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赵匡胤在酒宴上微微一笑,举杯示意这宏图浩荡的军事行动落下了帷幕,盛唐不再有朝一日,旧辉煌已成孤影,谱家妇乡士解兵归田。但这一史无前例的政令究竟出自何方?
       大将心中波涛翻腾,寝食思迎,惧恐不安,却未见慈眉善目的宰辅深究;只有杨家将在宽厚烛火下气定如山。


       鍾落惊响兑现承诺
       理元仲秋,辽人声碎金瓊虎锁。赵匡胤的剑锋卷起灰色风暴,勋室覆灭,自此新朝先河。明眼人已窥见老九门欲打破陈规不成文,立志开辟壮举,放弃旧事,鹰狮同飨。
       檄文辞芬茶香,书透露平稳决心——“昔者汉与曹爰为天下先,明于选贤,忘于旧过,去其僻习,贵自新人。是以上品流,下安众庶。”理元元年辛丑十一月十九,群公大人齐聚宫中,只见赵匡胤身着朝珠麈袍,王风兴兴。


       赵推举人物犹如上古明主,对于“忘旧德”前所未闻,并以国事为重。在场诸位或惴惴难平,或欢欣鼓舞,唯独杨业神色自若。他知道张皇宰相的纷咤无助,天家教民方正确立节操;毁誉嚼舌头是无益,惟愿主上开路头。
       赵匡胤一杯过后,万众瞻仰新臣决断。杨家将心知此去苦短暂,家国天下正等待真正开创元功;虽百战疲惫壮志犹存,当守土尽责报效天宇。他已悟透主上的厚爱,无须多言,惟愿奉献忠诚,延宋社稷永固安康!


       划时代杯酒释兵权
       首都春阴似水,人声起落云端泛起一缕寒意。赵匡胤站在翰苑望月,忖度新政初试成效。赵匡胤性情中人,愿景纵博却嗜心细微事。身为帝王常寂寞一人,唯有妻妾可以诉说心中所想。
       然而要论交心,他却最信赖杨业。杨氏家族世代精忠报国,兄妹知己知彼。匡胤心底有一点担忧,毕竟当日一举收缴武将军权,是前人从未尝试之事,即便天机成功一举,却难保无人生异心。所幸杨家兵未动,保全宋社稷安宁。如此忠君之臣,真是万古难寻。


       此时此刻,他细细品味儿时与杨业过招,满心欢喜与感激之情。少年游侠好勇斗狠,性格迥异,一高一矮却惺惺相惜。当日杨业不顾箭伤,护主有加,匡胤看在眼里,铭记心田。
       如今恩政施行,杨氏大义凛然顾全大局,匡胤由衷钦佩,再次确信当日放手的确定无愧。远处皇城寂静无声,他忆起杨业率军出征的情形,不禁重温著述《出师表》之际的澎湃和慷慨......


       江山代有才人出党项英雄燕云志
       赵匡胤得知杨业率义军出征的消息,大悦,立时草就《出师表》以示慰劳和嘉奖。文字铿锵有力。杨业接报后淡然处之,率大军乘胜追击,一举攻下瓜、肃、甘三州,为收复河西走廊立下汗马功勋。三州之变使国威大震,夏人闻讯色变,纷纷求和。赵匡胤大喜过望,笑谈杨业果真忠心耿耿,当日酒宴放手果是明智之举。
       杨业深知斯道要义。出征多次他听闻儿女相思,家中老母频频叹息,自觉苦短才是正途。匡胤恩泽盛德高山流水,万世师表。他发愿披挂甲胄,誓不罢休,只求疆场荣光,功成身退。这一年,杨业年已四十有五。


