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面临教育的困境,一些有识之士到德国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而后怀着改革教育的雄心壮志,热情洋溢地将赫尔巴特学说散播到美国的土地上。正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精神以及付诸实践的不懈努力,为美国赫尔巴特学派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并促成了美国赫尔巴特俱乐部的成立。

美国赫尔巴特学派运动的兴起

早在 1878 年亨利·巴纳德(Henry Barnard)经营他的《美国教育杂志》的时候,他就曾经简略地介绍过赫尔巴特及其教育思想,但由于当时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成熟,赫尔巴特并没有广为人知。直到 19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才真正掀起了一场美国赫尔巴特学派运动。它的兴起主要归功于四个人:詹姆斯、德加谟和麦克默里兄弟。詹姆斯是经济学家,虽不是赫尔巴特学派成员,但正是他对教育所持有的态度与兴趣,以及他的桥梁作用,使其在运动前夕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而作为美国赫尔巴特学派主要创始人的德加谟和麦克默里兄弟,不仅是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热情拥护者,而且还是将其教育理论付诸实践的积极鼓动者。1882 年 9 月,查理斯·麦克默里陪同詹姆斯夫人来到德国,打算学习历史和政治学。

查理斯·麦克默里在德国利用约一年的时间学习德语,并游览观光德国的风光。在詹姆斯的影响下,他决定到哈勒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师从詹姆斯的老师康拉德,1887 年他以《美国和英格兰高等教育的组织》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此后,查理斯与已经到达德国的兄弟弗兰克在耶拿大学参加莱因的教育学研究班,为期一年。1888 年,查理斯回国,在明尼苏达师范学校任教两年,后来取代弗兰克担任了伊利诺伊州立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的校长,开始推动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美国的传播。

弗兰克·麦克默里是查理斯·麦克默里的弟弟,出生于 1862年,有着和其兄长一样的中学和大学的求学经历。正如弗兰克在《教育四十年回忆录》中描述的那样,“在两所乡村学校教书和三所乡村学校担任校长这段经历之后,1886 年,我决定去欧洲学习教育学”。其实,弗兰克当时对教育并没有远大的抱负,而是觉得找不到更为适合自己的工作,此外,从教的经历也促使他作出了这样的决定。按照弗兰克的话,他当时已经隐隐有一种感觉:德国,也只有在那里,他才能找到开启自己通往教育之门的金钥匙。

弗兰克受查理斯抑或是詹姆斯和德加谟的影响,他首先在哈勒度过了第一个年头,在确定哈勒大学在教育学上并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后,他毅然决然地离开哈勒去了耶拿大学。此时,查理斯正值读完学位,遂一同前往。因而,麦克默里兄弟成为了莱因教育学研究班的第一批美国人。多年以后,弗兰克深情地谈到他留德学习的感触。他说在那三年沉闷的大学生活中自己得到了三个相当满意的惊喜,其中之一就是在耶拿参加莱因博士的研讨班,他们不仅结合实际观察附属实习学校的教学情况,而且每堂课后还要进行热烈的讨论。

通过这些活动,弗兰克深刻地认识到,教学的背后必须有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支撑,在他看来,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就是这样一种科学的教育理论。弗兰克学业完成归国后在芝加哥的一所学校担任校长,1891 年返回伊利诺伊州立师范学院,成为一名教育学教授,开始宣传赫尔巴特学说。

美国赫尔巴特学派运动兴盛的原因

在德加谟、麦克默里兄弟等人的大力宣传下,赫尔巴特思想渐为美国教育界所了解,所接受,所推崇。他们于 1892 年成立的赫尔巴特俱乐部,在 1895 年更名为全国赫尔巴特学会,成为宣传赫尔巴特学派思想的主要阵地。适宜的社会条件、学派成员的大力推动、非学派人员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运动进程中赫尔巴特学说的“美国化”改造等诸多因素共同促成了美国赫尔巴特学派运动的兴盛。

19 世纪最后十年是美国社会发生深刻转型的关键期。美国历史学家康马杰把 19 世纪 90 年代比作美国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认为在这十年中,“一个新的美国已勃然兴起”。在当时,传统的东西裹足不前,各种革新运动跃跃欲试。那时的美国社会,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各种社会思潮搅动着这个思维活跃、乐观进取的民族,这一切都为赫尔巴特主义的到来设定了广阔的社会背景。

赫尔巴特学说经过德国赫尔巴特学派的精心打造,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当它漂洋过海来到美国时,这个民族以她开阔的胸襟接纳了它。人们争相阅读、研究、实践,并不断地加以改造,以适应美国新的环境。首先,与德国充盈着浓厚古典气息的文化不同,美国殖民地时期以来的传统文化具有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特点。这使得美国赫尔巴特学派运动的兴起和兴盛有了文化底蕴上的支撑。其次,19 世纪后期美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社会的急遽变革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系统、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这是赫尔巴特思想得以在美国广为传播的前提条件。

再次,在此之前的美国学校教育现状堪忧,落后的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改革教育的决心和行动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得以展现。这为美国赫尔巴特学派运动能跻身于众多教育改革浪潮中提供了机会。因此,当先进的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与美国的实际相结合时,就如同一枚有着饱满生命力的种子找到了适合成长的土壤那样自然而然地孕育了一个教育改革的梦想,为人们带来了憧憬。

赫尔巴特主义在英国、法国等国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也只有在美国形成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运动,它随同其他改革运动一起汇成一股奔涌向前的河流,使得赫尔巴特学派运动的中心由德国转移到了美国。简而言之,赫尔巴特学派思想满足了美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需要,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潮流,这是美国赫尔巴特学派运动兴盛的根本原因。

美国赫尔巴特学派运动对美国教育的影响

美国赫尔巴特学派运动在其兴盛时期对美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理论上,它奠定了美国教育科学化的基础,并推动了美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践上,它对美国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发展发挥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师资培训上,成就显著。此外,它还间接地影响了美国中等和高等教育。

结语

对一场运动的评价应本着历史的和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摒弃偏见。我国在建国初期曾经走过一段“左倾”路线。在教育上,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曾一度持激烈的反对态度,视其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对其大加批判。近年来在一些学者的呼吁下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又受到比较公正的对待。因此,对赫尔巴特思想重加审视,甚至适当的借鉴都是当务之急。对美国赫尔巴特学派运动的研究有助于澄清历史上的一些模糊认识或者偏见。

在赫尔巴特学说的发展、修正过程中,无论是从人为的角度,还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角度,它都不可能保持它的原滋原味,改造是必然的。但作为一场短暂的运动,在美国当时的场景下,改革亟需的情况下,知识界对新的教育理论的迫切心理以及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的做法应给以充分的肯定,但它同时也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在运动后期受到进步主义教育强大冲击而导致土崩瓦解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们不能苛求这些伟大的教育先行者和实践者,毕竟运动在完成它的使命后归于平寂是唯一的选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