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生女作门楣,昭君当时忧色衰。古来人事尽如此,反覆纵横安可知。” 昭君出塞,是我们从小便耳熟能详的典故,四大美人中唯有一个昭君是被派去和亲,非美人计,非宫廷情事,她以弱女子之身担起了为汉家江山求长久和平的重担,牧羊的苏武还能回到汉朝,可昭君却是一去不归,因为她不被允许回来。 在我看来,昭君被列入“四大美人”很可能与其容貌没有太多关系,古往今来咏昭君的文人墨客不知道有多少,在他们的想象当中,昭君的故事渐渐被添加了更多传奇色彩,比如进宫时被画工刁难,被故意画丑,以至于汉元帝错过了绝色佳人,昭君含恨远嫁......

历史上真正的昭君是什么样的女子呢?她真像传说中那样美得倾国倾城吗? 虽说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但在那样的时代,比起发动战争和亲显然是一种更划算的策略。早在先秦时期,匈奴便时常南下骚扰,与北方游牧民族做邻居做久了的赵国,为保卫边境增强国力还从他们那里学习经验,推行“胡服骑射”; 公元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秦朝,大将蒙恬奉命率领30万大军前往北境抵御匈奴,可见即使是霸气的始皇帝,也不能将匈奴的威胁当成疥癣之疾。汉朝初建时,匈奴强大,为了争取时间休养生息,当然无法与匈奴硬碰硬,那就和亲、互市!

汉朝第一个选择和亲策略的皇帝,不是别人,正是汉高祖刘邦。在累积了国力后,汉朝才转守为主动进攻,汉武帝时期的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扭转了一直以来汉对匈奴的不利局面,再到公元前72年,汉宣帝发15万骑兵的战力去打匈奴解救乌孙,匈奴不敌大败。 昭君即将登场,因为此战之后,匈奴内部便闹起了分裂。她未来的丈夫——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栅,因为不敌哥哥呼屠乌斯决定向汉朝称臣,反正抱大腿是没坏处的,有汉朝助力自己既能保全,又可在将来找机会灭掉哥哥的势力,我们不得不说,呼韩邪单于的算盘打得好。

公元前38年,16岁的王昭君入宫为宫女,她在汉宫那段时间生活究竟怎样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唯一能知道的是,这个女子的容貌才情品性都不会差,否则5年后汉元帝不会在一堆宫女中单单选中了她作为和亲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汉元帝他爹汉宣帝在位时期,呼韩邪便南下称臣了(公元前51年),虽然史书没有记载呼韩邪单于出生于哪一年,但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呼韩邪单于的年纪至少和昭君的父辈差不多。 所以这场和亲,不仅意味着她要离开熟悉的故土,还意味着年轻貌美的她要去侍奉一个年纪比自己大许多的男子!若是能选择,谁愿意走这样的路?这才是昭君经历被后世添加上许多传闻的原因,那些写诗写词写文章的男性文人,多少也能体会到当年那位和亲美人的不易。

还有一点,就是昭君出塞后的生活并不算好,结婚不到3年呼韩邪单于就病逝,昭君本想回汉朝,但此时在位的汉成帝不许,无奈之下昭君只好按照匈奴的风俗改嫁呼韩邪单于之子雕陶莫皋,也就是新任单于,还为他生下2个女儿:须卜居次云、当于居次。 此外,昭君还有1个儿子是和呼韩邪所生,名为伊屠知牙师。昭君苦命,儿子也苦命,因为卷入了单于之位争夺战,伊屠知牙师被自己异母哥哥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杀死。昭君仅仅活了三十多岁,正是女子如盛放的花一般美好的年纪,如果在塞外生活得好,怎么会早逝?

昭君去世后,历代史书对她的故事都有提及记载,无数文人墨客或咏叹她薄命,或借她的故事评议历史时事,昭君的美貌在这个过程中也渐渐被传得惊为天人,不免让人好奇,真实的她究竟长得一副如何模样? 2014年时便有专家用现代技术将昭君的容貌进行了复原,并强调真实的昭君可能与大众理想有区别。然而这个复原结果却让很多网友不买账。原因无他,复原后的昭君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不要说美人,就是放路人堆里也算不得出挑,网友心中的古典美人应该是这样的: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但复原图里的昭君却是方面宽颌,眼含秋水与眉凝远山这样常用来夸赞美人的词,都无法与她长相一一对应,因此网友难免认为这样的昭君有些丑,不符合自己心中跻身四大美人应有标准。

实际上据考证,昭君美貌汉宫第一、只因被画师画丑无缘得元帝宠幸的故事,是出自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那里面记载的很多西汉历史都想象奇特怪诞,不能作为正史相信,古人认为昭君一定是大美女,或许是因为她经历太凄苦,下意识就塑造了惹人怜惜的美人形象。 真实的昭君哪需要一张多么美艳的皮囊来赢得世人赞美可怜?她为汉家江山做出的历史贡献,才是最值得称道载入史册永流传的;她证明了女子也能像男儿一样,为家国天下牺牲自己个人利益,数千年的青史,若只有男性帝王将相闪耀,那,未免太单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