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单月充值2000万,月量产高达60部!一大波微短剧袭来,正在代替土味段子。疯狂收割女性用户!
       最近年轻人下班之后的颅内高潮,都由微短剧承包了。
       两个小时就能讲完一本小说的内容、节奏飞快但上头、各种观众耳熟能详的小说梗……
       微短剧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一边让观众大喊“好土”,一边猝不及防地问“下集什么时候更新?”
       看微短剧,不需要“带脑子”
       爽剧之爽,让人怒充九块九!
       微短剧正式进入
       “把爽文小说拍出来”
       的时代。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喜事千金》、《重启我的人生》……多部爆款微短剧走红。


       其中《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更是收获一波出圈热度。透过这部剧,还贡献了一个热搜“一对夫妇做短剧每月进账4亿多”。
       各种小说爽点在微短剧中以极快的节奏出现,一个接一个的爽点,让人直呼上头。
       每一个梗都让观众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职场逆袭之他是霸总、打脸绿茶婊、重生八零之我是后妈、皇后娘娘摆摊……
       这些短剧在平台上不仅收获了超高的关注量,还
       促成了一大波千万博主的诞生
       。
       姜十七、丁公子、彦儿等剧情博主,在短时期内涨粉百万。


       点众科技,听花岛等公司单月收入超2000万,一个月收入稳定在4~5个亿之间。
       观众对于微短剧有着超强的付费意愿,此前爱优腾已经将工作的消费接受度拔高,现在再从
       动辄二三十的会员费中回落到九块九
       ,还是很容易接受的,而且这批用户对于网文付费已经很熟悉了。
       这仰赖于要求越来越高的观众们。
       相比起以往的土味小段子,现在的微短剧做到了“看似土,却土的清新脱俗”。
       各种场景已经不同于普通的小段子,投入成本更大,在各个方面给观众呈现出了较好的观感。


       微短剧团队也开始密切关注豆瓣评分,“精品化”成为了微短剧的一个趋势。
       现在的微短剧制作颇有以往电视剧的架势了,无论是场景、服化道,还是对演员演技的要求都比以往提高不少。
       头部微短剧的制作费用可达到上百万,一些微短剧的服装甚至已经用上了高定。
       在演员的选择上,
       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只选用一些草根演员
       ,一些专业且知名度高的演员,如杨蓉、刘芸等人也在尝试微短剧拍摄,给微短剧带了不一样的质感。


       质量高、梗让人容易接受、爽文加成,这些元素的提升让观众有了一种“今时不同往日”的感觉,一看便沦陷。
       微短剧通过高频次的“梗”,把观众的情绪一直调动在一个亢奋的状态,于是观众就会感受到“出不去了”。
       微短剧走的是爆款网文风,各个IP已经经过一轮的市场筛选,观众已经接受这些内容。
       有网友称:“上班累的发懵,下班之后就喜欢看这些不需要太动脑子的剧,它能让我放松。”
       这表明
       微短剧相比起传统剧集更能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
       。
       但是由于短剧的时长限制,微短剧并不能像传统的剧集一样给观众带来更深层次的价值传递。
       网文改编狂魔,“从此小说有了画面”
       微短剧,小说那味儿十足。
       目前各大平台上的微短剧都主要改编自小说。
       最常见的就是“霸总梗”,华丽的场景、富有冲击力的俊男美女、再加上一些新的反转应用,例如从保姆视角看霸总等。


       让很多用户觉得有趣。
       可以说微短剧庞大的消费量背后,少不了网文时代的印记。
       不仅是低价的付费,还有各种标签化的符号,狗血、霸总、重生、种田……这让许多资深的网文读者都感到一股莫名的熟悉亲切感。
       高度标签化
       的微短剧能更快速地让观众定位他们想看的类型,微短剧就像是一本“会动的小说”。
       这代表从前网文的粉丝基础被引到微短剧赛道上。但令人惊喜的是,也有一些中老年人成为了微短剧新一波拥趸。
       “老年人花6000元看短剧”一度成为热搜,这相当于微短剧的受众市场进一步扩大到中老年群体。


       微短剧依靠网文站稳了脚跟,但目前市场上不乏其他新颖的短剧题材。
       例如诠释东南亚娘惹文化的《天涯小娘惹》、京剧题材融合流行音乐的《我是名角儿》……这些题材都让人眼前一亮。


