准;

2011年10月,最后一段桥面钢箱梁吊装到位,全部89.6万个螺旋螺孔准确对接,钢结构建造任务顺利完工。

而这一时间比合同约定的时间足足提早了5个月,不仅如此,振华重工还为美国省下了4亿美元的开支,并额外获得了6200万美元的收益,实现了中美双方的双赢。

与此同时,美国在对海湾大桥东桥的旧桥进行了修复工作,以便在新桥建成后能够顺利接通,在中美双方的合作下,2013年9月2日,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东桥举行了盛大的竣工通车仪式,时任振华重工总裁的陆建忠等人应邀参加了通车仪式,并以“火焰割刀切断铁链”的形式完成了剪彩。

在通车庆祝会上,美方多次强调了振华重工的杰出贡献,并表示能够制造新海湾大桥,就能够建造世界上任何的钢桥,可见美方对振华重工钢构件的满意程度。

为了感谢振华重工和项目总指挥李江华带领的项目团队做出的杰出贡献,旧金山还将2011年7月11日确定为“李江华日”。

随着新海湾大桥东桥的通车,已经有着75年历史的旧桥也将被彻底拆除,此后,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就有中国团队的一份力量。

如今,新建的海湾大桥依旧是美国最为繁华的路段,为旧金山和美国人民的出行往来提供着重要的便利。而且,海湾大桥的落成,受益的并不仅仅是旧金山湾区,还有中国的制造业。

例如,为了能够达到美国标准,振华重工培养了100个CWI美国焊接检验工程师,还推动2000人考取美国焊接协会证书,这些人才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

例如,海湾大桥的施工过程也成为了技术工人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的最好的平台,通过海湾大桥工程,中国技术工人熟练掌握了多种工艺、提升了焊接水平,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例如,振华重工成功完成海湾大桥项目为中国制造业打响了名号,此后,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向了世界,承接了包括拉斯维加斯摩天轮、西雅图会议中心、英吉利海峡风电钢构等多个项目。

总而言之,新海湾大桥东桥钢构项目提升了国内桥梁制造水平,帮助我国迈出了“基建狂魔”的重要一步。

2022年2月,曾亲身参与项目的振华重工副总经理吴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建造过程中,中方团队从美国同行那里也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这些技术和理念至今依旧在影响着中国建造工程的方方面面。

而且,当年那些二三十岁、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现在已经成为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能够将自己的“手艺”传承给徒弟,并继续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