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充电,充满后自动断电,安全有保证,大家都放心。”自从高荣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安装了智能充电桩,刘女士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记者了解到,高荣小区所在的静安曹家渡街道是一个典型的居住型社区,有92个住宅小区,居民多达3万余户,辖区房屋大多建造于上个世纪,缺少配套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电动自行车充电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近年来,曹家渡街道聚焦民生关切,消除充电安全隐患,陆续建成各类安全充电位5000余个,打造电动自行车“3分钟安全充电圈”,让居民在步行3分钟范围内实现安全充电。

图说:曹家渡街道打造电动自行车“3分钟安全充电圈”。静安区供图(下同)

因地制宜,建设充电设施

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难题,街道因地制宜,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充电服务。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老旧小区,街道积极翻建、维修车棚,直管公房、静置物业全面加装安全充电设施;在无车棚小区,则探索挡雨片式、蘑菇头式小型充电设施建设,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

在58个商品房小区,街道则通过物业公司与业委会的沟通协商,明确了加装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设施的方案并推进建设。街道还对配套消防等设施加强了安装指导,确保充电设施的安全性。

在外卖骑手通行密集区域,街道则引入市保安公司关联第三方安装专用换电柜,方便高流动性外卖骑手以换代充、即时换装无需滞留。

此外,街道还通过居民区与辖区社区单位结对共建,向社区单位“借电”,解决街面商铺、通勤及充电困难小区的充电难题。

实时预警,加强安全防控

日前,街道对出租户、三合一、涉嫌群租及老旧住宅等重点点位布设了安全用电“嗅探”设施,加装在电表箱位置,可实现对电动自行车电瓶违规“入户充电”精准监测。若监测到该行为特征,则对应的管理App会立刻报警提示存在电瓶车电瓶充电安全隐患。“这种实时预警的方式,既便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消除违规充电现象,同时又能兼顾住宅小区电气安全综合治理。”相关负责人说。

高层住宅建筑则通过加装梯控装置,从技防的角度严防电动自行车上楼违停及违规充电。记者了解到,目前,曹家渡辖区已有78栋高层住宅建筑试点安装,效果显著。在老旧电梯更新及多层新工房加装电梯过程中,已将梯控纳入必装设置。

此外,街道还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全面排查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情况,针对楼道违停、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约谈相关物业并限期整改;针对辖区电动自行车相关重点单位开展专项检查整治,包括7处电动自行车售卖点和5处快递外卖网点;针对92个住宅小区,全面更新张贴应急逃生指示图,定期更新配发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并组织开展消防综合逃生演练。

“四治融合”,创新治理模式

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设施不仅要建设到位,更要管理到位。曹家渡街道探索“四治融合”综合治理模式,坚持“自治、共治、德治、法治”相互融合,实现从被动事后处置转为主动判断风险提前介入管理,进一步满足群众安全充电实际需求。

在自治方面,居民区党总支引导业委会和居民将安全充电规范纳入业主公约、美丽楼组公约,引领更多居民自觉参与小区公共安全治理,实现安全充电。

在共治方面,居民区党组织充分挖掘社区单位资源,推动共治共享,通过共建等形式与周边单位实现错时充电、共享充电,为建设“3分钟安全充电圈”查漏补缺。

在德治方面,充分发挥党员、楼组长、平安志愿者等社区骨干先锋引领作用,倡导“安全充电、规范充电、谦让充电”,自觉杜绝飞线充电、楼道充电等安全隐患问题。

在法治方面,以讲座、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帮助居民掌握安全充电相关法律法规内容,提升居民安全充电意识。同时协同公安派出所、消防救援支队、综合行政执法队等部门,针对住宅小区飞线充电、违规充电等问题开展联合整治。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陈佳琳 通讯员 黄竞竞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