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纷繁复杂的三国时代,一场历史的巨变或许仅仅取决于一个决断。假若刘备放弃荆州,将其归还东吴,将焦点聚集在北方,豪情壮志驰骋于北伐之路,那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这个假设引发了无尽的思考,如同探寻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性。
       在这个设想中,究竟能否达成一统天下的霸业?这不仅是一场对历史背后潜在玄机的思辨,更是一段纷繁纠葛中的峥嵘岁月,一个或许改变乱世格局的奇异谋略。跟随我们一同踏上这段虚实交融的历史之旅,揭开“荆州归还东吴,北伐一统天下”的可能面纱。


       一、刘备占领荆州,获得立足之地
       公元208年,刘表病逝,荆州陷入内乱。此时,曹操乘机南下,意欲吞并荆州。面临外敌入侵,刘琮请刘备入主荆州。经过与曹军的激战,刘备终于在红坡之役中大胜,击退曹军,占领襄阳,稳定了荆州的军政局势。
       对当时身无长物的刘备来说,获得荆州无疑解燃眉之急,也提供了立足之地。荆州不仅地处要冲,控制长江中游,形成对东吴的战略制衡,而且还拥有沃野千里、人口众多的地方优势。它既是农业大省,又处交通要道,经济极为繁荣。历史上曾有“足食十年”的记载。没有了荆州,刘备就失去了后方稳定的经济基础。面对强大的曹操集团,能否立足存在就成问题,更无从谈起北伐中原。
       所以,获得荆州,刘备权倾一时,人望旺盛。这为日后在汉中击败曹军积蓄了实力。同时,刘备也深知荆州的重要性。为了巩固荆襄的防线,他委派关羽镇守,防备可能的东吴偷袭。事实证明,没有荆州这块立足之地,刘备前景参差万分。


       二、北伐关中,五千年仅韩信成功
       刘备若选择归还荆州,等于放弃了这块立足之地。那么他只能退回川蜀一隅。而从西蜀出兵关中,历史上仅有一例成功先例,那就是西汉末年韩信收复三秦的战例。
       之所以罕见胜利,地理环境是重要因素。蜀地多山大川,西部高原,东西走向的溪流切割地形,交通不便。这对军事行动、粮草运输极为不利。反观关中肥沃平原连绵,还处北方政治经济的枢纽,易守难攻,曹操将其作为统一北方的基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刘备若放弃荆州,只能退守巴蜀,想要由此北伐关中,胜算微乎其微。没有荆州这个立足点,从蜀中突围几乎难以想象。即使是汉朝末年民变的农民军,也多从荆州北上,足见其重要性。
       刘备若认清这一点,就绝不会轻易放弃荆州。他也清楚,归还给东吴之后,自己在其面前不过薄弱的一方,遭到欺凌也在所难免。所以刘备决心固守荆州,这实际上也是当时形势下的最佳选择。


       三、孙权的算计,为自己未来着想
       即使刘备执意北上,东吴的孙权未必会袖手旁观。因为,归还荆州是否就能避免孙刘矛盾升级,也是个未知数。
       孙权在位期间,一直在谋划二分天下、北固南取的战略。面对强大的曹操,他也想方设法减弱对方实力。如果任由刘备坐大,对孙权也将是一个巨大威胁。为了自保,采取先发制人,削弱刘备势力也是可能的。
       熟读兵法谋略的孙权清楚,让刘备北上后两败俱伤,再坐收渔翁之利,是再合适不过的策略。所以,就算刘备放弃荆州北伐,孙权也未必会袖手旁观。过来利用刘备牵制曹操后,必然也会设法除掉这个心腹之患。这种算计,也难怪刘备和关羽没有防备。
       所以,刘备北伐的结果,很可能也重演关羽兵败身死的悲剧。对当时处境艰难的刘备而言,这无疑是断送性命、葬送大业的重大风险。


       四、关键时刻选择归乡,错失良机
       即使刘备固守荆州,以北伐中原为目标,前路也必然风险重重。值得思考的是,当年刘备在定军山击败曹军之后,为何选择回师蜀中,放弃在汉中的战机呢?
       其实,定军山一役,曹操精锐主力被击溃,此时若刘备能紧追击退,占领汉中,进而威胁长安,举战略态势将发生逆转,说不定能让形势主动回避的曹操望风而退,进而夺取关中。
       可是,刘备并未这么做,这也许和当时刚占领荆襄形势尚未稳固,后方还有许多反抗势力的缘故。但不可否认,这无疑是一个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千载难逢良机。如果刘备当时抓住,占据战果,大有可为。甚至可能一举扭转的局面,让曹操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千载难逢。
       这一关键选择的失误,也成就了日后蜀汉只能干预天命,勉力苟延残喘的局面。终究是一场可惜。


       五、关羽兵败荆州沦陷,刘备北伐大业从此残喘
       而在前线作战的关羽,也经历了从无敌将军至兵败覆没的急转直下。
       荆州之地,关羽守备多年。他与吕蒙李典等人配合默契,击退东吴的多次进犯。甚至一度破曹仁于襄阳,声势大振,令曹操都深感忌惮,担心其进一步坐大。这些胜利无疑让关羽骄傲自大,没有防备东吴趁虚偷袭的可能性。
       其实,当时正面攻打襄阳的关羽大军如果获得及时支援,很可能攻下要地,歼灭曹军一路主力。这将让北伐大业直指黄河,关中震动。结局也将大不相同。
       可惜的是,汉水以西的刘备却突然决定撤军回蜀。没有了这支援军,孤立无援的关羽也难以支撑太久。在东西两面夹击下,大势已去。这直接断送了刘备北伐希望。至此,刘备北伐中原、统一大业的可能也变得渺茫起来。


       六、夷陵惨败和国力衰竭,刘备大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荆州的丢失,已经让刘备北伐的希望变得渺茫。但更致命的是,刘备为报关羽被俘之仇,愤而发动夷陵战役。
       这场恶战以蜀军的全线溃败而告终。赵云率先阵亡,接连损失猛将黄忠等,国力也随之衰竭。此时的蜀汉已经只能干预天命,愈加走向衰亡。刘备不但没有为关羽报仇,反而亲手断送了自己北伐的可能。可谓自断生路。
       为了发动这场报仇战,国库虚耗、军心涣散也是必然结果。夷陵一战的惨败不啻毁灭性打击。可以说,蜀国从此只能勉力苟延,刘备北伐统一中原的最后一次机会也就这样葬送。种种迹象表明,大业已经难产,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七、生命的意义:尽人事,听天命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难免会遭遇种种挫折。有些事业半途而废,有些梦想也碎成泡影。面对失去,我们该如何继续前行?
       或许诸葛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明知国家处境艰难,依然率领百万大军北伐,哪怕是续命之举。因为他不愿留下遗憾,坚信人要尽全力去努力,才无憾今生。
       在有生的瞬间,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活得有意义。面对无可预测的人生,我们唯有尽人事,听天命。时来运转,谁又能掌握乾坤?所以我们不能轻言放弃任何事情,而要像诸葛亮那样,做到戮力以赴、竭尽全力。


       结语
       刘备获得然后放弃荆州的选择,成就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同时也间接断送了蜀汉北伐中原、统一大业的可能。当然,这其中也有许多无奈之举。可惜天意弄人,机运不济,最终只能叹息。但面对失败,刘备北伐的精神依然可嘉,值得後人学习。
       人生如局棋,成功失败皆在天命。我们都希望那一次北伐,那一次反击能成功,刘备能如愿以偿。但历史无情,只能任其滑落指缝。留在心中,也只有一句话:尽人事,听天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