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一位老红军,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平凡人”,刘法玉的人生经历当中,充满着太多历史中的机缘巧合。

还好,她结局也是圆满的。

刘法玉的传奇故事

刘法玉晚年一直居住在河南省镇平县黑龙集乡中,单从外表来看,她和村中的其他老太太并没有什么区别,都过着安享晚年的日子。

不过,当后人走近这位老人后,所有人都会被她那段传奇的人生经历所折服。

早年间,生长在旧社会的刘法玉,成为了别人家的童养媳。

江西革命的烈火熊熊燃烧之时,刘法玉渐渐觉醒,她不愿意去走老一辈妇女走过的道路,去当一个只会生孩子、围着灶台转圈的普通农村妇女,她的思想获得巨大进步后,还同样说服了自己的丈夫,在家人的支持下,刘法玉当了一名红军战士。

那会的刘法玉也十分清楚,只有革命成功,广大人民才能翻身做主人,于是她在革命道路上做什么事情都表现得非常积极。

很快,她就被上级领导从洗衣班调入了福建医院,在战争年代,医院也是“战场”,缺医少药是常有的事情,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医护人员们需要经常去山中采药,想尽一切办法救治伤员。

1933年,刘法玉便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

此后,她和战友钟三秀等人一同被分到了彭德怀麾下,在这里她还惊喜地看到了丈夫赖来发,发现他也在这一年参加了红军,如此一来,便是夫妇齐上阵了,刘法玉也对于丈夫大加赞赏。

两人还一同走上了长征之路。

他们头顶上经常遭遇敌人飞机轰炸,背后又总是会出现一些敌人的尾追部队,在彭德怀麾下的红三军团,他们一路和敌人展开激战,刘法玉负责在队伍后面搀扶着伤员,也渐渐落到了队伍的后方。

在她的印象中,那是一段极为珍贵且难忘的岁月。

她在搀扶着伤员向前前进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说着湖南话的红军,对方看到两人行动缓慢,还提醒道:“两个同志,你们要鼓足了劲,不能掉队呀。”

可这位红军干部走近一看,发现刘法玉旁边是一位伤员,于是赶紧搭了把手,用胳膊架住了伤员,鼓励道:“好同志,咬牙坚持下来,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在这段路程中,红军干部还询问了刘法玉作为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很快,他们也跟上了大部队。

从天黑走到拂晓,有一位小战士牵着马从后面追了上来,对这位红军干部说:“彭司令,您步行走了大半夜了,骑着马休息一会吧。”

刘法玉心头惊了一下,原来这位就是彭德怀司令。

有了彭司令的鼓励,刘法玉更是干劲十足。

当红军渡过湘江转到贵州之后,飞机轰炸和尾部追兵同时出现,团长李天佑果断命令部队占领两侧高山,刘法玉当时和伤员们待在一起,行动不便,因此也暂时在半山腰的山洞中休息。

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的时间,部队伤亡也比较大,刘法玉和医疗队的战友们看到这种情况,也顾不得敌人撤退没有,抓紧时间为负伤的战士们救治,那会的刘法玉已经是班长了,要肩负起更大的责任。

忙碌到艳阳高照,一位战友突然冲了过来边哭边喊:“刘班长,赖来发同志牺牲了。”

刘法玉听到这个消息,也赶紧跟着战友跑了过去,看到丈夫已被炸得身首异处,可手指还保持着扣动扳机的姿势。

她仅仅哭了几声,就立马站了起来,因为还有更多的战友等着被抢救,激烈的战争环境下,人总要朝前看。

后来,在战友们的帮助下,刘法玉草草掩埋了丈夫的遗体,就继续踏上了前进的道路。

从乌江到桐梓乃至四渡赤水中刘法玉都参与其中,途中遇到一些拉锯战,部队经常是接连行军几天几夜没有办法休息,那些伤员只能喝河水,吃备用的炒面,而其他战士只能吃生蚕豆。

