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是古代中国延选人才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如果把隋大业三年(607年)时,隋炀帝定十科举人作为“进士科”制度的开始,那么这项制度延续了近1300年。这么漫长的时间内,一共发榜745次,产生进士106855人,如果只算状元的话,不过552人而已,这含金量远非高考状元可比。


       一般人不会知晓这五百多人具体是谁,但可能对最后一位状元格外关注,此人就是刘春霖。刘春霖,字润琴,号石云,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于直隶河间府肃宁县(今河北沧州),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甲辰科状元,被称为“第一人中最后人”。


       据说,刘春霖本中不了状元,是因为他的名字比较吉祥,才被慈禧太后钦点为第一,这种说法直到今天仍然非常流行。人们虽然多质疑其功名的“含金量”,但却对他的书法都表示心悦诚服,时人有“大楷学颜,小字学刘”的说法。在《中国书法大辞典》中还有“刘春霖”词条。


       当我们欣赏刘春霖的书法作品时,会感到似曾相识,细琢磨之下就能发现启功的“启功体”,与刘春霖楷书颇有几分相似。目前没有确切的资料证明启功曾经学过刘春霖,也没有证据证明他学习过成亲王永瑆和梁诗正,那么他们的书法为何会出现形似呢?


       “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芳。偶作擘窠钉壁看,旁人多说似成王。”先以赵子昂、董其昌、欧阳询为启蒙,这不仅是启功的选择,也是清代以来文人书法家共同的路,即以“馆阁体”为基本,再加上柳公权、颜真卿笔意,因此启功与梁诗正、刘春霖的字相似也就说得通了。另外,也不能就否认启功可能也学过此二人的书法。


       刘春霖传世作品有小楷《圣教序》《兰亭序》等,他的书法有书卷气在,虽以馆阁体起家,但并没有被拘囿住,而是由唐入晋,兼取王羲之小楷笔法,他的小楷往往尖锋入纸,中锋行笔,笔画提按、顿挫明显。波磔也较为舒展;结字平中蕴奇,如横画向右上结势,并以竖画、撇捺来营造欹侧。


       刘春霖的字匀称圆润,方圆并用,有一种萧散空灵之美。此外在章法与布局上,也与启功书法有几分相似之处,布白合理、错落有致。作为晚清遗民,刘春霖对封建帝制多少是有些“不舍”的,袁世凯复辟时他还曾总统内史。


       但刘春霖又是讲原则、有气节的,当伪满邀请他时,刘选择了拒绝,不与日本侵略者合作,也让他与郑孝胥之流形成鲜明对比。此外,他赈济灾民,心忧百姓,曾卖掉书法换钱捐给灾区,真可谓“文人楷模”!


       大家对刘春霖的书法有何评价,欢迎评论区讨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