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商务部认定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中国刀剪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张小泉(301055.SH)上市之初风光无两。2022年的夏天,一场“拍蒜断刀”的品牌危机发酵后,张小泉的口碑与业绩双双崩塌,“刀剪第一股”的光环黯然失色。

经营每况愈下之际,围绕张小泉的负面也接踵而至。日前,因借款合同纠纷,张小泉两名实控人被列为被执行人。多重利空下,张小泉的原始股东坐不住了,抛减持计划欲开溜。

机构股东、原始股东轮番减持

根据5月15日张小泉公告,持有公司股份469.17万股(占剔除本公司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数量后总股本比例3.1%)的股东金燕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117.2925万股(占剔除本公司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数量后总股本比例的0.77%),自公告披露之日起三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进行。减持价格根据减持时的二级市场价格及交易方式确定,且不低于经除权除息等因素调整后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

据了解,金燕是张小泉的原始股东,其最早于2011年开始持有张小泉股份。对于金燕减持的原因,张小泉公告称“股东自身资金需求”。

证券之星注意到,今年年初,金燕就曾抛出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公司总股本0.75%的股份。不过,减持届满后,金燕未实施减持计划。如今,再次启动减持计划。

作为金燕的一致行动人,万志美去年年初完成了既定套现计划。2022年12月21日-2023年1月5日,万志美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以15.61元/股的均价减持了115.83万股。万志美也是张小泉的原始股东,同时也是金燕的母亲。

除了原始股东减持外,机构投资者也在出走。

截至2023年底,国金量化多因子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增持28.13万股,以持有111.41万股位列张小泉第4大流通股股东;瑞士银行增持4.47万股,以持有68.99万股位列第7大流通股股东。新进入的机构投资者还包括持有75.42万股的国金量化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位列第6大流通股股东;持有57.02万股的金元顺安优质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位列第10大流通股股东。

到2024年一季度末,国金量化多因子基金、瑞士银行、国金量化精选基金、金元顺安优质基金全部减持,退出了张小泉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

最直观的反映,上市之初,张小泉的股价一度达到38.66元/股。5月16日,收盘价为13.55元/股,区间跌幅超过60%。这背后,没有高增业绩做支撑。

崩塌的口碑与停滞的业绩

张小泉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生活五金用品制造企业,该品牌最早创建于1628年,是国家商务部认定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2021年9月6日,张小泉登陆创业板,成为了中国刀剪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张小泉的上市,曾被寄予能借力资本焕发第二春的厚望。但从张小泉上市之后的表现看,“刀剪第一股”的光环已黯然失色。

上市首年,张小泉营收、归母净利润尚且保持增势。2022年开始,张小泉的经营业绩已经显露疲态。当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8.27亿元,同比增长8.75%;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4150.75万元、3536.15万元,分别同比下降47.28%、52.38%。

2023年,张小泉实现营业收入8.11亿元,同比下降1.82%;归母净利润2511.83万元,同比下降39.48%;扣非后净利润为2026.66万元,同比下降42.69%。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的下降幅度均远高于营业收入降幅。

张小泉业绩变脸背后,与“拍蒜断刀”的风波不无关系。2022年7月,有消费者爆料,使用张小泉的刀具拍蒜,蒜没拍好,刀却断了。随后,张小泉方面回应,消费者使用方法不对,且公司生产的刀具有的不能拍蒜。由此,引发了张小泉的一场舆论危机。

张小泉也坦言,舆论危机对公司品牌产生了一定影响。在2023年年报中,张小泉表示,2023 年,国内宏观经济整体呈现弱复苏态势,消费增长不及预期,尤其二、三季度增长乏力。在此宏观背景下,同时受到上一年度品牌舆情事件余波扰动影响,公司前三季度整体业绩较上年同期下滑明显。公司积极调整经营部署,强化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随着第四季度消费市场有所回暖,公司业绩逐步回升。

今年一季度,张小泉实现营业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11.38%;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766.22万元、686.64万元,同比下降9.58%、11.46%。

证券之星发现,上市之后,张小泉的销售费用持续增长。2021-2023年,张小泉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17亿元、1.46亿元、1.48亿元。

可见,重视营销的张小泉,“营销”的转化率并不高,甚至还造成销售成本大幅增长而“吞噬”利润的问题。

大股东质押率近100%

张小泉的经营业绩不断下滑,其大股东的财务压力也骤增。

张小泉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其控股股东为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杭州嵘泉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实际控制人张新程持有臻泉投资45.75%的合伙份额,张木兰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直系亲属。

年报显示,张小泉实际控制人为张国标、张樟生、张新程,张樟生担任张小泉董事长,张新程担任董事。据相关报道,张国标和张樟生为兄弟关系,张国标和张新程为父子关系。

近期,张小泉两实控人被负面缠身。5月10日晚间,张小泉发布公告,公司于近日获悉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国标、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张樟生因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被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同时张国标、张樟生被出具了《限制消费令》。

该公告称,2023年7月12日,网营物联(杨凌)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营物联杨凌公司”)因项目建设需要与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杨凌示范区支行(以下简称“长安银行杨凌支行”)签订固定资产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3亿元。网营物联杨凌公司以其土地及在建工程提供抵押担保,杭州网营物联控股集团有限公 司(以下简称“网营物联控股集团”)以其所持有的网营物联杨凌公司100%股权提供质押担保,同时富春控股集团、网营物联控股集团、张国标、张樟生等各方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2024年5月8日,因网营物联杨凌公司未及时偿付本息,长安银行杨凌支行向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并立案,富春控股集团、网营物联控股集团、网营物联杨凌公司、张国标、张樟生等各方被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为2.98亿元;同时,张国标、张樟生等人被出具了《限制消费令》。

两名实控人被“限高”,是否会对张小泉产生影响?

张小泉回应称,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一切正常。相关公司已对该笔债务提供足值抵押、质押物,并正在积极和债权方沟通和解方案。

证券之星注意到,张小泉集团所持有的张小泉股份尚处于锁定期,其所持有公司的99.9%的股份已被质押。如实际控制人不能妥善解决债务纠纷、资信情况进一步恶化或引发其他诉讼,将可能导致张小泉集团持有的张小泉股票被强制执行或冻结,公司可能面临控制权不稳定或变更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经营每况愈下,但张小泉依然坚持大手笔分红。2021-2023年,张小泉现金分红分别为7800万元、3900万元、2271万元。按照持股比例测算,近半数分红款落入实控人腰包。但与大股东面临的资金压力相比,豪气分红恐只是杯水车薪。

据悉,张小泉将于2024年5月20日召开股东大会进行换届选举,而张樟生未被提名为下一届董事候选人,换届后,其将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职务。(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刘凤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