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制裁俄罗斯的后果之一,便是带动了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量,现在的天然气短缺,这使得原本不多的液化天然气进口份额突然增加,这让欧盟开始渐渐依赖于非管道运输型天然气,于是欧盟在对外增加购买了不少LNG运输船。

液化天然气的进口相比于传统的管道运输型天然气来说,运输成本要高得多,很大程度上就因为液化天然气在运输上必须依赖于LNG运输船,这使得LNG运输船成为了一个必要环节,面对这种特殊船舶,欧盟过去在液化天然起气进口量少的时候,都是租用船舶,如今主要依赖于液化天然气进口后,欧盟为了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就不得不购买LNG运输船了。

在购买LNG运输船的过程中,中国对欧盟的船舶出口量可谓是不容忽视,再加上天然气的短缺,这让中国制造的LNG运输船成为了香饽饽,订单源源不断地排到了2026年,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的LNG运输船得到了欧盟的认可呢?

一、从空白到制造强国

从欧盟成立后,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几乎成为了一个区域性政策,这使得欧盟逐渐转移原有多LNG船舶生产基地,在接过欧盟的制造接力棒后,日韩两国成为了世界上主要生产LNG船舶的国家。

当然欧盟和美国这种原本的生产基地也不是不能制造,只是出于成本较高,在市场上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最后只能将市场份额让给了日韩两国。

看准了LNG运输船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在技术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开展了LNG船舶的技术攻关研究,这个过程也是极为艰难,毕竟LNG船舶生产技术很高,加上能够生产的国家也是屈指可数,所以最终让中国整整等待了十余年才迎来了第一艘国产的LNG船舶,这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又一个能够生产LNG船舶的国家。

攻破LNG船舶的制造技术并不意味着能够在市场上占据市场份额,这还需要经过市场的考验,当时世界上的大部分LNG船舶基本都由日韩两国生产,中国在LNG船舶的市场占有率常年不足5%,一年甚至连一艘LNG船舶都卖不出去。

为了继续在LNG船舶技术上探索,中国首先将国产的LNG船用于液化天然气的运输,开始通过LNG船来进口更加廉价的天然气,后来随着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的整体升温,大量的液化天然气等待运输。

于是中国在LNG船舶市场占有率中艰难地攀升到了10%,通过一点一滴的技术积累,中国的LNG船舶最终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最终在俄乌冲突之后,LNG船舶需求量剧增的背景下,市场占有率终于达到了惊人的25%,在这背后除了中国LNG船舶的市场价格优势外,更多的还是中国在LNG船舶制造技术上的优势已经非常突出了。

二、船舶制造技术优势明显

一点一滴形成了自主化的制造技术后,以沪东中华造船集团为主的船舶制造企业,在LNG船舶的制造商形成了独有的技术优势。

这个技术优势体现在了生产船舶的材料,它就是殷瓦钢。都知道LNG船舶之所以技术门槛高,很大程度上就是船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要保持在零下160摄氏度以下,这对一般的船体结构来说,是根本无法承受的,所以必须由特殊材料来隔温,这让隔温材料成为了制造LNG船舶中的必要材料,不过因为西方长期以来的技术封锁,中国是不可能拿到LNG船舶隔温材料的,这也只能让中国的造船企业一点一点试探隔温的材料。

沪东中华船舶制造集团在当年研究隔温材料时就走了不少弯路,可是这也让中国成功突破了隔温材料上的技术限制,开始让中国自主研制的殷瓦钢在实际运输过程中的技术优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了技术上的优势后,中国在出口LNG船舶上的市场份额增加也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加上中国出口的LNG船舶在价格上的优势十分明显,这让欧盟在遭遇到能源危机后,自然就将大量LNG船舶的订单投向了中国。

从目前的生产规模来看,沪东中华船舶集团的生产船坞已经全部饱和,其订单量也排到了2026年,可见中国LNG船舶还是十分受欢迎的。

这让中国在欧盟这次能源危机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尽管在LNG船舶生产领域中国还算是后起之秀,可是中国的生产技术之强是毋庸置疑的,因而让中国在这一领域完成了一个出色的转型,站在了高端制造领域之上,这为中国其他制造业领域转型提供了一个参考,可谓是意义深刻。

作为在LNG船舶制造技术中少有的强国,中国在技术一片空白中起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才有了今天获得了市场超25%的占有率,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在这个高端制造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成功摘得LNG船舶生产技术的过程,为中国日后的制造业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也只有不断朝着高端制造业转型,才能实现成为了一个真正制造业强国的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