       几年之后,匡胤派遣使团出行高丽,东渐朝鲜。使团视察边防时得知契丹人屡次骚扰,杨业率领的禁军虽然英勇善战,可是寡不敌众之下节节后退。匡胤闻讯心忧如焚,左右进言道赵刘二将天生过人之能啧啧称奇,建议启用以图一战。匡胤沉吟,想起几年来与杨业不曾谋面,便召他入宫叙话。
       一进宫门杨业仍是昔年模样,眉宇如初无二致。弹劾之声并未影响他分毫。匡胤念着从前交情,开口询问近况。杨业坦然以对,称这几年出生入死,军心涣散,可是见过将士百姓各个英勇抗敌,死而无怨,实属难得。
       如今中原已定,不日可图再起。匡胤听他举手投足,颇为欣慰。这数年朝堂变化太甚,自己也日渐衰老,幸有杨家将坚守一方,可见当日酒宴放手果真英明......


       兵权之争因材施教
       山河破碎,烽火四起,一场惨烈战役在山西上演。杨业带领残部苦战多日,终究寡不敌众,只得退守中原。此战损失惨重,使命外洩,左右侍卫纷纷弹劾杨业失职,请求将其武权收缴。宰辅奏请匡胤斩了杨业以正朝纲。
       匡胤听完奏折,神色未变。左右侍从见他久不发言,以为他在权衡利弊得失,都屏气凝神以待圣裁。良久,匡胤抬头望向殿外渐黑的天空。多年前他就知天高任鸟飞,成败转头空;惟愿疆场浴血奋战是非不分明。
       如今朝堂之上弹劾纷飞,他不禁叹息岁月如梭。当日酒宴放手,已预见今日景象......如若当真收兵权,只怕朝局又起波澜?杨家将忠心耿耿,他自会分寸取舍。匡胤转向左右侍从,沉声说道:“朕躬有命,杨业仍据边疆要害,其余不得议。”


       忠诚报国一尘不染
       十余年过去,杨业仍是宋朝边疆的中流砥柱。他率军数次打退辽人的侵扰,为宋朝的北疆安定立下汗马功勋。然而岁月不饶人,杨业的身体也开始出现了问题,他开始考虑退隐田园的日子。
       在一场与契丹的边境战斗中,六十多岁的杨业再次负伤。这一次,他的伤势格外严重,在昏迷中他看到了年少时与匡胤相识的细节场景。他在梦中微微一笑,对匡胤说:“主上明鉴,臣始终没有负您的期望。如今身负重伤,我想就此退下火线,过上替自己打理田园、教导儿女的日子,望主上成全!”


       不久之后,匡胤得知杨业退休的请求后毫不犹豫地批准了。在册封杨业为太师的仪式上,赵匡胤亲自为他披上金缕玉衣。他看着杨业已然苍老但依然神采奕奕的脸,心中升起了一股淡淡的惆怅和感慨。他没想到,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已经一头白发了。岁月就这样过去,江山依旧,但人事全非。
       杨业退休后的生活过得平静而惬意。偶尔,赵匡胤会召他入宫叙话,听他讲述在戎马生涯的种种趣事轶闻。杨业虽已年近古稀,但说起当年征战沙场的景象,目光还是亮晶晶的,令赵匡胤想起他们初见时,杨业眼中燃烧着的斗志和忠心。


       又过了十几年,杨业在乡间小屋中安然辞世。临终前,他对家人说出了遗嘱:“我此生无憾,唯愿宋社稷永世长青!”赵匡胤得知杨业的死讯后,痛心疾首,为他在宫中举行了隆重的入殓仪式。杨业忠于职守、留传千古的形象,也被后人铭记在宋代的建立史上。
       “他为什么会破例放过他?”历史的长河最终给出了答案。有人一生下来就是为了开创历史;而另一些人,注定要成为传奇。


       结语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而在这个远见卓识的政策中,杨业的特殊待遇预示着一个前所未见的伏笔。这是一个君臣间相知相惜的故事,也是一个忠诚与远见的传奇。岁月沧桑,朝代更迭,然而忠君爱国、勇于担当的精神却历久弥新,为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铺就道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