       但是追溯回微短剧刚刚爆火的时候,大家意外的看到一个消失许久的人物回归了。那就是咪蒙。
       提到咪蒙也许有人不太熟悉,但当年那篇有关《寒门状元》的文章想必不少人还是印象很深。
       很多人评价咪蒙时总会把她称呼为“情绪大师”,咪蒙懂得如何最大程度的调动用户的想法。
       在经历被封杀的风波之后,咪蒙这次作为听花岛的创始人低调回归,进军微短剧,也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龙年大吉》、《我在八零当后妈》就是听花岛出品。
       尽管这些短剧成绩不错,但面临的质疑同样不小。
       融梗、脱离实际、低俗等等标签都是对微短剧质疑声的主流观点。
       诸如草根逆袭、豪门秘史等点被无逻辑的融合,只要求符合爆点、爽点的逻辑,这不利于大众娱乐的正常导向。
       长期以往整个娱乐行业就有可能陷入不可逆转的碎片化,观众越来越看不得“长视频”,只能追求亢奋的短视频。
       同时微短剧的“乱收费”问题也明显,比如自动充值不提醒、费用层层叠加等问题。
       头部毛利率10%,微短剧赛道也“拥挤”
       据点众科技内部人士透露,微短剧看似入账高,实则毛利率只有10%。
       微短剧单部投资大约在40~60万之间。若按照当前大爆剧的充值收入来对比,一部剧能挑动2000万的资金回笼。
       这样看来,微短剧真的是四两拨千斤的投资最优选。
       但现实是谁都知道赚钱的行业往往已经不赚钱了,有业内人士分析:“
       微短剧的风口在去年就已经显现
       ,到今年其实已经没有红利可言了,市场已经变得十分拥挤。”
       今年年初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带动其背后的出品方登顶热搜榜,“一对夫妇做短剧每月进账4亿多”,这是微短剧以正面形象出现在大众眼中。


       其实这不是微短剧的第一次出圈,去年一部《黑莲花上位手册》被官方下架之后,大家就已经了解到了微短剧这个行业,但是由于当时官媒下场评判,所以带动着大部分舆论并不看好微短剧行业,没想到在今年春节档爆火。


       从微短剧的制作周期来看,一部总时长2小时的微短剧,正常速度下一周内就可完成拍摄。
       尽管这已经比长剧集缩短数十倍的拍摄时间,但目前不少公司为了追赶热度,往往把拍摄周期压缩至3~4天,更有甚者1~2天便要完成拍摄。


       据说现在横店每个月都会产出上百部的短剧,横店变“竖”店了,这样高的产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生产速度。
       面对如此火热的市场,微短剧公司就像不要钱似的冒头,每个人都赶着来分一杯羹,但实际上微短剧的风险也显而易见。
       首先一个便是市场的饱和程度,微短剧揽钱的能力如此强,大家入局的热情自然不会低,造成的现象就是横店几乎水泄不通,数不清的微短剧剧组奔着热点几天内拍完,然后拍下一部。


       但观众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市场不可能接纳那么多的微短剧。
       现实中能创造“4亿神话”的微短剧公司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微短剧公司只能抱憾离场。有业内人士称八成的短剧是亏损的。
       只有头部的公司才能赚到钱。
       并且在微短剧制作方不断增加的市场下,平台方才是获利更多的一方。
       微短剧为了回本,就需要在平台方投放更多的广告用于争夺更多的注意力资源,但这样的做法就导致宣发成本严重超出预期。


       后来的微短剧制作公司想要出头,门槛会大大提高。
       像他们拍摄的快节奏微短剧一样匆匆结局。
       除了商业的考量,微短剧还要考虑未来国家监管方面的风险。
       在此之前,《黑莲花上位手册》被官方紧急喊停,也让整个微短剧行业“降降温”。
       整个火热的市场一下子冷静下来,因为《黑莲花》的典型案例,正是其他微短剧都或多或少持有的内涵,都是毫无理由的“爽文”。


       只是《黑莲花》这些方面的内容更加密集。
       当前的微短剧市场并没有明确的市场监管,这就表明现在的
       微短剧公司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
       ,一旦触碰到了上级监管的“红线”,很有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甚至更加严厉的处罚。
       写在最后
       微短剧的崛起暂时来看对长剧的冲击较小,短剧的弊端还没有完全显现,市场监管没有形成完整的链条,这让微短剧公司多了很多的不可预见性。
       同时,微短剧的内核没有长剧丰富,
       只停留于调动情绪的阶段
       。
       微短剧还存在着许多的质疑,至于会不会重蹈当年咪蒙的覆辙,还有待观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