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欧阳林 通讯员 胡欣鑫 龙子望 岳阳报道

江湖交汇,山水交融。

素称“湘北门户”的岳阳,因“崇山踞东西,碧水绕南北”,成为是名副其实的山水之城,极具生态美、韵律美、历史美、人文美。

然而,曾几何时,因丰富的矿石资源,岳阳境内部分山体被开采,伤痕累累,体无完肤。前些年,虽很多矿山被关停,但其留下的创伤,却在天地间十分打眼。

近几年,岳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和高位推动的方针,构建了以岳阳市山水项目指挥部牵头,各县市区指挥部具体实施,岳阳市财政、资规、生环、住建、水利、农业农村、林业专项小组全过程监督指导的综合全域推动方式,切实推进岳阳长江经济带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建设,为建设“七个岳阳”赋能。

其中,历史遗留矿区进行全面生态复绿。如今,登上一座座山,昔日满目疮痍的山体已披上绿装,各类苗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绿色,已重新成为岳阳山间的主色调。

做足生态“绣花功”推动系统修复

绿色已成华容县章华镇十里铺社区原国城矿区矿山上的“主流”。

春日,行走在岳阳一座座原先的矿山上,可见栽种整齐的树木傲然挺立,青翠欲滴。因开采而形成的矿面上,基本都被安装了一张张“绿网”。

这些“绿网”,用双绞合六边形钢丝网沿坡面顺势铺下并固定而压于岩面上。底部,葛藤等攀爬植物沿着绿网抬级而上,像在跟春天争宠。

沿着山坡,可见一条条新修的排洪渠。

“修排洪渠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岳阳县原长石矿生态修复点监理公司技术人员王磊说,“如果不修排洪渠,每逢雨季,山坡上大量的松土便会被雨水冲刷下来,那一切就会白忙活了。”

岳阳进行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以来,在山上,开展地形整治、边坡修复、沉沙排水、植被复绿、挂网覆毯、新修渠道;在山下,开展填筑沟壑、截排水沟、大面积复绿等措施,确保消除矿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控制水土流失。

岳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淞说,岳阳市坚持以流域、山脉等自然地理单元为整体,按照“宜绿则绿、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的原则,科学制定自然恢复和工程治理措施,因地制宜实施矿山废弃地复垦、生态修复、整治利用,推动矿山生态系统修复。

做好结合“大文章” 拉动地方经济

矗立在矿山之上的“达摩秘境”。

看到达摩岭原矿区已然复绿,汨罗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汨罗市川山坪镇达摩岭村党总支书记熊尹与村里商量,将矿石原先的堆场改造成了“达摩秘境”。

“达摩秘境”游人如织。

复绿,改造原矿区民工用房,支起帐篷式的民宿……“达摩秘境”一上线,瞬间成为生态旅游的一匹“黑马”。去年从7月底开业以来,游客达日均数百人。熊尹自豪地告诉记者:“最多的一天来到500多人,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

“达摩秘境”不仅解决了21个工作岗位,还每个月帮助当地村民销售鸡、鸭、蛋、笋子等农副产品近10万元。

而华容籍乡贤也将“楚王台文化康养小镇”项目选在了华容县章华镇十里铺社区一座废弃的矿山下,将挖掘地块的历史人文元素,打造具有江南风情的春秋战国楚文化背景,实现文化和自然的整合,形成全新的产业要素,形成无处不见绿、无处不见水、无处不见景观的自然风情与无处不见创意、无处不见产业、无处不见网红的文化现象。

岳阳因地制宜盘活资源、精准施策激活机制,实现了废弃矿山“变废为宝”,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达到了“点石成金”的效果。

以往,每逢雷雨就夜不能寐的村民们,如今的梦里,出现的皆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景图。

用好科技“点金石”实现全面监测

华容县章华镇十里铺社区原国城矿区修复后的矿山明显被绿色覆盖。

“年初时下雪,树被压断,挡住了排水渠,我们通过铁塔视频监测到,立即派人将杂树清走。”汨罗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说,通过铁塔视频,矿山修复点的情况一览无余。

记者通过铁塔视频可以看到,各大矿点项目位置、地形规划图等信息详尽清晰,让人们即使不去现场,也可以清晰地了解矿山保护和修复项目的大部分情况。

近两年,岳阳通过“天-空-地-网”一体化监测监管系统,结合固定点监测、铁塔视频、无人机巡查、遥感(卫片)监管、三维建模、人工巡查等多种方式,构建了对项目实施、后期管护、修复成效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监测监管体系。

岳阳市矿山生态修复包括桃花山及周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汨罗江流域中上游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和新墙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3个子项目共416个历史遗留矿山图斑。

岳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负责人说,岳阳已完成了对所有历史遗留矿山图斑的现场核查,建立了文字、图片和无人机影像的数据库,为后期的监测监管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依据。

如今,高空俯瞰,就可洞见“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美景。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岳阳还正持续一体化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奋力描绘天蓝地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画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