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可能是当今人们最熟悉的四本古典小说了。不管是四大名著中的哪一本,写作水准都是十分高超绝妙的,直到今天,这四本古典小说的魅力依然不减。

不过,也有人好奇,为什么偏偏这四本是四大名著呢?难道明清众多小说之中,就再挑不出一两个可以与四大名著比肩的小说吗?

六大名著

其实四大名著的确不是一个固有的称谓,这四大名著真正确立自己的地位是在建国之后,而且当时一度流传的说法不是四大名著,而是六大名著。

被不幸剔除出去的两本小说其实现今的知名度也并不低,一本是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一本是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

如果把这两本名著加进去的话,六大名著正好是明代三本,清代三本,倒也平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六大名著”和“四大名著”都不是官方的说法,而是民间的约定俗成,最后是四大名著的组合压倒了六大名著,形成了如今的格局。

建国初期,能够有经济条件和知识水平读这些书的人并不多,所以建国之后由国家组织对这些古典小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印刷,很多人虽然天天听三国、水浒的故事,但真正摸到原著还是破天荒头一回。

在这次大规模书籍印刷之中,四大名著是第一批投入市场的,而另外两本名著被放在了第二批,形成了时间差,众人第一次批量阅读,见到的是四大名著,于是六大之说便渐渐消沉。

另外,这两本书还有一些本身所造成的原因,导致最后没有被放在其中。现有的四大名著都是走的长篇叙事风格,虽然人物繁多,但主线始终汇聚在几个主角身上,故事非常宏大,而且题材各异,水浒传通过歌颂农民起义揭露社会现实,三国演义是历史文学再创作,百年历史娓娓道来,西游记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古典文学,红楼梦更是古典小说的巅峰,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相比之下,《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无论是成就还是定位都与这四本有一定差距,在传播量上更是低于四大名著,这也是六大名著无法流行的原因之一。不过,无论是否被放进四大名著之列,这两本小说都值得一读。

官场昏暗

《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一个写人,一个写鬼,不过主题有一个共同点,对现实社会进行讽刺,两本书的作者都生活在清朝,一个思想禁锢相当严重的时期,但也正是强烈的压迫,为文人们催生出了灵感。

先说《儒林外史》,这本书中最为人熟知的一个故事是“范进中举”,仅凭这一个故事就能过充分看出八股取士对人的毒害之深。《儒林外史》的明线就是描写无数举子在科举所带来的功名利禄之前,丑态尽出,乃至人性扭曲。

但是写这一切的本质乃是为了批判背后腐朽不堪的官场和社会。在《儒林外史》之中,腐朽的制度成为了害人的泥潭,每个人都被这个疯狂的时代塑造成了一个怪物。

这是中国讽刺小说的巅峰,作者运用辛辣的描写直指当时的社会不公,人们被四书五经的链条缠得喘不过气,文人举子看似满腹经纶,其实根本就是有名无实的精神荒漠。

就像那中了举的范进一样,这样一个人如何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呢?可是他偏偏就通过一次成功的考试把自己送进了统治阶层。

可是这一切是范进的错误吗?并不是,范进只是社会机器之下一个可悲的小人物,或者说所有的角色都是无辜之人,然而当时的社会制度决定了社会上遍布着无数的范进,这些人在上层继续顽固地守卫着这种制度,从受害者变成了无情的加害者,于是整个书中的世界都透着一种荒唐而无奈的格调。

在《儒林外史》之中,所有社会上流人士都暴露出了自己不堪的一面。头戴乌纱的官老爷最大的爱好是敛财和结党。文采风流的书生其实只是满嘴空话的草包,他们不能算作鲜活的人,因为他们的灵魂已经深深陷在种种因素造就的黑暗之中,继而连自己都变成了造成社会黑暗的一份子。

这本著作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未直接批判,只是以冷眼旁观的角度讲出了无数个故事,这些故事不过都是市井之中的寻常所见,也许平时并不会被人注意到,只是当作者忽然把这些现实化作文字,让其中的种种情由暴露在众人之间,我们才会感到黑暗和压抑扑面而来,所谓讽刺艺术,正当如此。

社会现实

《聊斋志异》的知名度比《儒林外史》更高,因为《聊斋志异》属于志怪小说,很多故事脱胎于民间传说,而且描写的题材更为广泛,所以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更加深刻,即便没有看过聊斋原文,小倩、婴宁等鬼怪角色我们也能够脱口而出。

后人根据题材把聊斋的故事简单分了三大类,第一种描写的是爱情,比如人们熟知的《倩女幽魂》就属于此类,这些故事中的女主角一般都是狐妖、鬼魅,但是并不可怕,作者赋予了这些女鬼非常美好的特质,以及追求爱情的勇气。

对于今天的女性,追求爱情已经属于寻常,可几百年前,作者唯有借这些非人之物才能够渲染爱情的美好。

第二种题材和《儒林外史》相似,都是批判当时腐朽的科举制度。蒲松龄和吴敬梓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见证者,他们的才华可以写出传世名篇,却偏偏应付不了八股,而他们的这份写小说的才华在当时却并不被人重视。

几百年后的精神财富当年被视为不务正业,足可见证当时人们精神世界的匮乏。而聊斋中的许多书生也大都可悲可叹,虽然是人,却尚且不及鬼怪重情重义。

第三种题材则是讽刺统治阶级,最著名的一篇是《促织》,虽然里面有小儿化为蟋蟀的志怪情节,最后看起来虽是大团圆收场,可本质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皇帝喜欢斗蟋蟀,民间便要倾家荡产去帮助皇帝找蟋蟀,乃至于为了一只蟋蟀险些家破人亡。这样的故事听起来如此的没有道理,可是在封建时代,这样的故事却从来都是真实存在的。百姓不知为何自己被坑害成这样,皇宫里的当权者更不会反思。

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在《聊斋志异》这里迎来了最后的辉煌,此后再也没有可以和聊斋志异比肩的短篇小说,那个年代不会有第二个超越时代的蒲松龄,人类超凡的想象力和文采也正如作者们悲叹的一样逐渐消亡。

四大名著也好,六大名著也罢,它们虽然在不同的年份写就,但是他们的魅力是永恒的,几百年之后,人们依然对其中的故事津津乐道,很难想象,在封建时代,在思想压抑的时代,这些作家是如何做到这般优秀的,他们的文学创作对于后人而言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这些名著而言,它们的价值胜过黄金,甚至他们所传达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现代人的思维,我们对于它们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他们是一座高山,我们在攀登也在仰望。每一本书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高低之分,我们的民族文化就在这些文字之中得以体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