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大家还开起了玩笑说:“肚子里面有满腔的怒火,才将生蚕豆给焐熟了。”

有的时候遇到突发情况,个头本就不高的刘法玉要背着伤员躲避轰炸机的袭击,那些日子都让她印象极为深刻。

渡过金沙江后,红三军团和兄弟部队在会理会和,此前接连苦战,大批伤员都缺乏医药品,不少伤员的伤口已经化脓。

刘法玉心里非常难受,她开始寻找其他办法。

有空,她就经常去附近的村子里转转,看看老乡家中有没有药品使用,在一所小学的外墙上,还发现了不少石灰粉。

曾有一位老中医对她说过,石灰有吸水止痛消炎的作用,于是她就从墙上铲下来了一些。

当伤员们看到石灰粉后更是疑惑不解,她对大家说:“这也是偏方,我也拿不准,要不我先在胳膊上划一刀,试试灵不灵。”

伤员一听,赶紧拦住了刘法玉,对她说:“刘班长,你就直接给我上石灰吧,反正有药总比没有药强。”

结果,这个方式也果然奏效,长征途中这个方法还被推广过。

部队走到了四川,彭雪枫将刘法玉和钟三秀叫来,交给她们一个重要任务:去武汉和曹医生接头,为红军采购药品。

她们迅速出发赶到汉口火车站,很快就装完了药物,不巧,一小队国民党警察在盘查的过程中发现了装着药品的麻袋,直接走了过来。

曹医生眼看情况不对,连忙举枪就射,让刘法玉和钟三秀趁着火车站大乱突围。

不过,国民党警察数量不断变多,曹医生牺牲,刘法玉和钟三秀也被逮捕。

敌人严刑拷打,要让她们交代事情的经过,可她们俩什么都不愿意说,敌人恼羞成怒,将刘法玉的小拇指砸断,可刘法玉她们还是什么都没有交代。

在被捕6个月后,刘法玉和钟三秀被抓上汽车前往一条山道上,那会她不知道敌人要干什么,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突然,汽车周围枪声大作,交火中,山林中有人大喊:“同志们赶紧下车,赶紧跑!”

就这样,刘法玉和钟三秀两人一同跳下了汽车,双双滚下了山坡。

可在山坡下面,刘法玉却没有找到钟三秀的踪迹,她知道周围有红军游击队,可身上的绳索却让她没办法移动。

天刚刚亮了以后,一位砍柴的老人上山,碰巧发现了刘法玉,赶紧为她解开了绳索。

寻觅部队无果,终成“活着的烈士”

在和钟三秀失散之后,刘法玉就只能在老乡家借宿了几天,也和老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老人非常敬佩她的行为,也主动帮她打听红军游击队的下落,一连几天时间过去了,都没有找到红军。

刘法玉非常着急,觉得这么等下去也不是个事,就想着自己动身寻找。

老乡给她找了一套旧衣服,刘法玉就这么出发了,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才到了四川冕宁,当地的老乡告诉她,红军已经离开半年多时间了。

她又想着往北出发,可这一路上要遇到多少未知,她心里也都没底,由于身上没钱,她只能靠着乞讨为生,从宜昌走到了湖北荆门。

抗日战争爆发后,消息更加闭塞,刘法玉寻找红军的道路也越来越难,数年颠沛流离,让她染上了风寒,只能落脚在湖北老河口。

有一家好心的毛巾厂老板收留了她,并积极为她治疗疾病,她也就留在了毛巾厂打工维持生计。

一直到日本人投降,刘法玉才听说红军在陕北一带。

她依然十分兴奋,赶紧继续出发,怎料刚刚准备出发,解放战争又爆发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各处都设立了哨卡拦截,只要是怀疑的人,他们就能随便抓起来,刘法玉觉得时机还不够成熟,于是便继续等待。

