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搬过来就把承重墙给敲了,导致我家漏水,地板也泡变形了,我要他赔偿10万元!”“我敲我自己家的墙关你啥事?我自己花的钱,凭啥不能敲?”

图说: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打卡“沪尚新‘枫’景”系列活动启动。上海高院供图(下同)

一张方桌上,竖立着“山中竹法官工作站”的标牌。5人团团围坐,你一言我一语,时而剑拔弩张,时而语气平缓,气氛微妙。这里是“板凳法庭”,一场“剧本杀”式的纠纷调解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昨天,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打卡“沪尚新‘枫’景”系列活动正式开启。一支由市人大代表、特邀监督员、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媒体记者、律师代表、网络大V、高校学生等组成的“法治观察团”作为系列活动的首批体验官,沉浸式打卡了活动第一站——松江法院佘山法庭。

图说:“板凳法庭”现场。上海高院供图

据悉,“板凳法庭”的现场实地位于佘山法庭辖区小昆山镇平复苑小区第四十七号楼的楼道里。一张桌子、几张板凳,搭建起一个临时法庭,法官和调解员坐到邻里中间,以唠家常的形式帮助他们解决纠纷。这一次,松江法院把“板凳法庭”搬到了佘山法庭里,“法治观察团”成员通过角色扮演化身纠纷中的两位当事人、调解员与专家,在法官的引领下沉浸式体验了一把“板凳法庭”里的案件纠纷调解全过程。最终,两位“当事人”握手言和,邻里纠纷顺利化解。“两位当事人各退了一步,但是矛盾化解更近了一步,邻里关系也更近了一步。”法官总结道。

“法治观察团”成员欧文是一位新媒体博主,也是“板凳法庭”里的“当事人”之一,他告诉记者,板凳法庭把很多的纠纷调解放在了居民楼或社区中,既节省了时间成本,又提高了调解效率,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论是调解员还是法官或是专家,都是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结合实际情况合情合理地开展调解,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有效减少了当事人双方的心理压力。”

近年来,上海法治文化节逐渐成为上海城市文化品牌中的独特魅力所在和重要核心标识。人民法庭是法治建设的前沿阵地,更是法治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记者了解到,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展示上海法院人民法庭切实加强诉源治理的生动实践,社会各界人士将受邀组成4支“法治观察团”,在两周时间内先后走进松江法院佘山法庭、宝山法院月浦法庭、浦东法院自贸区法庭和崇明法院陈家镇法庭,通过走访参观、庭审旁听、剧本杀演绎、围坐话法等多种方式,沉浸式感受人民法庭的业务职能、特色亮点及创新探索,多维度体验深入国际化大都市“毛细血管”的“法之魅力”。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陈佳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