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荷兰古生物和古人类学家孔尼华来到了香港,往来于香港各大中药铺,他对各种中药材并无兴趣,而是看上了中药铺卖的“龙骨”。

在布满灰尘的琐物柜上,孔尼华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下右第三臼齿,孔尼华敏锐地发现这颗臼齿应该是是属于高等灵长类的一个新种新属,便将他买下。

和当时所知的所有猿类牙齿比起来,这颗牙大得不寻常。它的咬合面宽近一寸,足足有人类臼齿的两倍大。这颗龙齿暗示着在远古时期的东南亚有一种未知的巨大猿类,这让孔尼华非常兴奋,他知道自己发现了巨猿属(Gigantopithecus)生物的牙齿,他将这种生物命名为步氏巨猿。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猿猴。

步氏巨猿究竟是什么?

相比于电影中的金刚,步氏巨猿就要显得迷你多了,古人类学家根据化石纪录推测成年巨猿超过3米高,体重350公斤左右。他们出现在100万年以前,在10万年前灭绝,主要生活在我国南部地区。

目前人类并没有发现步氏巨猿的完整化石,目前发现的巨猿化石地点主要来自柳城、巴马、田东、武鸣、大新和崇左地区,至今发现的巨猿化石只有1000多颗牙齿与6个下颌骨。

巨猿复原图

而通过对湖北建始龙骨洞和广西柳城巨猿洞发现的8枚巨猿牙齿及9种伴生哺乳动物的24枚牙齿进行了釉质稳定碳同位素比例分析。众所周知,食物资源的获取,是任何生物得以生存,繁衍和演化的必要条件。结果表明,巨猿及伴生动物群的食性均为纯C3食性。

植物因为光合作用途径不同而分别出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C3植物称为碳三植物(C3植物),有如小麦、大豆、烟草、棉花等;C3植物称为碳四植物,有如玉米、甘蔗、高粱、苋菜等。CAM植物是具景天酸代谢途径的植物,多为多浆液植物,自然界比较少见。

依据C3植物的分布规律、相关地区植被的C3/C4植物组成、巨猿动物群和古植物孢粉等综合分析,推测巨猿生活于C3植物占优势的植被环境,应该是森林环境,而非开阔环境,也就是说巨猿是生活在森林中的一种生物。

至于为什么没有发现巨猿的完整化石。一些科学家推测,可能是被豪猪吃掉了,今天发掘出的大型洞穴,在数百万年前还只是些沉洞或者地下缝隙,正好供豪猪居住。这些豪猪需要摄取足够的钙质来长出身上的尖刺,而各路动物的遗骨就成了它们能拖回家的绝佳零食。一些牙齿化石的齿根大部还有豪猪啃噬的痕迹。


巨猿为什么没有进化成巨人

我们把找到的各种巨猿的牙齿按大小排列的话,就是:皮拉普巨猿—柳城巨猿—建始巨猿—大新、武鸣、巴马巨猿,这个顺序恰巧与按时代从早到晚排列一模一样。科学家还发现,630万年前的“巨型巨猿”只有后期步氏巨猿的一半大小,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断定,巨猿在进化中不断变大。

这意味着,它们走的是一条高度特化的演化道路。一般来说,在稳定的生态环境下,身体巨型化其实是一种普遍的演化趋势,原因很简单:个子大了,既能减少天敌的威胁,也有利于与其他植食动物的竞争。

那为什么巨猿没有继续变大,甚至进化成巨人呢?

在早期,一些科学家认为,北京直立人和今天的我们都是步氏巨猿后代。但是这个观点目前已经不再得到主流学术界认同,因为巨猿的进化方向是不断变大,近几十年的化石和分子遗传学证据也证实,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生活在数百万年前的非洲。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硏究室对50个单独的牙齿经过分析,研究人员认为,与各种大的类人猿相比,巨猿较近于猩猩,特別是化石猩猩,但又显然不能將其归属于猩猩一类。

另一方面,巨猿的上犬齿虽然仍保留着猿的性質,但较所有的猿为与人相近。齿隙的缺乏或甚小,上下白齿齿冠各尖具有宽广的基底和圆钝的尖端,臼齿畸的粗和少又显示巨猿是与人的系統相近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硏究室认为,巨猿不可能是爪哇猿人和中国猿人的祖先。应该是猿的进化系統上的一个旁枝,或者是人类进化系统上是一个已经特化的旁枝。

那巨猿为什么没有继续进化成巨人,发展出文明,而是灭绝了呢?

巨猿的绝灭可能与栖息环境退缩恶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张英起教授对最新发现的17颗巨猿牙齿进行了分析,发现许多牙齿都遭到了侵蚀,因此他认为随着气候变冷而且它们最偏爱的C3植物越来越少,巨猿不得不转换饮食,而牙齿表明它们的食物转向了缺乏营养却富含侵蚀牙釉质的酸。食物的匮乏让巨猿一直处于劣势的竞争过程,最终导致了巨猿的灭亡。

当然了,一些科学家也认为,巨猿的灭绝和它们的体型有关,巨猿的头盖骨和大脑生长跟不上躯体发达程度,其进化便停止了,随后也在地球上消失了。


总结

80多年以来,我们对于巨猿的了解仍然迷雾重重,它们当初和我们的人类祖先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曾如何共处,这也是我们一直想要了解的真相。

希望再过些年,等更多骨骼化石重见天日时,我们能揭开巨猿的神秘面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