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护地区稳定,中国逐渐成为了军售出口大国,而在众多装备交易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要数卖给沙特的东风3导弹。

到如今,中国第四代导弹的翘楚东风41又已经新鲜出炉了,对此,不少军迷们好奇,发射这样一枚导弹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将东风41对外出口,又能卖多少钱呢?

1968年7月1日,全球上百个国家分别在美、苏、英首都集会,在联大的组织下,旨在推动对核武器约束的相关条约。

按照条约规定,美、苏、英、法成为法定研究国家,拥有研制核武器的相关权利。

巧合的是,由于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恢复联大合法席位,因此,该条约在此之前对中国是不具备约束力的。

而在中国返回五常之后,该条约也赋予了中国同等的权利。

从此之后,中国有了核弹研发的正当性。

其实,细究中国核武器研发之路,其进程远比西方国家更加迅猛,其中更新最快的就是导弹。

在法定支持的核武器中除两弹之外,还衍生出了核潜艇、弹道导弹及轰炸机等多种形态。

核潜艇与轰炸机不仅需要超高的研发技术,更需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以支撑其研发经费。

虽然是拥核国家的常备装备,但由于造价高昂,更新换代较慢,各国更多的将经费投入在了弹道导弹的研发上。

如今中国导弹研发已经成功步入第四代。

此前,中国导弹已经在世界上积攒了优良的口碑。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东风3导弹成功出口沙特,并有力威慑了中东局势,成为沙特维护石油贸易安全的国防重器。

然而,由于时代的限制,三代导弹在研发与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大量的弊端。

按照中国军备亮相约定俗成的规则,一旦有相关导弹亮相或出口,那么这款装备绝不是中国现役装备中最先进的。

 

加之世界公认的,一枚核导弹的研发周期在25~30年之间,即便中国研发速度较快,也不是须臾之间就能完成的事情。

因此,从多年之前,世界各国就已经对中国四代导弹产生了设想,认为该导弹或将是世界领先水平。

尤其,美国对中国第四代导弹的研发,保持时刻着高度关注。

2017年,美西方国家对第四代导弹的报道愈加频繁。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当年11月6日,中国完成了东风41导弹的一次成功试射。

其实,据相关资料显示,这已经是第九次试射,无一例外均击中了指定靶位,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一消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轰动,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18年5月27日,满载多弹头的东风41从太原发射中心起飞,以超音速击破长空、超高飞行高度掠过了云层,最终,每一枚弹头都成功击中了西北的指定目标。

第十次试射,是现存资料最丰富的一次,甚至有中西部国人声称:曾看到导弹的飞行轨迹。

自此之后,中国相关专家也开始对东风41的性能及参数,进行了全面解读。

随着相关信息披露的越来越多,世界各国开始惶惶不安了。

尤其在对东风41的打击力度进行评估之后,美国得出了结论,认为该导弹于美国而言,已经存在了实质核的威胁。

该言论,瞬间将东风41送上了风口浪尖,彼时,中方虽然没有正式亮相,但随着相关额舆论越来越热,人们纷纷预测,服役与亮相时间应当就在不远之后了。

 

果然,2019年10月1日,在空前隆重的阅兵典礼上,东风41终于闪亮登场,一瞬间吸引了世界各国媒体及军迷的目光。

据相关数据显示,该导弹总体长度约为16.5米,弹体直径2.78米左右,据《环球时报》2019年透露,该导弹总射程已经突破了1.4万公里,能成功将美国全境囊括在内。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导弹并未公开亮相之前,军事专家对射程的解读多为1.2万公里。

毕竟,与中国第四代导弹对应的美国民兵3导弹总射程为1.3万公里,俄军同批次导弹的总射程,也只有1.2万公里。

可以看出,军事专家的推测已经相当克制,而单从射程来讲,第四代导弹已经实现了对美俄的超越。

美西方认为,第四代导弹是中国对世界核力量一次完美的超越,是中国新世纪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核装备。

之所以让欧美国家如此忌惮,是因为,除以上参数之外,东风41还有几个显著特征。

首先是集中国核导弹优势于大成。

东风41正式服役之前,中国现役实力最强的两大洲际导弹王牌,分别是东风31A和东风5,但这两者之间优缺点都十分明显。

首先是东风31A,由于该导弹运输途径以车载为主,在作战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提高其机动灵活性。

不仅能够随时应对战场上的突发情况,以及射击靶位移动,同时还能增强其隐蔽性。

但车载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其弹体质量有限,据推测,其一弹药发射只能维持在40万吨左右,相比同批次导弹是有所不足的。

 

 

