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宝安区法院破解零和博弈,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让一个投资约30亿元的建设项目重新开工——合同解除后,双方企业都赢了

“春节前被告公司已经撤场完毕,现在这个大厦项目正在招标,预计月底就能重新开工。这可真是开年后的第一个好消息啊!”

春节刚过,记者就接到了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法官付学嵘的电话。

听着电话那头满是欣慰的声音,记者的思绪回到了春节前深圳最冷的那一天。

“他们难,我们也难”

来到世界500强企业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深圳总部大厦的施工现场,可以看到不少大型机械设备正在有序地撤场,一扫之前停工的沉寂和冷清。

2021年6月,魏桥集团宣布在宝安中心区投资约30亿元建设深圳总部,由集团全资子公司宏桥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负责。

其后,宏桥公司以9.06亿元竞得一宗商业用地,用于建设深圳总部大厦,并与某建筑集团公司签署工程合同,将该项目部分工程发包给某建筑集团公司。

施工期间,因对合同条款理解不同,宏桥公司和建筑公司发生争执,矛盾日趋激化。

2023年7月,宏桥公司发出解除合同通知书,要求建筑公司撤场。建筑公司以解除合同违法为由拒不退场,工程自此开始停工。

同年8月,宏桥公司向宝安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解除合同,建筑公司立即撤场。建筑公司则提出反诉,请求判令宏桥公司支付工程款。

因工程长期停工陷入僵局,影响魏桥集团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宏桥公司为确保胜诉后,判决及时执行,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法院根据申请冻结了建筑公司多个银行账户,共计1760.3万余元。此后,宏桥公司增加诉讼请求,要求建筑公司支付工期延误造成的损失,申请追加保全建筑公司1700万元现金。

宏桥公司总经理张振称,协商过程很艰难,如果不找法院帮助,会一直处于无休止且无进展的沟通中。“尽快解决争议、恢复施工是企业最紧迫的事情。”

“他们难,我们也难。”建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原告申请财产保全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建筑公司的生产经营,让企业陷入生存危机,他们决不退让。

棘手难题逐一破解

付学嵘接手该案后,发现案件涉及宝安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社会关注度高,工程项目停摆对全区营商环境影响重大,必须高效妥善解决,于是确立了诉讼和调解“双管齐下”的工作思路。

“案情复杂,涉案金额大,双方当事人矛盾尖锐。”付学嵘对这些困难抽丝剥茧,认为首要之举是先处理保全问题,既让原告“稳住心”,又让被告“喘口气”。

经过前期沟通,双方同意建筑公司向其中一个银行账户存入现金1700万元,由法院冻结,法院对建筑公司其他银行账户解除冻结,使其可以支付农民工工资及其他项目开支。对宏桥公司追加保全的申请,暂不处理,视案件进展情况而定。

保全问题解决了,但更加棘手的工程造价难题怎么解?

对于宏桥公司应当支付建筑公司已完工部分工程款,原被告没有异议,但双方在数额上有1000万元的差距。

“面对面对账,才能找到症结所在。”付学嵘立即组织双方当事人以及专业造价人员,大家坐下来对工程造价逐项对账。

很快,关键分歧被找到——桩基工程中钢护筒的价格计算不同。

鉴于双方均有工程专家在场,且法院做了大量的案情专业调查,经过一番明细“对质”后,双方终于就工程造价达成一致。

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2023年12月,付学嵘趁热打铁,约谈双方商量最后的调解方案。

原告重申:“我们的诉求是解除合同,建筑公司尽快撤场。”而被告坚持:“工程款可以按照谈好的数额支付,但合同不能解除,否则要追究宏桥公司的违约责任。”

双方对于违约责任、合同解除等问题存在根本分歧,调解陷入死循环,该如何解开这个越缠越紧的死结,帮助双方及时止损?

付学嵘叫停双方,开始逐项摆事实、分是非。

他首先指出被告作为施工方有施工不规范的地方,如果原告坚决拒绝被告施工,合同很难继续履行下去,将形成合同僵局,这种情况对双方当事人都不利。

眼看双方听完皆若有所思,付学嵘进一步对宏桥公司的工期延误损失和建筑公司的停工损失作客观评估分析,逐步缩小双方当事人的分歧,让双方都有了解决纠纷的意愿。经过调解,双方均同意不再要求对方承担损失。

最后,付学嵘提醒建筑公司,他们虽然在保全问题上得以喘口气,但再拖下去公司资金链会受严重影响,不如尽早了结纠纷,让公司尽快恢复正常经营。建筑公司综合考虑后同意解除合同,双方互不追究违约责任。

当瓶颈被突破,调解就顺利了许多。

2023年12月25日,宏桥公司与建筑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双方解除涉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宏桥公司同意解除对建筑公司的财产保全,支付建筑公司剩余工程款146.6万余元;建筑公司于2024年1月10日前撤离项目现场,移交有关施工资料。宝安区法院对该调解协议予以确认,并终止相关鉴定工作。

案结事了后,宏桥公司总经理张振给宝安区法院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这个项目是魏桥集团在大湾区打造的新地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法院用三个月就调解成功,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调解不是一场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而是基于案件的实际情况平衡双方利益的最优解。”付学嵘称,双方当事人都是宝安的重要企业,只要从当事人利益出发,把事情办到当事人心里去,就能找到双方的利益平衡点,促成调解。

据付学嵘介绍,2023年,他所在的宝安区法院民事审判三庭审结案件3050件,其中717起案件以调解撤诉的方式结案,通过持续提升司法服务效能,推动案件纠纷多元化解,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更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李 倩 本报通讯员 古雅妍 梁家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