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

近期,新基金出现外部投资者发行遇冷,甚至“零元购”的情况愈发频繁,这一现象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

经过长达91天的最大发行期限,3月7日成立的兴银创盈一年定开基金最终仅获得管理人的“1户”认购,未能吸引任何外部投资者的参与。类似地,在2月27日成立的国寿安保高端装备基金中,虽然总发行规模达到了10000026元,但其中1000万元为管理人自身认购,而剩余的26元则为公司员工自购,同样未能获得外部投资者的认购。

可以看到,即除了基金公司自购的部分,外部投资者的认购金额几乎为零。实际上,今年以来成立的193只新基金中,有65只是发起式产品,占比达到了33.68%。然而,这些基金的有效认购户数和发行规模普遍表现平平。

这一不寻常的现象,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当前基金市场的多重困境与挑战。

新基金发行的“零元购”现象是市场情绪低迷的直接体现。在经济形势不明朗、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显著降低,对于新基金的认购自然变得谨慎。此时,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更像是一种无奈之举,旨在确保基金能够达到成立的最低标准。

“零元购”现象也反映了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和发行策略上的不足。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基金公司若不能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产品或策略,就很难赢得投资者的青睐。一些基金公司过于追求热门主题或概念,而忽视了产品的长期收益和风险控制,这也导致了投资者对新基金的认购兴趣不高。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零元购”现象揭示了基金行业在投资者教育和市场培育方面的缺失。长期以来,基金公司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投资者教育和市场培育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现实却是许多投资者对基金产品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表面,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和投资知识。这无疑加大了新基金发行的难度,也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面对“零元购”现象,基金公司应该深刻反思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一方面,基金公司需要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设计,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应加大投资者教育和市场培育的力度,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投资能力,为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基金发行的“零元购”现象不仅仅是一个偶然事件,它背后所反映出的市场问题值得所有市场参与者深思。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才能推动基金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