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刻画了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却有这样的一位存在,虽然他没有出场,却名声远播,不仅是高俅不敢招惹,而且江湖好汉对其也是非常的敬重,他就是大家熟知却没有露过面的“老种经略相公”。给“老种经略相公”打广告最多的人应该是鲁智深,他曾经为其效力过,每次自我介绍都将“老种经略相公”搬出来,颇以为荣。

不只是鲁智深,青面兽杨志闯荡江湖,每每以在“老种经略相公”手下干过而自豪。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九纹龙史进,也是千里万里来投奔“老种经略相公”,金钱豹子汤隆也以在“老种经略相公”手下打造过军器为荣,足见“老种经略相公”之威名。那这位让众好汉引以为豪的“大佬”,究竟是谁呢? 北宋初年,西夏崛起,名相范仲淹曾担任边帅,他的手下有两员名将,一个是狄青,另一个是种世衡。(顺便说一下,“种”字作为姓氏时,念“chong”,二声)种世衡创建了一支让西夏闻风丧胆的“种家军”,这支军队不断发展,立下无数功勋,与“杨家军”、“岳家军”、“呼家军”齐名。

历史上但凡一支军队能用某个人的姓氏命名,则说明此人、此军是必是当世名将、名军,军事能力绝对一流。当时岳飞还没成长起来,种家军骁勇善战,历经数代传承,铁血卫国,是北宋末年的顶梁柱,史称“外攘夷狄,内屏叛乱”。种世衡的孙子,北宋名将种师道,即《水浒传》中人人敬佩的“老种经略相公”。 经略是官职,掌管边疆军民大事,有军权,但无财政、司法权,算是封疆大吏,相公是尊称。老种二字,是时人为了区分种师道和他弟弟种师中而用的昵称,种师中也是将才,被称为“小种经略相公”。

北宋时期,抑武扬文,武将集团整体被文官压制。这也导致北宋很多名将空有一腔热血,却屡屡不能施展抱负,救国卫民。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首次南下,西路军从大同攻打太原,东路军由河北直奔汴梁。种师道之弟种师中奉命救援太原,知枢密院事许翰误信金兵将退,强令种师中出师,解太原之围。 种师中军至寿阳,遭金军袭击,五战三胜,因制置使姚古等失期会师,陷入金军重围,种师中带伤力战而死,以身殉国。 种师道率军救援汴梁,宋钦宗得见种家军,如见了救星,委任种师道做了保卫京城的总指挥。可惜宋钦宗软弱无能,又宠幸主和派奸臣,种师道每次打退金兵便被贬谪,起起落落。后来金兵北撤,种师道建议趁着金兵慌乱渡河时,给予聚歼。

可钦宗担心惹怒金人,不但不听他的意见,反而收缴了他的帅印。甚至在黄河边上竖立大旗,严禁宋军越过大旗追击金兵,金国大军得以安然退去。种师道此时已经是年过七十的老将,被宋钦宗的举动气得半死,不久病逝,宋朝再无可战之将。第二年,金军二度南下,开封城破,徽钦二帝被俘,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金兵将领入城,很想拜见一下种师道,听说种师道已死,金兵将领还感叹:“如果种师道在的话,宋朝何至于此!”种师道一生为北宋征战,威震西夏、大辽、金国,70多岁仍然奋战在抗金一线。可惜皇帝昏庸,不肯重用,最后甚至被活活气死,一代名将,凄凉落幕。

评书中总讲,“杨家将”满门忠烈保大宋,七狼八虎出幽州。殊不知洛阳种家五代从军,数十人战死沙场,世代为北宋血洒疆场,他们同样值得尊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