1946年,刘法玉遇到了一位木匠,对方跟别人讲过红军路过他家的故事,这也让刘法玉格外惊喜,于是就缠着木匠,让他带着自己去找红军。

木匠是河南黑龙集人,名叫张金玉,刘法玉就跟着她去了黑龙集,暂时借宿在他家中。

原来,那支部队是李先念的部队,过了河南已经半个多月了,再想要见到红军就更加艰难了。

1948年,刘法玉已经三十多岁了,和部队失散也有十几年了,她和老实憨厚的张金玉产生了感情,两人也结为夫妻,至此,她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

待到河南解放,刘法玉准备说明自己的情况,可那时的她怀有身孕,又想着身上没什么证明材料,干脆就算了。

在河南,她生下了两子一女,孩子们也都在她和丈夫的辛勤劳作下长大成家。

1985年,张金玉去世了,孩子们也都在外面闯荡,刘法玉老人的内心中也多了些孤单的情绪。

她的小儿子也吹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为了第一批富裕起来的能人。

孩子知道母亲在家总是闲着无聊,就花了大价钱在老家安装了一台电视,这下母亲就能缓解一下孤独了。

那会的电视经常播放一些战争剧,刘法玉看到那些讲述革命战争的片子,也总会老泪纵横。

孩子们此前都不了解情况,就询问母亲,这个时候,刘法玉才讲述了自己当年的经历。

这下,孩子们都惊呆了,他们从来没想过,一点点将他们子女几个拉扯大的母亲,竟然有一段如此曲折的故事。

于是,他们就合计着将母亲送回江西老家去看看,说不定还能遇到几位老战友。

1986年,刘法玉在小儿子的陪同下坐上了火车,此时的她已经有73岁了。

江西省兴国县民政局的同志们都非常意外,他们也同样很惊喜。

工作人员带着刘法玉和家人去了兴国县烈士陵园扫墓,在这里,刘法玉还看到了赖来发的烈士墓碑。

可往旁边一看,隔壁的墓碑竟然是她自己的,上面写着:红军烈士刘法玉永垂不朽。

民政局的同志们也有点不好意思地告诉刘法玉老人:“当时红军在陕北会师的时候,战友们认定音讯全无的刘法玉已经为革命牺牲了,因此这里才立了这一块墓碑。”

刘法玉听完这些故事后,滚烫的热泪也滑落了下来。

她此前一直没有回家乡,也是觉得家里的亲人都因为战争失散了,这次回来,她发现5个兄妹都在战乱中幸存,而且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兄弟姐妹们的家庭愈发壮大,现在已经有了七十多口人。

她的亲哥哥和亲弟弟还都是国家干部,在询问战友的下落时,她还惊讶的发现,当年和她一同跳下车的钟三秀也活了下来。

原来,钟三秀也在四处寻找红军,同样没有结果,最终在河南唐河县定居了下来,在全国解放后,钟三秀就回到了家乡,成为了一名工人。

这下,刘法玉的名字一下被大家知道了,她在河南的第二故乡政府也更是惊叹不已,想不到这里还养育了一位女英雄。

1987年,钟三秀来到了黑龙集探望这位老战友,这是她们跳车后的首次重逢,长谈了两天的时间才依依惜别。

1997年,刘法玉再度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所到之处都会受到隆重的欢迎。

这位“活着的烈士”这样对大家说:“为了革命的成功,牺牲了这么多同志,我能活到现在,又赶上了好光景,也该要知足了。”

她的故事是一个传奇,晚年的她也习惯了农家小院,过着颐养天年的生活,她的孩子们也都非常孝顺,她也觉得自己非常幸福。

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时隔多年被品读起来,依旧让人感觉无比惊叹,好在,刘法玉老人选择在晚年将这些故事说了出来,才没有造成太多的遗憾。

参考

红军“活烈士”刘法玉传奇 野村; 蒙生 世纪桥

红军第三军团 中国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