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秦末汉初最杰出的军事家(没有之一),他是“汉初三杰”之一,是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奉为“兵仙”。他第一个投奔的是项梁,在项梁死后,跟随项羽。然而,韩信却不受项羽重用,提出的建议都被项羽否决了。他于是离楚归汉,另谋生路,还是不得志,仅仅担任管理仓库的小官。后来,韩信得到滕公夏侯婴的赏识,担任治粟都尉,依旧默默无闻。


       后来,韩信得到萧何的赏识,还上演了一出“月下追韩信”的大戏。韩信才被刘邦重视起来,被拜为大将。此后,韩信为主公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定三秦。此后,韩信一发不可收拾,一连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灭楚,可以这么说,刘邦的大部分天下都是被韩信打下来的。
       然而,在刘邦称帝后,对韩信越来越不信任,有一天突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其兵权。但是这次刘邦没有把事情做绝(杀死韩信),而是改封韩信为楚王。事情还没完,刘邦游云梦泽,出其不意生擒韩信,将韩信押解回洛阳,削去其王位,改封为淮阴侯。


       后来,有人向吕后告发韩信“谋反”,吕后和萧何合谋,将韩信骗入宫,于长乐宫的钟室将其斩杀。可怜一代军事家,被吕后所杀,悲呼哀哉。“狡兔死,走狗烹”,诚不欺我。
       如果韩信效仿张良、萧何,主动交出兵权,并贪腐自污,他能保住性命吗?答案是否定的,他还是会被杀死,原因如下。


       其一,韩信曾经掌握过数十万军队,而张良只是一个参谋,萧何只是一个政治家。
       楚汉争霸开始,韩信作为刘邦最倚重的大将,他独立带领数万、数十万大军征战沙场。他是一个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大元帅。这些将士们,对韩信非常信服,虽然大部分都忠于刘邦,但其中也有韩信的亲信,对韩信忠心耿耿。如果韩信造反,这些人一定会,跟随。刘邦每次想到这一点,便坐立不安,吃不香,睡不好。
       张良,虽然和韩信齐名,都是“汉初三杰”之一,但是他一直是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并没有直接带领大军征战。张良主要干一些斗智的事,如在鸿门宴,张良“策反”项羽的叔父项伯,又让刘邦服软,才在鸿门宴上逃过一劫。换句话说,张良在军中没有根基,大部分将领也没当过张良的下属,无论任何时候,他们也不会跟随张良“造反”。对于这一点,张良心里清楚,刘邦也明白,因此对张良的忌惮不如韩信大。萧何也是如此。


       张良知道君王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他于是在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后,逐渐退居二线,用“生病”为借口,闭门不出,不参与君臣之间的争斗。公元前186年,张良病逝。
       萧何采取了霸占田舍,自污名节的办法,向刘邦表明他没有野心,只想当一个臣子,没有更进一步的想法。公元前193年,萧何去世。


       其二,韩信是秦末汉初最杰出的军事家,令刘邦感到恐惧。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意思是,韩信的兵越多越好,再多的兵,韩信都能带好,带着这些兵打胜仗,建功立业。毋庸置疑,韩信是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当时,刘邦和项羽的征战中,屡战屡败,而韩信却是屡战屡胜。可以说,刘邦的天下是韩信替他打下来的。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今天。
       刘邦心知肚明,因此对韩信感到恐惧,如果将来有一天韩信反叛,他能打得过韩信吗?用脚趾头想一下都知道,论军事指挥,一百个刘邦也不是韩信的对手,刘邦手下的所有武将加起来,也不是韩信的对手。因此,刘邦才多次削减韩信的兵权。


       从前202年到前196年,汉高祖刘邦为巩固汉王朝统治,先后解决了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代相国阳夏侯陈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异姓王。这些异姓王之中,有的是被逼反的,刘邦亲自带兵讨伐,将其击败,消灭诸侯国。如果这些被逼反的异姓王之中有一个是韩信,刘邦带兵与之交锋,是很难战而胜之的。
       结语
       由于以上两个原因,韩信即使主动交出兵权,效仿萧何贪腐自污名节,也会被刘邦,或者是吕后杀死。没办法,韩信的军事天赋太高了,无人是其对手,他还指挥过数十万大军,如果韩信不死,刘邦坐卧不安。因此韩信必死无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