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影迷,能在中国的银幕上看到岩井俊二的作品,已经是令人感动的安排,无论是《情书》中白茫茫的雪地和动人心魄的爱情,还是这部让人津津乐道的《你好,之华》。 很多人会拿《你好,之华》和《情书》做比较,如果非要做比较的话,只能说岁月在岩井俊二的身上,留下了很多悲伤的影子,这些悲伤让他意识到爱情、亲情、友情都不是单纯的。 很多人会用“温暖”来形容《你好,之华》这个故事,然而,它从来不是温暖的,而是彻头彻尾的快乐的绝望。即使电影用了很多小细节掩盖这种绝望,却依旧让这种悲伤满溢了出来。

整部电影从通信这个角度出发的,几封书信引出了几个人的纠葛,让人痛彻心扉。 对于袁之华来说,信是逃避现实的希望,对于尹川,信是弥补遗憾的自欺欺人,对于袁睦睦来说,信是寻找母亲死亡真相的钥匙。

信里面有袁睦睦寻找尹川,有尹川寻找之南,有之南的无限寄托,还有之华的一声叹息,看似充满戏剧性的书信传递,最后却落在一封遗书上,而那遗书里却只写了一段看似毫无意义的话,而这毫无意义的话,也许才是人生的真相。 生前的之华想起很多年前的自己,在礼堂里坐的那段演讲,是她喜欢的男孩给他写的演讲稿,这大概就是她要的人生的全部了。 电影把这种绝望隐藏得极好,之南的死被当作一种符号。最后那封信出现的时候,其实才是影片最绝望又最温暖的时刻。一个人的离去就是重生,该找她的人终于重新找到她了,她大概会永远活在尹川的心里。

2、尹川是个可怜的人,除了之南,他一无所有 对于尹川来说,他大概是整部电影里第二可怜的人,他的人生里只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叫之南,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他从南到北参加那场毫无意义的同学会,只是为了看那个人一面,整个人生其实都是一场错误。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你自以为是主角,才发现原来只是配角,当他面对张超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无论自以为对之南有多重要,而在对方的世界里依然只是配角。他以为自己写下这个故事就可以忘记,却发现这个故事成为了自己人生的墓志铭。

张超,其实是另一个可怜的人,他的人生并没有目标,活得很随性。随性对自己来说是种恩赐,对别人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4、袁之华至始至终都只是一个旁观者 其实,整部电影最可怜的人是之华,在这场纠葛了很多人的过往当中,她就只是一个旁观者而已。 她从来都不是主角,姐姐并不爱她,父母也不爱他,父母只爱姐姐。姐姐去世后,之华对于姐姐的孩子百般讨好,却永远都被当作旁观者,就连重返故土的尹川也只把她当作一个故事的旁观者,礼貌又客气,她抗争过好努力过,但仍旧一无所获。 之华最后才明白,原来正如自己的婆婆一样,其实你只要知道生活的真谛,就是睁一只眼闭只眼,按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和解,就没有过不下去的人生。人生就是不断和自己旁观的故事告别,即使他曾经痛彻心扉,曾经难以忘怀。

影片第一个让人触动情景,是之华在听到那段旁白的一个回眸,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可能原来早已经被姐姐吞噬了,包括现在的生活也是如此。 这也许是整部电影里最有生机的部分,学会放下,无论何时都不晚,这大概是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个主要原因。 影片给青春和遗憾的定位都很模糊,青春里没有遗憾,在青春里他们在一起了也有了好结果,但不一定所有好结果都能走到最后,就像最后所有的故事也都不会有一个戏剧性的收尾。 这是一部几乎没有什么缺点的电影,它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天回忆自己的一生,发现了难以弥补的遗憾,要么选择离开,要么勇敢的走下去,但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需要无比的勇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