而且受到质量限制,其射程及火力覆盖范围也是捉襟见肘。

东风31A是轻便灵活的代表,要速度,就必须舍弃一定的力度。

但东风5与东风31A的情况整体相反。

在三代导弹的基础上,东风5的弹药质量明显加强,其射击量可以达到180万吨左右。

然而火力覆盖加强的同时,必然也牺牲了一定的灵活性。

由于该导弹的体量不足以支撑车载运输,所以需要固定在发射井中。

这也就意味着,东风5只能在固定条件下发射,而且其靶位目标也不能随之转移,极大的限制了其在复杂战斗条件下的随机应变能力。

更加值得担忧的是,固定发射井的位置极易暴露,即便有防控防导弹系统的防御,依旧无法阻挡来自美西方国家的试探。

这也就意味着,东风5在发射过程中需要极其严苛精准的发射条件,所以限制了使用的频率。

而东风41则完美结合了东风31A和东风5的优点,并成功规避了其在火药质量载荷及发射装置上的不足。

东风41不仅可以适应车载,还能随时应对公路、铁路等复杂多变的地貌环境。

因此,哪怕离开指定的发射中心,在山区,丘陵或高原地区,东风41都能发挥最大效果。

其次是载荷和射程方面,东风41满载六到十枚核弹头,其总射程可以达到1.4万公里,甚至可以覆盖全世界的战略目标,在此之前是世界导弹的最强水平。

 

 

 

 

 

因此,东风41兼具打击力度和性能灵活于一身,将在长期以来引领世界导弹发展的先进水平。

其次是拥有高强度的打击能力。

东风41采取的是分导式弹头设计,满载时,可以携带十枚导弹头。

分导式弹头设计,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增强导弹打击力度最先进的技术。

该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集束炸弹时代。

所谓集束炸弹,就是将无数个子炸弹完美契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浑然一体的母炸弹。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还可以降低对于发射炮口的要求。

然而,该炸弹一旦被发射出去,就会在命中指定目标之前迅速爆炸,而子炸弹会迅速弹出,在指定目标的周围形成全火力覆盖。

在1970年之后,多数国家在研究核武器方面受到了严格限制,然而,为了提高军事整体实力,他们又在现有炸弹的基础上研究出了集束炸弹。

该炸弹由于制造成本低,技术门槛低,一时之间成为了世界武器热门,同时,也为拥核国家的导弹研发提供了灵感。

那么,如果导弹能够像集束炸弹那样,用母导弹携带无数个子弹头呢?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需要高超的技术,其实原理和一箭多星十分相似。

如果一个国家成功掌握一枚火箭,并成功发射多个卫星的技术,那么就可以掌握分导式导弹。

分导式导弹的优点之处在于,其火力可以实现1+1>2的效果。

 

例如,如果同时发射两枚30万吨级的弹头,其整体火力远在60万吨以上。

而东风41导弹最多可以携带十枚弹头,其火力打击能力可见一斑。

再者是试射精准度高。

2017年~2018年的两次试射,之所以能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是因为美国在同一批次的十次试射中,成功率仅为90%。

在前不久,美国民兵3的试射过程中刚刚发生过一次意外,导弹并没有击中指定的靶位。

不过,这一情况在试射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包括俄罗斯的试射成功率也只有85%。

但中国却能突破试射极限,做到零失误百分百,这证明了,中国导弹在研制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非常精妙,毫无破绽可言。

而且据中方披露,每次的射击误差都只有100米。

试射过程中精准度高,在实操的过程中只会更高,也就意味着东风41将无懈可击。

这才是美国真正忌惮的地方。

那么,如此完美的东风41导弹究竟能值多少钱呢?

尽管中方并没有公开相关数据,但目前军迷已经出现了不少推测。

按照中国东风系列导弹研发的惯例,一枚导弹的研发费用应当在1亿美元以上,这是东风41本身的研发价值。

但同时,东风41的不同之处在于,满载情况下可以搭载十枚分导式弹头。

弹头本身的造价已经非常高了,更何况在发射的过程中还要准备必要的条件和燃料。

 

弹道导弹的发射成本远比造价更加高昂,据推测应当在两亿美元左右,按照当前汇率计算,应当为14.48亿人民币。

总体算下来,东风41从研发到发射总价应当在20亿人民币以下,其价值之高令人目眩神迷。

当然,如果有朝一日东风41导弹即将对外出售的话,以中国军售的良心招牌,其整体价格,应当远比欧美国家更加划算。

导弹作为国防最坚定的防线,是拱卫领土安全必不可少的武器,即便花费再多的军费,也是物超所值,毕竟要保护14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况且中国人素来都有火力不足恐惧症,笃信如果有钱不拿来充育军费的话,那么有朝一日恐将成为战败赔款。

因此,中国人对国家军事的发展双手支持,中国军民鱼水上下一心。

东风41作为第四代导弹的先锋,凝聚着中国目前导弹研发的最高水平,将机动灵活与火力覆盖融为一体,必将在长时间内引领世界导弹的发展趋势。

当然对于东风41而言,无论付出多么高昂的代价都是值得的,况且中国军事武器一向以物美价廉著称,给足了中国人安全感和底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