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后期,一些实力雄厚,极富野心的诸侯国不断向周边小国蚕食,逐渐形成“春秋五霸”鼎足而立的局面。

其中,雄踞北方中原地带的老牌诸侯晋国与拥有广袤南方国土的楚国之间逐渐产生嫌隙,此时的晋国,正是大名鼎鼎的重耳当政时期,明君盛世,兵强马壮,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日,重耳突然接到宋国求救乞求,称楚国正率大军要灭掉这个蕞尔小国。重耳因与宋公向来友好,友邦有难,不得不帮。于是,一边帮忙向楚国求情,一边又让宋国游说秦、齐,试图以两国之威慑促使楚国罢兵。

然而,楚国方面却以让晋国止伐曹、卫为由,继续对宋展开进攻,将战火引到晋国边界,由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晋楚两国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

感念旧谊,退避三舍 此前,晋国内部的一场纷乱让重耳不得不仓皇出逃,免遭杀身之祸。 一路颠簸,风尘仆仆,到了楚国。时任国君的楚成王热情款待了这位被誉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风云人物。

酒酣耳热,寒暄应酬之际,重耳十分感念楚成王对自己这个“亡命之徒”的款待,并信誓旦旦地表示,若有朝一日,有幸归国,假若晋楚之间不得不在战场上兵戎相见,那么晋军一定后撤九十里,以此来感激楚王的恩德。

没想到,此话会一语成谶。原本,楚成王听到晋国援救宋国的消息后,是极力反对对晋国出兵的,因为他知道重耳是非常之人,一个能忍辱负重十九年,最终奇迹般复国,并且还能让其国在他的管理下日渐强大,这样的人有多可怕,不言而喻。

然而,楚将子玉却无视楚王的忠告,执意与晋国交兵,楚成王面露愠色,很不高兴,但为了不打消子玉的积极性,还是同意拨一部分军队由子玉率领,去与晋军展开激战。 子玉率大军于群山险峻中扎下营帐,与晋军在城濮展开对峙。重耳果真遵照当时与楚成王的约定,将军队后撤九十里,但刚愎自用的子玉却派大夫斗勃来到晋军帐下叫阵。

对方气势十分嚣张,特别叮嘱晋军观看他们的战车,以彰显其装备齐整,战力惊人。 但晋军方面对于敌人的叫嚣,却相当理智冷静,只是谦逊地表示,按照当日我们君主与楚王的约定,我军已经后退九十里,如若楚军一再咄咄逼人,那么便只有战场上一较高下了。

纵观城濮之战前期,晋军始终做到有礼有节,退避三舍,这一招是非常高明的,一方面,信守当年承诺,表明谦逊态度,在道义上取得上风,若对方恍然开悟,偃旗息鼓,自然皆大欢喜。另一方面,若对方一意孤行,坚持开战,此示弱之举也可以起到迷惑对方,诱敌深入的奇效。

步步为营,各个击破 果然,楚将子玉求战心切,仍是选择了与晋军展开交战。于是,公元前634年四月六日,双方列阵城濮,狂傲的子玉放下大话:“从此天下就没有晋国了!”

双方阵容惊人相似,都分为左、中、右三军,两军相交时,首先晋军将领胥臣令部下将战马全部着以虎皮,威风凛凛,浩浩荡荡地直冲楚军右翼的陈、蔡军团,这突如其来的一击,让陈蔡之军猝不及防,纷纷溃散。

紧接着,面对楚将子玉的恼羞成怒,加强了对晋中、右二路大军的攻势,晋右翼上军佯装溃败,纷纷撤退,实际上是诱敌深入。果然,子玉瞧着晋军全面撤退,以为晋军怯弱,于是继续让左军对晋军穷追不舍,哪知,晋将先轸所率中军如从天而降,将队伍冗长的楚军拦腰截断,楚左军全线溃败。

见左右二军皆纷纷溃散,先前气焰嚣张的子玉不禁像扎破的气球泄了气,他立即下令中军停止进攻,以保存有生力量。 得胜的晋军休整三日后,兴高采烈地班师回朝。

精妙战术,纵横捭阖 回过头来,纵观城濮之战整个过程,无论是战术运用,还是战略定位,亦或是细节把握,排兵布阵,无不充满孙子、孙膑的兵法智慧,简直妙不可言。

战前,身为晋国国君的重耳就以战略家的眼光,深谋远虑,做了大量的外交工作。对于蕞尔小邦宋国的求救,重耳认真对待,这之中一半体现了重耳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另一方面也证明了重耳具有“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怀。

利用宋国作为媒介,重耳巧妙而无形地让晋国拉近了与秦、齐这一东一西两大强国之间的关系,让自己南下征伐曹、卫无后顾之忧,这在战略上与战国时秦相张仪提出的“远交近攻”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重耳顾念当初落难时,楚成王对自己的友好款待,始终不忘当年承诺,乃至在两国兵戎相见之时,仍主动选择“退避三舍”,在道义上拔得头筹,所谓义师必胜,有了一个合理抗击的理由,无论士气还是耐力都会高出不义之师一大截。

因此,当重耳让晋军主动而谦逊地选择避让时,楚将子玉仍然倔强地出动大军,继续执着地与晋军交战,并且狭隘地以为晋军选择避让乃是因为畏惧,在这样错误的判断认知下,必然会产生狂傲的心理,将理性思维抛诸脑后,殊不知,骄兵必败,如此盲目行事,造成惨败的结果就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了。

重耳指挥的这次城濮之战,将孙子、孙膑等兵法名家的精髓巧妙运用其中。晋国的每一步胜利,都充分发挥了将帅的主观能动性,适应了客观规律。 战争是敌我双方力量的比拼,但力量在战场中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时刻变化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都对战争的成败,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结语 经此一役,晋国一战而霸。除了前面所述战略战术的正确运用外,还与重耳将治国放在自身实力特别是“软实力”的发展上息息相关。

重耳继位以来不仅重视国家的经济、军事发展,而且还特别注重教导人民知义、知信、知礼。在军事、经济、文化上都做好了称霸的准备。不夸张的说,城濮之战后,晋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一大截。

再者由于晋国北面有狄人出没,西面与古老的秦国相邻,南面又紧靠拥有许多未被开化的荆楚之蛮,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它背负让中华文明传播扩散,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大使命!

晋国的崛起与强大,无疑对华夏文明的延续与发展,以及让这份“文化认同”传承千年,经久不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证明了华夏文明的感染力、渗透力、影响力的无比广博,因此,晋国的胜利,其实就是中华文化的胜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